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战略管理培训 / 战略管理培训:宏观经济影响浅析

战略管理培训:宏观经济影响浅析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战略管理培训

宏观经济影响浅析

2008年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遇到了罕见的雪灾,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也目睹了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世界也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美国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演变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2007年中国出现经济过热,那时大家需要解决的是要刹住车,防止通货膨胀;但是风云变幻,现在是要解决止住刹车的问题。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会带来哪些影响,对中国经济会带来哪些影响,对我们企业会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都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下面我重点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集团实际,谈一谈集团2009年工作重点及未来一到两年的发展思路。

一、世界性经济危机产生原因

目前我们正在经历一场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从强度、广度、深度三个维度来讲,这次危机都确属历史罕见。从强度上来讲,这次经济危机震中在发达国家——美国,直接造成整个世界首先是美国金融机构的倒闭,失业率的上升,经济低迷乃至衰退;从广度上来讲,经济危机从美国迅速影响到其他国家,全球的经济都在地震;从深度上来讲,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入的,可能对世界经济格局会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1.经济危机产生原因

究其根源,本次经济危机的导火索是次贷。次贷就是银行给信用状况较差的个人提供的的住房按揭贷款。也就是把钱给了那些信用不好的人以后,这些人无法偿还。钱收不回来,就引发一连串的反应。

拿房贷来说,前些年美国出现了零首付,利率较低,贷款比较容易,加之很多人认为房价不会跌,导致众多信用不好的人购房,一些信用好的人为了投资也超越支付能力购买多处房产。

在这个过程里面还有一个放大机制,就是银行把钱贷给了买房的人,然后它再把贷款打包卖给投资银行。如果银行利用自己实力去贷款的话,风险不会太高,因为国家对银行管理比较严,银行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资本充足率的限制,这限制了它的信贷规模。而美国银行是把这些贷款卖给了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对这些贷款进行包装,又卖给了各种基金和老百姓,变成了债券。经过几级放大以后,将总量本不大的次级贷款放大了很多倍。据报道,目前次级债券衍生产品的市场规模被放大至近40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7倍之高。

由于这几年美国利率开始提升,再加上房价增长速度放慢,交易速度也变慢,多重挤压中造成很多人还不起钱。这给银行带来了一定风险,但因为它打包卖给了投行,因此本身风险不是很大。而投资银行又将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卖给了各种投资机构,随着投资银行资产减值,造成了所有投资次级贷款的各类债券整体减值,一些优质债券也由于市场的普遍看淡而遭到错杀,从而诱发了整个经济危机。总结起来,经济危机产生有如下原因:

(1)美国长期低利率政策。网络经济泡沫的破裂和9.11事件后,美国为了保证国家经济不受到影响,开始采取低利率政策。低利率政策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但是,美国企业长期的低利率也导致市场上流通性过剩,于是,无处可去的钱涌入了房地产市场,吹起了巨大的泡沫。

(2)信用泛滥。泛滥就是过了,多了。在美国,买汽车、别墅甚至化妆品、装饰品都可以分期付款,这就是信用泛滥的结果。我们说次贷就是一只烂苹果,经过梳妆打扮,包装上市后,最后一发而不可收。在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对债券进行评级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致命缺点:信用评级公司向被评级公司收取费用。在过去的几年里,三大信用评级公司对次级抵押债券给予了过高的评级。

(3)金融创新过度。美国金融结构是倒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的底层是和物质产业与实际消费相关的接口,如工商企业贷款、房贷、消费贷款、教育贷款等等,以此为基础构造出金融衍生产品的大厦。美国金融机构发放的实物类贷款不到20万亿的规模,包括房贷、工商企业贷款和其他消费类贷款,但衍生金融产品的规模却达到了400万亿美元。现在底层垮掉了,上面庞大的建筑也会跟着往下垮。因为这些衍生金融产品的标的都是与实物相关的贷款和债券,现在这些贷款和债券还不了,衍生金融产品的大厦就得垮掉。

20万亿到400万亿,美国通过金融创新将实物类贷款放大了20倍,这还只是个平均值,有些是层层放大,达到60多倍。美国经济危机就像上家不断地把包装精美的烂苹果卖给下家,大家都不清楚这是什么,其实买的都是烂苹果的一部分。这严重脱离了实体经济,也就是虚拟经济太多了,虚与实不沾边了。

(4)监管不力。监管不力首先体现在监管滞后,对投行、对冲基金的控制不是很严格;第二是对场内交易控制严,对场外交易控制不严格,比如对不断放大的金融衍生品控制不是很严格;第三个是猫和老鼠的问题,也就是警察的水平不如小偷的水平高。当时很多人才为了前途利益都到了投行,企业里面优秀的监管人才比较少。投行通过计算创新的金融工具,企业监管部门也搞不清楚。
2、经济危机深层次原因

