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在60年代至70年代逐渐为人们所认识。8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战略理论的研究转向企业如何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战略管理的重要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战略管理也为国际商界广泛使用。中国企业也纷纷学习和效仿国外的战略管理方法,SWOT、五力模型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分析、制定、实施企业战略的方法,但是这些战略管理方法在应对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所带来的挑战时,并没有给企业带来预期的利益。并不是这些战略管理思想不成功,或是国外引入的理论水土不服,而是企业的经理人误解了战略的含义,忽视了战略管理存在的根基,即作为战略决策制定者的经理人,其心智模式对战略管理所发挥的决定性的制约作用。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战略管理是由心智模式决定的。
通过第二版的《战略管理》,我们可以了解到,所谓的心智模式,按照彼得·圣吉(PeterSenge)的定义,是指“根深蒂固的假设、概括,甚至图像,它们影响着我们如何理解世界以及我们如何采取行动”。换言之,心智模式是我们对遇到的各种现象的简化理解或表示,是一种态度、信念和理解。它的功能在于:筛选信息,告诉你什么是重要的,应该关注什么;辅助你在已有的经验、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对事物和环境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解释,并采取有效的行动;预测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它是决策的基础,经理人有什么样的心智模式,就会有什么样的战略决策,而“一系列决策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逐渐成为企业的战略,并最终形成企业之间不同的业绩和竞争优势。最后,这些经营结果反馈给经理人,又成为经理人调整心智模式的依据。可以用这一循环进行简单的概括:心智模式影响决策,从而产生一系列决策模式,形成了企业战略,最终影响了企业业绩以及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且通过反馈又反过来影响心智模式。
对经理人而言,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战略管理,要发展以下四种对制定成功决策来说至关重要的心智模式:第一,行业环境,它影响企业的定义和定位。第二,如何竞争,它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制定。第三,企业的适度规模和业务范围,它影响对企业战略和多元化的决策;第四,企业如何组织,它影响企业组织结构的决策。
但心智模式也存在一个重大的缺陷,那就是它有时不能对迅速变化的环境作出及时的反应,存在改变的滞后。因而对经理人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面对被管理学界形容为“超竞争”的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智模式。实践证明,以往证实有效的管理思想在另一形势下不一定有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只能使企业面临业绩下降、衰落甚至被淘汰的风险。因而经理人要时时反思自己的信念和判断力,集中注意力于自己心智模式的发展,在不断的试验所累积的经验中、在行业中吸收学习这些信念和判断力,使心智模式保持与变化相对应的灵活与开放。
对企业而言,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战略管理,不存在万灵的战略管理方法,“通用的”方法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指导,中国企业的经理人目前所能做的应该是加紧练内功,培育自己的心智模式,因为只有它才是战略管理的根基,是企业的成功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