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战略大逆转未来将以中国为重点兼顾欧洲
近期,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总监程远一行走进位于杭州的吉利控股集团总部,并分别与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董事长和董事局副主席杨健以及副董事长、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赵福全三位高管进行了高端对话。就”新吉利”的成功转型和在全球金融危机下,吉利能够独善其身,且始终以一个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等一些深层次问题,共同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程远一行还参观了吉利在宁波全新投入的“帝豪”品牌车型的生产线和“自由舰”生产线,以及位于临海的“吉利研究院”和“熊猫”车型生产线。图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与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总监程远在《会客厅》现场。
程远: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程远会客厅》,今天我们邀请的嘉宾是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李书福先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名业界英才。书福:在短短一个月里面我们是第二次对话了,李总你好。
李书福:你好,大家好。
跨国企业战略大逆转未来将以中国为重点兼顾欧洲
我现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金融危机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战略影响有没有?他们的战略会不会有一些变化?
李书福:绝对有变化。
程远:请你谈谈它的变化是什么?
李书福:对他们来讲,由于金融危机,他们的本土市场萎缩了。假如没有这场金融危机,中国市场不会发展得像现在这么快,因为国家原本采取的是限制汽车工业发展的政策,不像现在这样鼓励汽车发展。由于发生了金融危机,油价也便宜了,中国企业就赶快推动汽车工业发展。汽车下乡、补贴措施出台以后,中国的市场很快扩大了,相比海外市场形成了一个明显反差,所以外国的汽车公司一看中国发展了,就动心了,把眼光瞄准中国,整个企业的规划就要发生改变。
对于他们来讲,这是一件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说中国的汽车市场能够发展那么快,销量那么大,也从来没有想到美国、欧洲缩小的这么快,但是现实已经摆在面前,他们肯定要面对,肯定要进行调整。
程远:除了把重心朝中国转移以外,还有别的调整吗?
李书福:一个是技术上的调整,如何适应中国市场的需要。原来他们可能根本不考虑中国的市场成本,比如中国人的开车习惯、道路情况、油品情况,以及能源、材料、国家政策等等,现在他们在开发产品的时候,要作为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得考虑是以欧洲为准兼顾中国,还是以中国为重点兼顾欧洲。这个情况是不一样的。作为一个跨国企业战略来讲,重点是技术和产品,这两个东西一旦清晰,其他所有的都要围绕他们来展开,技术和产品是以市场为中心的,因为中国市场成长比较好,所以就以中国为主了。
研发是企业生命线跨国公司不会很快把研发中心移到中国
程远:那么他会不会把他研发的中心也向中国转移呢?
李书福:肯定会利用中国的人才成本优势,但是不会很快把研发中心移到中国来。第一是历史原因,研发人员是有根基的,他的家、他的人际关系不在中国,如果完全利用中国人他们也不放心,倘若真的这么做了,那么他们将会失败的更快。
程远:为什么?
李书福:研发是企业的生命线,全让中国人掌握了,外国汽车公司真的完蛋了。现在虽然中国的汽车公司也在研究,但毕竟有一些秘密不是那么简单就能拿到的,如果全部放到中国来研发了,那他们的优势在哪里?他们现在的优势就是研发的优势,所以这个不会一下子移到中国来。
第二,对于跨国企业战略来说,现在机会和条件也不是非常成熟,毕竟中国发展时间不长,人家还没有承认我们的经济地位,所以这里面有很多政策性的障碍和顾虑,虽然世界是平的,但在这个问题上是凹凸不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