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做出了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国未来科技发展战略做出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部署。今年国家将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未来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和奋斗目标,对未来15年科技发展战略的重点任务进行部署。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的选择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并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科学技术不断突破人类传统认识极限,引发新的科学和技术革命;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缩短,造就新的追赶和超越机会;科学理论超前发展,引领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向;科技全球化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21世纪的人类社会发展越来越表现出几个重要特征:一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由此将引发社会组织形态和人类活动方式的深刻变革。二是全球化的国际环境日益使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三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任务。
面对当今科技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做出了基本相同的战略选择: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超前部署和发展战略技术及产业。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后发国家既可以借助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跃升。但是,也可能拉大与先进国家的发展差距,甚至被边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尚未成为对世界有重要影响的科学技术大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发明专利数量较少;科学研究质量还不高;尖子人才比较匮乏;科技投入不足等。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国创新能力不足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制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国家能否尽快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实现从对外技术依赖型向自主创新型的转变。
我国科技发展战略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第一,科技发展战略要坚持以人为本。其基本内涵是科技发展战略依靠人,科技发展战略为了人,科技发展战略服务人。要特别重视一流科技人才的作用,科技尖子人才往往决定着一个研究机构、一支研究队伍的水平和实力。有了这样一批尖子人才,我国就可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科学前沿、把握重大的科技发展战略方向,获得更多具有开创性的科技成果。我们要从基本国情出发,大幅度提升我国公共科技产品的供给能力和覆盖范围,当前应特别强调科技创新与科技普及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使广大人民群众分享现代科技文明的福祉。要大规模投资于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升我国劳动者素质,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财富,使我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大国。
第二,把自主创新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强自主创新包括要加强原始性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加强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加强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促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实践一再证明,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技术之争,引进技术不等于引进技术创新能力,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在当今日益开放的国际环境下,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利用外国先进技术,但必须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我国科技进步的基点。
第三,以建设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力量,切实增强国家竞争力。只有产学研结合,才能有效配置科技资源,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并使企业获得持续创新的能力。
第四,实施重点跨越是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我国有限的科技资源和多样化的科技需求,决定了必须集成资源,选择事关现代化全局的若干战略性领域,务求取得突破。历史上,我国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为代表的一批重大专项的实施,对整体提升国防实力、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起到关键作用。我们要围绕国家目标,进一步突出重点,筛选出若干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力争取得突破,努力实现科技斗争的局部跃升,带动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第五,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近年来,我国科学家通过参与国际间的科技创新活动,在基础研究、重大疾病防治以及有关生态、环境、气候、灾害等科研领域,及时掌握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充分利用各国的科学研究设施,取得了一批丰硕成果。我们应努力把握各种稍纵即逝的机遇,积极参与国际科学研究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未来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思路和重点
根据当前科技发展战略面临的新形势,结合科技发展的时代特征,立足于国家长远发展目标和科学技术自身特点,在发展思路上要努力实现五个转变:在发展路径上,从跟踪为主向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在创新方式上,从注重单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向加强以重大产品和新兴产业为中心的技术集成创新转变。在创新体制上,从以科研院所改革为突破口向整体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转变。在发展部署上,从以研究开发为主向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并重转变。在国际合作上,从一般性科技交流向全方位、主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转变。
同时,未来科技发展战略的重点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第一,确定一批重点领域,发展一批重大技术,提升国家整体竞争能力。一是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下决心解决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二是抓住未来若干年内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和新材料技术迅猛发展的难得机遇,把获取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三是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业、工业、人口与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四是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特别是交叉学科的研究,创造有利于创新的体制与机制环境,鼓励科学家自由探索。
第二,实施一批重大战略产品和工程专项。对那些关系到全局,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以及科技自身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或影响;对国家发展具有战略性、标志性意义,能显著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能充分体现我国的优势和特色,反映世界科技发展战略的趋势,能够促进重点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对目标明确,在未来预定的期限内能够实现的关键技术领域,务求取得关键技术突破。
第三,把握科学基础和技术前沿,提升持续创新能力,应对未来发展挑战。一是稳定发展基础学科,高度关注和重点发展交叉学科。在工程科学等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领域进行重点部署;争取在生命科学等前沿交叉学科领域取得突破;促进管理科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领域的研究。二是超前部署,准确把握和重点支持前沿高技术研究。重点在信息、生命、医学、地球系统等必争的前沿领域超前部署。
第四,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优化配置全社会科技资源,创造科技产业化良好环境,为全面提升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深化改革,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国家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为全社会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活动提供有效支持;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速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
历史的发展证明,科技强,则经济强;科技兴,则国家兴。当前,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发展战略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统筹规划,全面部署,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和提升经费使用效益,加强科技宏观管理,加快建设创新人才队伍,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的科技水平跃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