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战略管理培训 / 战略管理培训:解析宏观经济调控

战略管理培训:解析宏观经济调控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战略管理培训

宏观经济调控是企业实施的政策措施以调节市场经济的运行。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及需求是受价格规律及自由市场机制所影响。市场经济带来经济增长,但会引发通货膨胀,而高潮后所跟随的衰退却使经济停滞甚至倒退,这种周期波动对社会资源及生产力都构成严重影响。所以宏观经济调控是着重以整体社会的经济运作,透过人为调节供应与需求,来达至经济计划之目标。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包含四个方面,即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总水平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1、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一个客观过程,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存在着一个可观的、合理的或潜在的经济增长速度。宏观经济调控就是要使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既要努力提升速度,又要防止增长过快,更要避免大幅度波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起大落。因此,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就是要在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

  2、增加就业,保持合理的就业率

  我国正处在从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再加上我国人口基数很大,所以就业问题比较严重。企业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的调控目标。

  3、稳定价格总水平

  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即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也要避免通货紧缩,即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

  4、平衡国际收支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国际收支状况对我国的经济运行的影响日益重要,如何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避免国际收支长期失衡是我国最近一个时期面临的重要挑战。

  世界观

  “宏观经济调控”此词是汉语界启发的术语。由于发达国家的企业结构不同,宏观经济调控所指的综合政策一般被分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在发达国家一般受国家立法部门或行政部门管理,而货币政策一般受中央银行管理。因为立法部门和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通常不搭配,宏观经济调控综合政策在发达国家一般不存在。比如,欧盟的欧元区货币政策由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管理,但是欧元区的财政政策是由各国的国家企业管理。欧元发行后,欧洲中央银行政策和各国企业政策有过多次冲突,造成一些国家像意大利希望退出欧元制。美国政策的分离也如此。美国的货币政策是由联邦储备管理,联邦储备的目标是减低通货膨胀。美国财政政策大多是由美国国会管理,国会的财政政策由当时的财政需求和执政党目标而改变。

  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

  中国企业在2005年前共进行了3次宏观经济调控:首次在1993年邓小平南巡以后推行;第二次在1996年亚洲金融危机前;第三次的宏观经济调控于2004年年初开始。

  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和方法

  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以来,企业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有效管理和调控经济的发展和运行,其手段包括,一是发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和经济运行调节的导向作用,在经济运行出现问题和偏离轨道时,企业充分发挥经济信息和经济发展预测的技术优势,发布发展战略规划、计划,出台产业政策,对问题和矛盾及时调整政策导向和调节经济运行模式,维护经济运行良好环境。二是运用财政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的调控作用,配合国家宏观战略措施和产业政策,有效宏观经济调控。三是综合运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通过技术、环境、能源消耗标准及科技创新手段规范市场准入。在宏观经济调控常用的“三种组合”中,手段组合为首,即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既遏制了经济增长过快、过热,又防止了经济过热、大起的调控后的大落。

  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关联度

  质监工作是企业与企业相互连接的有效契合点。质监部门一头连接企业,一头连接企业和市场,通过质监部门企业可以将重大决策、方针政策落实到市场和企业。同时,企业的相关信息、诉求、情况等通过质监部门及时反馈到企业,为企业及时决策提供信息和资源的帮助。

  质监连接宏观与微观,是信息流、业务流、科技流的融合点。质监部门将企业宏观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具体转化为企业微观管理,是以宏观经济调控内容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制度落实到微观领域的一条畅通途径。同时,社会微观领域日常运转过程和内容的集成,通过质监部门在工作中科学的汇总,将信息、情况、问题集中反馈到企业,企业依据相关情况,及时出台、调整和改进政策、方针。

  企业宏观经济调控部分措施的落实由质监职能加以辅助,是国家产业政策发挥作用的一个关键点。企业在市场经济运行出现偏差和问题时,要针对问题和现象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大量的法律、技术层面的措施和办法,要通过相关部门逐步落实。质监业务和职能,决定了其在法律措施、技术管理能力等方面全面启动和落实部分相关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能力。

  介入宏观经济调控的途径和方法

  质监部门在企业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既是企业工作、管理的需要,也是质监部门在有为、有威、有位的工作效能基础上,巩固自身地位、拓展工作领域、把握发展机遇、创造辉煌业绩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强化监督监管职能的发挥,突出“打假”主力军的地位和作用。以打假治劣为突破口,限制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炼钢、小加工的存在,禁止其生产销售。杜绝“小”字号产业投资的存续,支持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实。杜绝资源和能源浪费,避免重复建设现象发生,严格质量标准,对生产低质伪劣产品企业严肃查处禁止其生产和销售。

  通过扶持名优企业发展,不断壮大产业主流带动和导向优势。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深入开展扶优扶强;从扶持企业名牌争创、相关认证、现代管理体系建立等入手,巩固企业基础管理手段;从打假保名优入手,维护合法企业的根本利益和基本权利,推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一方面要保证行业发展的健康、有效和导向作用的趋同,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出现问题时,通过主流企业的引导和作用,能够更好实现企业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注重市场准入制度的适度把握和目标责任制的落实。企业加大抑制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猛及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设置严格的市场准入门槛,控制这些行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依据职责,质监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文件、制度要求,把好市场准入关,保证调控措施落实到位。

  把握技术标准水平,为企业宏观经济调控提供技术支撑。在企业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中,通过技术、环境、能耗标准及科技创新等手段规范市场准入,提升宏观经济调控水平。为此,质监部门要发挥技术和标准的优势,深入开展标准化活动及其他相关技术把关工作,设立水平越来越高的技术、质量、环保、安全、卫生等标准和市场准入门槛,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不断加大广泛介入领域和工作层面的探讨和工作参与力度。就各个阶段企业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总结规律,引领质监工作方向。不断收集和整理企业、市场信息和运行情况,为企业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