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的战略和郑永刚的战略企业家角色
有一次,在企业家的对话中,一位IT业界的年轻新老总向企业战略提出挑战,认为在快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企业不需要战略,要的是“抢滩”。而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则坚持认为企业要有战略,并且强调企业战略的重要性。企业要有战略,问题在于要什么样的战略。《中国企业报》2001年10月18日“特别报道”:“郑永刚抢占先机,杉杉实现‘战略性升空’。”这显然是充分肯定杉杉的战略功能,而且高度评价郑永刚的战略作用,“报道”说:“企业家应该以战略家的身份出现”。我们以杉杉和郑永刚为例分析企业战略和企业家战略角色。
1、战略环境和战略角色
杉杉是从事服装生产和经营的企业,而服装业已经从计划生产和短缺供给转变为买方市场和过剩经济,市场上的服装已经存在供过于求,大量出现过剩,竞争很激烈。但是,却缺乏新、特、奇的服装,越来越多的人需要的是品牌,是品牌中蕴含和体现的生活品位和文化内涵。企业家充当战略角色必须深刻和透彻地认识这种战略环境及其发展趋势,郑永刚做到了这一点。不仅如此,郑永刚远为企业创造一种战略环境。1999年初,郑永刚把杉杉集团总部从宁波迁到上海浦东。而上海是中国经济和服装市场的战略高地,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国外著名服装厂商,竞争不仅是激烈的,而且是高水平的。
2、战略定位和战略角色
1989年,郑永刚在杉杉上任伊始,就在厂里拉出横幅———“创中国西装‘第一品牌’”,继而推出杉杉集团的一线品牌“杉杉”。在此基础上,提出多品牌战略,先后推出法涵诗女装品牌、法涵诗男装品牌、麦斯奇来品牌和“小杉哥”系列童装品牌等,形成以“杉杉”为一线大品牌和以法涵诗、麦斯奇来、意丹奴和杉杉哥等二线品牌组成的“品牌集团”,既形成和体现共性又包含和突出个性,这是一种“多样化”战略定位与需求战略定位相统一的品牌战略定位。战略定位是战略角色的重要职能,在杉杉集团,主要是由董事长郑永刚扮演战略定位角色。
3、忘记以我为中心:心思全在企业
一个想当企业家的人,通常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个性比较强,个人的见解和主张也比较强,有着“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望和需要。这是他可能成为企业家的很重要的特质。但是,一个人要真正成为企业家,尤其是成为优秀的企业家,只有自我是不够的,以我为中心会有很大的限制,存在根本性和局限。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的经营管理能力比较强,也有一套办企业的办法和招数,能够在短时间内把企业做得比较大,但是以我为中心,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自我也膨胀起来,甚至自我膨胀得更快、更大,于是,导致个人压迫企业,其中包括对下级和员工的压迫,进而导致企业对用户和供应商等的压迫,其结果是企业的发展走偏方向,最后走入陷阱和归于失败。所以,一个人要想真正成为企业家,就必须忘记以我为中心,心思全在企业和全在顾客。
4、忘记生意的为人:磨炼自己身心
企业家是经济人,是做生意的,要赚钱。但是,如果光想做生意,只想赚钱,往往会限制赚钱,很难把生意做好和做大,更难以长久。因为你总想赚人家的钱,人家就回避你,防着你,与你保持距离,甚至是讨厌你,对你产生反感和排斥,生意的路会比较窄和比较曲折。但是,如果你忘记生意,心思放在为人上,如何真诚待人,如何满足客户的需要等,就会缩小与他人的距离,使客户信任你,会自愿地把生意给你做,甚至主动与你做生意。这样,生意的路就会很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生意就会越来越红火。一手打造“福中电脑”的杨宗义说:“做生意其实就是做人。”他的公司刚成立的第二天,来了一位年近花甲的老者,杨宗义主动热情地迎上去,请坐,端茶,与其攀谈起来。当天晚上,杨宗义给老先生打电话说,即使您不买也没关系,只是想向你请教一下,从今天的交流中可以看出您对营销很有见解。于是,就营销谈了两个多小时,而且这位老先生成了他公司的第一个客户。杨宗义开始跑销售时,都是自己骑单车一路狂奔,很多人不解地说:“这不是自己找苦吃吗?”杨宗义总是很轻松地说:“没觉得,我只是觉得什么事情都要从底层做起,才能做好。就当是对自己的磨练吧。”不断地磨练自己的身心,锻炼自己的意志和品格,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知识,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练就金身,成仙成神,又在企业主或企业经营者的位置上,积极主动地履行职责和义务,充分地发挥作用,就一定会把生意做好,能成为优秀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