吉宁讲师观点 / 战略管理培训 / 战略管理培训:企业战略、绩效与职业生涯管理的整合

战略管理培训:企业战略、绩效与职业生涯管理的整合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战略管理培训

企业战略管理、绩效管理和职业生涯管理是企业发展最基本的三个方面,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缺一不可。在企业发展中,三者整合得越好,企业的生命力就越强。

一、战略管理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企业战略管理是对企业方向性、长期性、全局性的管理,这些事项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和企业的发展。没有成功的战略管理,企业就会失去正确的发展方向。

实施企业战略管理,就是在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首先确定企业的发展领域,是朝行业上游发展?还是朝下游发展?是在原范围内发展?还是跨领域经营?其次要确定发展策略,是扩张?还是收缩或是维持?第三要确定价格策略,是锁定高端客户高端定价?还是面向大众低端定价或是以独特产品或服务差异定价?

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特别强调确定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包括:企业价值观模式、研发模式、生产模式、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客服模式、企业内部职业管理模式等。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工作的核心内容。企业战略决策有十个特性:方向性、长期性、全局性、纲领性、稳定性、发展性、对抗性、风险性、主动性和操作性。

新年伊始,企业老总需要问自己四个问题:公司制定、发布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了吗?这个规划是否符合战略规划的十个特性?有没有绩效管理体系落实这些战略规划?企业成员的职业化素质是否可以实现这些规划?

二、绩效管理的内容包括想法、说法、做法和结果

许多企业高层经理把绩效管理视为对中层、基层人员工作结果的管理。实际上,他们进入了绩效管理的认识误区。

您是否同意以下观念:绩效管理是对企业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想法(价值观)、说法(表述内容和表达方式)、做法(行为内容和行为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数据、实物、氛围感觉等)进行管理,即绩效管理是一个预测、引导、示范、训练、实施、评价、控制、分析和展示的过程。

企业绩效是谁的绩效?岗位绩效是员工的绩效,部门绩效是经理的绩效,企业绩效就是老总的绩效。所以,绩效管理对象应该是企业里的所有人,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老板的想法,即老板的思维绩效;管理人员的说法,即管理人员的语言绩效;基层人员的做法,即操作者的行为绩效,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产品、服务和相关数据的结果。

企业老总的想法,即价值观和追求目标,影响着企业老总和高层管理人员的说法;企业管理人员的说法影响着基层人员的做法即行为方式;基层人员的做法,决定着企业运作的结果。我们来看两个案例。

案例11984年,张瑞敏接手海尔的时候,海尔是个亏损147万元的小厂。借改革开放的大潮,张瑞敏到德国洽谈合作项目。看着德国超市玲琅满目的商品,张瑞敏问德国人这里有没有中国的产品,德国人说:在有的小商店会卖些中国的烟花爆竹。说者无意,听者痛心!快到二十一世纪了,难道中国人就只能靠老祖先的发明挣些可怜的外汇吗?张瑞敏下定决心创建一个优秀的企业,让高质量的产品卖变全世界(企业老总的价值观和追求目标)。1985年,面对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张瑞敏说服干部、职工,轮起铁锤,砸烂76台冰箱,从此海尔树立了做家电行业强势品牌目标,开始了狠抓质量的品质管理(管理人员的说法,员工的做法)。20多年来,海尔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高度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075亿元(企业的产品和整体经营结果)。

这个案例使我们了解到,海尔由一家国内亏损企业发展为一个世界知名企业集团,在最初的原因上取决于张瑞敏的思维绩效。

案例2广州某公司总经理的理念是:只要能够赚钱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因此,他们利用顾客喜爱红心冒油蛋黄的心理,决定用化工原料苏丹红生产红心鸭蛋。因此,管理人员的说法就是组织购买化工原料苏丹红,而操作人员的做法就是给鸭子喂食苏丹红,然后将这些“化工产品”销往各地,最终受到法律制裁,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230万元罚款。

这个案例说明,如果企业老总的思维绩效出了问题,管理人员的语言绩效和基层人员的行为绩效就会出问题,企业的总体绩效就会非常差,甚至危害社会。

企业老总的思维绩效正确,企业才能有员工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利益相结合的正确决策;管理人员有正确的语言绩效,才能准确传达、解释企业的决策和工作计划,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全体工作人员有正确的行为绩效,才能制造优质产品、提供优质服务,最后实现企业效益。

对思维绩效的管理有超前性,对语言绩效的管理有现实性,对行为绩效的管理有即时性,对结果数据的管理有滞后性。如果绩效管理只是针对结果数据,就像被一头病牛拖着连滚带爬。只有将思维绩效、语言绩效、行为绩效、结果数据都抓好,才能像指挥一艘战舰驶向正确的战斗区域,夺取战役胜利。

三、战略管理和绩效管理离不开职业生涯管理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让战略发展规划落到实处。绩效管理如果不和企业战略管理相结合,就失去服务对象。战略管理的重点在于正确决策;绩效管理的重点在于高效执行。那么,企业人员在哪种情况下才心甘情愿的接受绩效管理?

组织成员职业化素质的提升,是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规划的保证。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目的是通过人力资源动态配置,实现企业资本增值,其长远作用在于提升企业成员职业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如果没有进行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没有职业化素质的提升,企业中可能根本没有人能够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发展规划,或者即使请咨询公司帮助制定了战略发展规划,企业也没有足够的人才实现这些规划。

绩效管理必然涉及目标分解、监督、调控、考核、评价、奖惩。为了让相关人员积极参与、主动配合,企业必须让他们感受到绩效管理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有效帮助。否则,绩效管理就会被认为是负担、枷锁。

只有当企业成员体会到绩效管理不仅对老板和企业提升营业额、增加效益有用,而且对自己增加收入、职业生涯发展也非常有益时,大家才会积极配合、认真执行。只有组织成员的职业观念、知识、技能等达到相应水平时,才能创造优秀业绩。组织成员职业化素质的提升,是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规划、落实绩效目标的基本保证。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