这次经济危机还有深层次的原因,可以总结成如下三条:

(1)资产膨胀型消费模式的不可持续。依靠资产价格膨胀,尤其是房价上升,美国银行业在住房按揭贷款上的创新,发行了大量的消费信贷,加上社会保障好,推高了美国的消费能力。这20年来美国的储蓄率一直在下降,真金白银越来越少,债务越来越大,形成一个巨大的债务泡沫。

在美国,一个年收入只有5万美元的人,就能够通过贷款过上比较好的生活。其实他们的经济处于边界线上,房价稍微一跌就造成一系列问题,再加之失业率上市,就出现很多“负翁”。

(2)全球经济结构的失衡。

首先是经济结构的失衡,我们说“投资、消费、出口”是经济的三驾马车,美国的经济结构是30%生产、70%消费,而中国则是70%生产、30%消费。这意味美国人只满足了自己30%的需求,其余要靠进口。中国则是自己消费了30%,其余全部出口。可以说,“以美国为代表的资产膨胀型过度消费模式”和“以中国为代表的过剩生产型增长模式”严重失衡。

其次是产业结构的失衡,美国的制造业在经济中比重非常小,他们把大部分制造业转移到了其他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制造业严重缺少也会带来很多问题,这导致美国对实体经济越来越模糊,导致虚的成分过多,实的成分过少。

再者是产业分工的失衡,美国人做的产品很多都是高附加值的产品,而众多发展中国家是做低附加值的产品,当搬运工,干的是粗活,赚取的只是低廉的加工费。

(3)国际货币经济体系存在重大问题。上世纪60至70年代,在经历多次美元危机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1971年,美国自行放弃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开启了“浮动汇率”时代。尽管美元尽管不再承担兑换黄金的义务,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并没有改变。此次经济危机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一系列严重弊端,其中最为严重的是作为储备货币的美元,其发行不受任何限制,美国几乎可以毫无约束地向世界各地倾销其货币。

二、对美国经济的客观评价

美国出现经济危机以后,很多人对他有指责,有人说美国是在让全球人为其买单,还有些人说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是腐朽的。这些判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不是很客观。

1.美国的经济地位依然非常重要。美国地位没有撼动,尽管中国经济地位超过了德国,成为世界第三,但是在GDP上赶上美国,一时还不可能。从长期来讲,美国地位没法撼动。

2.美国的纠错能力较强。当前,许多人都在展望全球经济走出危机的前景,也有不少人在断言美国的衰弱,然而,美国这个国家却在悄然地向人们展示其令人刮目相看的地方:它的自我救赎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和自我纠错能力。同样,这种纠错能力很有可能在这次危机中使美国重新迎来繁荣。

3.美国的经济依然充满活力。美国经济经过多年的探索,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也拥有非常强大的消费能力,经济活力依然十足。

4.美国消费拉动型的增长模式不能简单否定。美国多年来一直在培植中产阶级的消费,通过稳定的工作,完善的社会保障以及金融体系带来的支付能力促进消费,这种模式带动了美国的生产。而中国应该反思我们的增长模式,我们未来需要大量解决消费问题,目前生产严重过剩,消费一直没有起来。所以美国人过度的正是我们所缺少的。

5.美国的资本市场不能简单否定。许多学者叫美国资本主义为金融资本主义。如果美国没有资本市场、没有华尔街的话,就没有美国的辉煌和今天的地位。美国资本市场不仅帮助了美国发展,还帮助了全世界的发展。

英国原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英国在教育水平上不比美国差,科技不比美国差,英国为什么不行?由于没有美国那样强大的资本市场。美国很多资本市场尤其是对高科技企业的支持,有一个商业计划,有很多风险投资可以给你钱。这种资本市场使美国高科技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6.金融创新不能简单否定。中国现在的金融创新是严重不足,美国是严重泛滥。中国的消费就是不见鬼子不挂弦,想买东西就必须攒钱。而美国是促进消费,通过金融的放大,使企业不发愁血脉了。比如卖汽车,中国是先变成库存,然后再去推销变成消费。美国是先卖出去,因为它有金融公司为汽车做服务,先为汽车消费提供担保,然后把贷款卖给投行,把血脉打通了。
三、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世界经济将处在一个相当长的低迷发展调整期。很多人说经济会出现V型、U型、L型还有W型。我觉得这次经济危机对全世界影响比较大,世界经济将出现长期低迷。主要发达国家负增长,新兴工业国家低增长。不同国家反应是不一样的。

