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发展战略解决当前经济问题
中国满怀信心地在应对国内外严重的经济形势,而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我国发展战略和措施,如增加投资(4万亿)、家电下乡、鼓励出口、扩大就业门路等一系列举措,而且取得了一定成效。
有些专家和企业决策部门都在思考,如何将提升我国长期发展战略和解决当前问题结合起来,使当前的主要做法是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而不是仅解决短期问题,更不是为未来设置障碍。其实这是很高的要求。
1.用战略解决危机
将长期战略提升和解决当前问题结合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个问题有国际性,许多国家面临着这类选择。
中国从长期发展潜力看,基本面良好,严重的自然灾害未动摇基本面。可这个良好基本面要与正确的发展战略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快、成就大。现在我们要考虑的是高贸易依存度的人口大国这种发展模式能否持续;高耗能源、资源和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能否持续;主要靠投资拉动,而消费比例不足的经济格局能否持续;随着经济发展造成总量不断增大而分配上向少数人集中的趋势能否持续;地区发展、城乡发展的协调问题突出的矛盾能否持续等等。回答是否定的,不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有战略上的大调整、大提升。
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也面临着战略调整问题,现以美国为例。在过去长期的发展中,实体经济在IT之后没有重大的突破,而人们转为发展金融,久而久之,“金融创新”过了头,形成了“虚拟经济”脱离了实体经济,简言之,积累之后酿成了金融危机。从这个角度看,金融危机有必然性而不是偶然,再用过去的做法思维,用金融业作为未来主导解决当前危机,是不会奏效的。因此,奥巴马企业提出以绿色革命主导的大能源战略,塑造绿色能源产业,通过能源改造、转型,使得美国大幅减少对中东、委内瑞拉原油的依靠,较少消耗化石能源,进而实现国际秩序的重建,促使全球经济转型。从战略角度来解决当前危机对我们应有所启迪。
2.中国用战略来解决问题的着眼点
中国需要长期发展新战略,我国发展战略而且可能制定一个胜过美国的战略,因为我们的潜在市场大,发展的空间大,工业化正处在上升期,还有改革开放30年的体制优势等等。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有许多难题,我们国家可能正在研究战略,准备“十二五”发展规划。我国的新战略也许需要时间,可是时间不等人,我们需要确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大方向,以将它与近期政策措施结合起来。
如绿色主导战略、低碳经济主导战略(一些国家正在谋划):
(1)节约能源、节约资源、环境友好以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此要求改造建筑,改变用能源设备如:
——把企业办公楼全部节能改造。
——补贴民用建筑节能改造,这样相关材料生产和施工就会动起来。
——用电设施全部节能化,并用法律规定下来,推广节能灯具,限定期限淘汰全部非节能灯具的生产,必要时财政对不发达地区进行补贴。
(2)绿色建筑
新建筑都要求是绿色的,老建筑尽量向节能环保上改造。
有专家提出:“从中国建筑项目的实际运转来看,倘若现有建筑每平方米增加20%-50%的建筑成本,通过强制性推广节能膜、断热材料、新风系统、防水材料、防湿材料、防音材料、遮音材料、外壁材料、建筑金属技术、黏接性建筑材料、恒温调节、温度调节、污水处理、废水处理、雨水处理和太阳能发电等节能环保技术和材料,就可以带动中国城镇房屋优先梯次分布升级转型为世界先进的节能和环保建筑,而且这个增建成本是目前房地产业的发展空间中可以整合出来的”。
也许有人提出绿色建筑成本可能增加20%-50%,如何整合出来,相关专家提出从重建城市老建筑做起,即通过提升容积率用以补贴建筑成本,先在市内搞几十亿平方(约10%)的绿色建筑,而且没有房价上升预期。结果很可能平抑房屋现价的价格,有助于房地产业的提升。
(3)提升电网效率
有步骤用超导技术改造全国电网,美国估计用节能10年收回全部电网投资。如果加上智能电表,那是千家万户都动起来。
(4)利用风能、太阳能、发展电动汽车等。
(5)发展教育提供人才需求。
(6)城市化是长期动力。
(7)真正启动创新工程。创新技术进一步向医疗、健康等领域扩建,为造就一个国家新战略奠定基础。
我国企业把GDP增长8%左右作为2009年经济增长的目标,这个目标实现有可能性,我们有信心。我们要考虑的是这个目标和相应的措施与我国长期发展战略的结合程度有多大,是用什么增长方式发展。从我们近期的调研看,一些企业进行了结构调整出现优胜劣汰的情况,一些低附加价值的企业顶不住了,一些高附加价值的高新技术武装的企业定单在增加,这些情况多出现在民营企业,是可喜的现象。
总之,要用我国发展战略提升带动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当前谋划是为了全局的长期的主动、用新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经济。危机终将过去,繁荣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