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这一纲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战略管理基础的纲领性文件。
该文件的发布体现了国家的战略布局:科技是价值实现的根本与手段。没有科技创新,任何美妙的理念也无法实施。企业也无法在价值创造中实现竞争优势。只有科技保持领先,才可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基本的工具与条件。否则企业唯一的路径就是靠模仿战略来实现赢利。
战略管理基础的科技创新也存在一个规模效益与进入壁垒的问题。有的科技项目企业是无法承担研究风险的。需要几百亿元的费用。单个企业根本无法承担。所以国家建立科技创新体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战略基础设施。
科技以人为本,只有以人为本的科技发展才是为企业带来价值创造的。也就是说,只有满足客户,特别是广大老百姓的需求的科技才可以为社会带来福利。也只有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科技创造才会有原动力。
TCL、长虹、康佳等公司与深圳市企业联合投资液晶显示屏项目来摆脱三星等公司对原材料的垄断优势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也是企业部门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基础设施的一个很好案例。
此外,战略管理中新农村建设运动的开展,农村基础设施比如交通、水电和有限电视等方面的建设。国家将原来的财政支出转移支付到农村投资,以消化城市投资过热的问题实在是一箭双雕。既降低了投资过热的风险,又为启动消费需求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战略基础设施。
有人认为,中国的企业应该走集中化的发展路径。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在战略基础设施,比如科技创新机制、消费环境的建设和企业工作的效率与作风等方面不成熟的情况下。企业社会背景因素就是制约企业战略管理基础的一大瓶颈。而往往这个时候,多元化的集团公司具备战略基础设施条件好点。对社会背景因素的交易成本可以在多元化的公司中实现规模经济。当然随着国家战略基础设施的改善,那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