2.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滞胀。目前我们担心的是通货紧缩的问题,但是随着各个国家加强投资,下一步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的问题。现在感觉价格下降了,但是等经济真正启动之后,资产价格可能会出现结构型上涨,下一步可能会出现滞涨。

3.国际经济体系、特别是货币体系要有较大调整。以美元为世界货币的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当然现在美元比较坚挺,但是坚挺时间不是很长,时间是短期的。目前,美国开始回收资金,在中国的投资开始收回变现,短期美元上涨可能出现。

再一个整个国际经济体系可能会发生变化。首先中国经济结构目前70%是生产,将来出口降低一点,更多是要拉动内需;其次中国有巨大的内需市场,随着高附加值的产品生产的增多,低附加值高耗能东西会逐渐减少生产,以后美国享受全世界低价产品应该会少一些。

4.能源、生物等产业将有较大突破。每一次经济危机就意味着变革,每一次经济危机就意味着腾飞,螺旋式上升。未来能源、生物等产业有较大突破。

我们研究了历史上发生的几次经济危机,美国70、80年代经济危机都和石油有关系。每个国家都绕不开一个坎,这就是能源问题。可以说,能源危机会逐渐显现,以后新能源研发肯定会在未来10-20年有本质突破。

下面一个就是生物技术问题,生物技术能解决食品问题,还能解决寿命问题,现在寿命越来越高了,除了生活好了,还要依靠更为完善的医疗保障。

四、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中国企业的措施

1.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外汇储备大幅缩水、银行受损一般。因为我们的银行全球化水平一般,投资量不是很大。

(2)出口影响巨大、就业压力巨大。出口是影响最大的,现在出口型企业倒闭了很多,广东、江浙一带影响比较大,中西部影响较小。那么多企业出现问题,就业压力非常大。国家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关注社会人员失业问题,这方面压力巨大。

(3)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萎缩。老百姓担心经济问题,消费萎缩。投资需求也受到了很多影响。

(4)不同的地区、行业、企业、群体影响不同。从地区来看,经济危机对东部沿海地区影响稍微大一些,对西部影响稍微小一些。从行业来看,对房地产、钢铁、能源、纺织这些行业影响比较大。从企业来看,对有些企业影响比较大,尤其是资金链不好的中小企业。从群体来看,对中国刚刚起来的中产阶级影响比较大,因为经济危机约束了他们的消费。

2.中国企业的措施

(1)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企业超强加大投资力度,4万亿投资再加上地方企业投资已有相当规模,此外还通过降税率和利率来拉动生产和消费。

(2)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中国要保证8%,中国的经济需要有一定的增长速度做为保障,过低会出现稳定问题。现在鼓励消费,给老百姓补贴。这些措施有些是治标的,解决临时性问题,先用砖头制止车下滑,然后低迷一段时间再往前走,治本的措施需要时间。

经过这次危机,我们要反思经济增长模式。以前中国是粗放型增长方式,未来肯定会调结构,考虑治本的问题。低附加值的、高耗能的企业中央肯定要下大决心去解决。再者就是考虑内需的重要性。原来在内需上不舍得花钱,现在企业开始考虑民生问题了,给老百姓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第一解决就业,第二要保证民生,比如医疗保证。这样才能拉动消费,没有后顾之忧。

3.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

(1)中国未来经济走势,乐观两到三年复苏、悲观三到五年复苏。面对经济形势,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盲目悲观,未来中国的复苏曲线是烟斗型的,烟斗型是刹车容易启动难,底部也许是2009年,但我们会逐渐缓慢增长。

(2)低迷而不会是衰退。有关经济专家普遍认为,受全球主要经济体出现衰退的影响,2009年中国经济形势相当严峻,但仍有可能实现经济增长保“八”争“九”的目标。中国经济的发展会受到一定影响,这是低迷,是挣扎,但不是衰退。

(3)2009年是大多数企业最难的时候。首先是民众恢复信心需要一定时间;中央政策发生效应也需要一段时间。中央这些措施创造8%增长率是GDP增长概念。GDP不是财富增加或创造,可能是交易数量增加,比如生产水,厂家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卖给超市,再卖给老百姓,这是交易量的综合,不是财富增长。再者,GDP也不全是有效的,比如房子建起来之后推倒,推房子是GDP,建房子也是GDP,有效财富增加还是有待计算的。经济增长有量的问题,也有质的问题。

其次2009年是历史上生产过剩最严重的一年,因为往年中国很多企业是依靠外销,现在的形势是内销过剩加外销转内销,造成生产严重过剩。

(4)中国依然是最具活力、空间最大、机会最多的经济体之一。对中国来讲,经济危机是最大的一次机会。现在美国人走到了天花板,他们遇到了“天花板效应”,往前走没法走了,必须突破才行,而中国经济在半山腰,对我们来讲,我们到天花板还有很大空间。中国的工业化才刚刚开始,水平和效率都比较低。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也比较低,未来会有更多农民从田坎走向城市,创造非常大的需求。

最后我们总结中国经济没有大的问题。首先来自于企业的控制能力,目前中国的执政体系比较完善,高层的执政体系能力强,思路比较清晰,对经济调控能力比较强;第二是中国内需空间大,13亿人的市场空间非常大,每人多花1000元就是1.3万亿,这是非常庞大的市场;第三是资本市场相对封闭;第四是中国老百姓的耐性。中华民族是一个艰苦奋斗的民族,老百姓的耐性非常好。中国的家庭也维系了社会的稳定,父母可以给儿女一定的保障;第五是中国企业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中国企业具有水一般的性格,他们不断在想办法,非常具有活力。

五、经济危机对集团的影响

1.总的结论:经济危机对我们集团有影响,但不大。

我们的第一主业——饲料行业受影响非常小。饲料行业经历了非常多的波折,有些是周期性的,具有非常大的抗风险能力;此外,饲料行业解决的是民生问题,老百姓吃肉就有饲料的市场。

对于零售板块来说,我们迎来了更多的机会。首先,国家拉动内需就是在促进零售,零售业的发展可以打通生产流通环节,可以为老百姓购物方便,还可以解决生产过剩问题。今年国家出台商业用电与工业企业同电价、同水价政策,这对超市是重大利好消息;此外,我们的零售业主要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零售业不如东部,空间非常巨大;再者,我们这个时候找口岸的成本会更低。行情好的时候找口岸非常难,现在是非常好的时机。

对于教育板块来说,经济最低迷的时候是教育最兴盛的时候。就业难的时候需要提升技能,这对我们的职业教育是非常大的提升。教育问题是中国一个坎,企业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劳动力素质太低的问题。此外,目前澳元、英镑贬值非常多,去国外留学是一个趋势。我们和澳大利亚一个比较好的大学“2+2”联合办学,市场将非常巨大。

能源和化工板块相对来说影响较大。能源是与宏观经济影响关联度比较高的,但大家放心,能源板块当时选择的时候一是投入不大,二是煤矿质量比较好,三是我们离贵阳比较近,运输成本比较低,因此只是盈利受到一定影响。

化工板块产品价格跌得比较厉害,但未来基建成本下跌,加之我们用电成本低,因此也给我们带来了机会。此外,我们的化工产品不是一般化工产品,是国家发改委支持的环保产品,自来水、爆竹、纺织等行业都有非常大的需求。

总体来说,经济危机对我们的集团没有太大影响,对教育、商业板块还是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四个方面:

(1)我们的产业布局比较合理。从产业选择上来讲,我们不是做落后的东西,是做先进的东西,是顺应中国经济大方向的。中国缺什么,缺商业拉动、缺高素质人才、缺能源,这都是我们所进入的产业。

再者我们选择产业还有一些特点,第一是现金流好,第二是投资回报率高而且稳定,第三是可以做大。

(2)我们的投资决策是相对理性的。07、08年,我们放弃了很多项目,面对很多机会我们也是“志在不得,重在参与”,理性的投资是集团稳健发展的原因之一。我们讲,不舍不得,根本的东西我们不能舍,有些东西必须舍我们才能得到。

(3)我们发展战略是准确清晰的。“211工程”是经过多次讨论得出来的,适应了集团的发展,也符合集团“积极稳健的发展就等于高速度”的发展观。

(4)我们的基础相对比较坚实。我们的基础得益于陈育新董事长多年来的积累。希望之所以成为民营企业的长青树,有很多经验需要我们进行总结。我们目前拥有一定经济实力,有一定品牌实力,经济危机对我们影响不是很大,更主要的是机会。

2.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居安思危。经济没有永远的好,也没有永远的坏;没有永远的涨,也没有永远的跌。经济有很多规律,都有一定的周期,这要求我们要居安思危。别人都疯狂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理性。状态最好、最自信的时候一定要理性。有时最自信的时候是盲目自信的时候。

(2)太容易挣的钱不会长久。赚钱如果太容易,那么很多人都会选择进入这个产业,等多个人进入之后,也是这个产业出现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情。

(3)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要。安全是第一位的。我们说安全是1,后面0再多,如果1没了,等于什么都没了。这次我们也强调对企业的管理,首先要保证安全,包括投资安全、经营安全和管理安全。

(4)适度保守的财务政策是必要的。我们看李嘉诚,巴菲特,都是比较保守的。我们不能在有机会的时候没钱,那就出问题了,适度保守的财务政策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机会。

(5)现金流是企业的血脉。没有现金流的企业非常危险,企业的现金流管理要列在第一位,因为当今中国市场环境,卖出了产品但钱可能不是你的。下一步我们将对全集团实行资金集中管理,提升集团资金利用效率。在重大机会出现的时候,现金流是血脉。

(6)什么时候都不能偏离做企业的根本。现在很多企业搞不清楚为什么而存在,我们要搞清楚挣钱的基础是什么。挣钱是要给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如果仅仅为钱而做企业的话,可能会出现问题。很多搞投资的人之所以倒下,就是因为他们把企业当成产品来做,最后把企业当成了玩物。一个企业千万不要忘本。我们经常提要做阳光利润,做阳光事业。这是我们做企业的根本,两个眼睛老是盯着钱反而赚不到钱。

(7)靠机会挣钱与靠竞争能力和管理能力持续发展的关系要处理好。有些企业是行情好的时候能赚钱,行情不好就赔钱,这不是我们所提倡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不挣钱的行业,只有不挣钱的企业。太容易挣的钱往往存在风险。过去做私募风险的经理投资收益率少于8倍都不干,没有人喜欢做实业,但是现在他们遇到了危机。

下一步我们要赚管理的钱,通过管理保证什么时候都能够挣钱。现在农牧板块基本上站到了这个台阶,无论多大行情波动,我们都能够保证盈利,这需要所有板块学习。陈总讲农牧行业是我们的第一大主业,原因之一是它是我们集团发展的“母鸡”,原因之二是我们企业文化的形成来自于农牧行业。

(8)科学发展观对企业非常重要。我们要处理好发展的“好与快”、“强与大”、“质与量”的问题,简单地去铺摊子,靠投入带动不行,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增长方式不能是粗放式的,要靠我们的核心管理能力来挣钱。

(9)好人也要监督。美国是一个信用国家,他们特别在乎信用问题。但是信用这么好的国家出了问题,这其中就是监管不力的原因。我们集团要在监督上加大力度。

通过这次危机,我们深深地感到坚持企业的核心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坚持“诚实做人,精明做事,勤奋工作,追求美好”的企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的基本理念,坚持“积极稳健的发展就等于高速度”的发展观非常重要。

诚实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钱是罪恶的,我们宁愿不挣,永远不能远离做企业的根本。我们讲,光诚实不精明是傻子,光精明不诚实是骗子。

再者,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领导干部要把人作为我们企业的核心财富,让我们每一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每个人的创造力。在我们这里是公平的、纯洁的、简单的,没有肮脏的东西。创新是一个企业的活力,生命力。

宏观经济影响,我们还要坚持积极稳健地发展就等于高速度,发展得再快,如果不稳,就会带来风险问题、安全问题。从这次经济危机可以看出,有很多企业家出问题,是因为他们犯了做企业最根本的错误。今年企业文化是各公司的重点工作,一定要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每个人的血液里面。对企业的认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是我们用干部、用人的第一要求。

3.如何看待危机

(1)危机——危险中的机会。上一次《纽约时报》上海社社长来采访陈总,当时他问我怎么看待危机。我讲,中国汉字已经告诉了我们危机就是“危险中的机会”。成功的企业最多的机会是在危机中抓住的。当别人不能出手、不敢出手的时候,我们出手了,机会就属于我们了。危险中的机会,关键在于能不能发现、获取机会,知道这个机会是什么,机会来了之后有没有能力获取。

(2)别人疯狂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这是巴菲特的一句名言。当你很容易获得一笔钱,但是心里还不发颤的时候,那这个企业就非常危险了,做企业一定要有危机意识。而“贪婪”就是别人不想干,不敢做的,我们能够去做,善于抓住机会。

(3)大企业的优势。危机对于大的企业机会越来越多。危机是产业重组最好时机,也是市场拓展、规模拓展最好时机。

(4)资产价格大幅下降。经济危机的到来,导致了资产价格的下降,这大大降低了我们的运作成本。

(5)内部抓管理的最好机会。经济危机的时候,也是我们放慢速度抓管理的最好时机。不要机会太多的时候忙着捡金子而忘记了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管理。练内功抓管理是我们最主要的工作。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