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战略管理培训 / 战略管理培训: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战略管理培训: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战略管理培训

在金融危机给汽车产业带来的影像,也就是销售量的下降、收益的恶化等负面影像和国际背景下,中国汽车制造企业不得不需要对原先的产业发展战略进行重新的审视和调整。2008年中国汽车销量已达到938.05万辆,仅次于美国是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一个中国汽车行业的全球化时代已经来临!这一点,在汽车零配件领域尤为凸显。相比于整车制造,中国民营公司着眼于汽车零配件,从而实现“零配件包围整车”的产业发展战略路线更为可取,这也符合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

  行业策略:逆向产业发展战略模式快速崛起

  由于缺乏独立的平台技术,中国国有汽车业的“市场换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策略并没有形成预期中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目标,而形成“技术依赖症”与“合资依赖症”。与此同时,比亚迪、吉利、奇瑞等本土自主品牌汽车厂商重回“逆向开发模式”而快速崛起。即更多借用手工工艺、自主核心零配件供给与垂直整合等策略,依靠产品性价比赢得市场。

  这种模式被看做与目前国外汽车制造方法相悖,但就成本控制而言,比亚迪、吉利等公司确有过人之处。而且,中国私人汽车生产企业敢于打破常规,甚至采用看似冒进的策略致力于颠覆自身产品目标市场的竞争体系。在合资品牌主控的中国汽车市场,尽管本土私人公司生产的轿车在市场上不足轻重,但它们却代表了另一种挑战的力量——充分利用中国市场大量通用零配件进行组装,“逆向开发模式”具有多大的产业颠覆能量呢?

  与整车制造相比,中国汽车零配件行业的关注度不高,但本土厂商的全球竞争力则已凸显。典型公司如万向集团、华翔集团等,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具备全球资源整合能力。

  汽车行业振兴规划:刺激需求与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

  《汽车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并未实质性提及商用车市场,产业解困将主要借助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保增长”来实现。启动农村市场却是大亮点,农村汽车消费市场将成为未来10年中国汽车市场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

  在整车市场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整体性突破的前提下,企业事实上制定了“零配件包围整车”的发展路线。在汽车行业振兴中也体现出,未来企业会重点支持具有自主创新、技术升级、进口替代、海外整合等概念的核心零配件生产企业的发展。同时,会提升外资准入与收购国内相关企业的门槛,以(保护性)提升本土汽车零配件企业的竞争力。

  如果中国汽车零配件行业能够取得实质性突破,对于比亚迪、吉利、奇瑞乃至上汽、一汽等众多国内汽车厂商而言,这将夯实其“逆向开发模式”,进而彻底颠覆全球汽车行业既有竞争格局。尽管这条道路充满挑战,但至少优于整车突破路线。当然,更多的扶持政策细节有待各部委及地方企业协调后陆续制定并执行。

  转型建议:产业发展战略联盟与海外收购

  就中国汽车行业未来发展与转型路线,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罗百辉建议整车厂商关注技术创新与生产流程创新,这样可以在优化产业链资源整合效率的同时更好地控制成本,进而提供性价比突出、富有市场竞争力的汽车产品。罗百辉认为,关键点在于产业链动态效率优化问题,即从发动机(如多阀、燃料喷射、轻型陶瓷)和刹车(如计算机控制的放锁刹车)到传动装置、悬挂、内饰等各环节厂商的创新能否在整体上体现出一体化竞争优势,而不是“单打独斗”式满足跨国公司订单。实现战略转型,一方面需要企业产业政策能够积极引导并鼓励厂商从长计议。例如中国“汽车城”吉林省长春市在2009年1月出台汽车工业发展“五个一工程”,提出了一系列零部件产业扩产扩能的目标。另一方面,优秀汽车零配件厂商之间如果能够以战略联盟形式,通过研发协同效应提升研发前瞻性与适用性,或许更有价值。以资本手段缔结厂商之间股权关系并非最优选择,这或许陷入纵向一体化的效率陷阱。不过,借助现代信息手段构建开放式创新平台,或许是最优选择。事实上,对于一个优化的汽车产业结构而言,这种模式将是必然趋势。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本土汽车厂商的创新联盟并不意味着局限于中国市场内部,任何跨国公司都可能成为资源整合的目标。

  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这种资源整合有助于缔结产业发展战略联盟,建立开放式创新体系。因此,可关注海外资产性收购,慎用股权性收购。

  未来之路:产业发展战略创新才会赢

  A类:

  1)核心零配件突破,如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

  2)进口替代:如模具、电子控制、汽车平台开发等。这类公司将长期受益于国家产业扶持政策,以及持续性技术研发投入;同时,海外收购也将存在很大机会。

  B类:

  1)关键零配件厂商,机遇集中在行业整合、开放式创新与海外收购。

  2)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配件,主要机遇在于企业政策引导与市场补贴
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一)培育汽车消费市场,改善汽车消费结构的产业发展战略

  采取有力措施,遏制汽车产销下滑势头,确保产量和销量稳定增长。在汽车购买、使用、报废更新等环节,调整和出台鼓励汽车消费、恢复市场信心的政策措施。清理取消各种不利于小排量汽车发展的规定,通过税收等经济手段引导增加小排量汽车消费。

  (二)推进汽车产业重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升经营效率的产业发展战略。

  鼓励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大型汽车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兼并重组。支持北汽、广汽、奇瑞、重汽等汽车企业实施区域性兼并重组。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提升国内外汽车配套市场份额。

  (三)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鼓励企业采取独特化发展方式的产业发展战略。

  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品开发能力建设。一是建立整车设计开发流程,掌握车身、底盘开发技术及整车、发动机、变速器的匹配技术和排气净化技术;突破碰撞安全性、NVH(振动、噪声、平顺性)等关键技术;控制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成本。二是提升传统乘用车的节能、环保和安全技术水平。重点支持排量1.5升以下、满足国IV排放标准的车用直喷汽油机和排量3升以下、升功率达到45千瓦以上柴油机的研制。突破重型商用车底盘集成关键技术,提升整车驾驶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重点支持大功率柴油机及其高压燃油喷射电控系统、后处理系统和商用车自动换挡机械变速器(AMT)等关键技术研发。三是建立汽车产业战略联盟,形成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

  (四)实施技术改造专项,发展提升整车性能的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发展战略。

  支持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动力模块产业化、内燃机技术升级、先进变速器产业化、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以及独立公共检测机构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中心建设。

  发展提升整车性能的关键零部件。重点支持研发车身稳定、悬架控制、驱动防滑控制、电子液压制动、车身总线、数字化仪表等电子控制系统,以及六档以上的手动和自动变速器、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和无级自动变速器、商用车自动控制机械变速器等产品。

  (五)以节能减排为基本原则,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产业发展战略,

  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掌握新能源汽车的专用发动机和动力模块(电机、电池及管理系统等)的优化设计技术、规模生产工艺和成本控制技术。建立动力模块生产体系,形成10亿安时(Ah)车用高性能单体动力电池生产能力。发展普通型混合动力汽车和新燃料汽车专用部件。

  (六)实施自主品牌战略的产业发展战略

  汽车生产企业将发展自主品牌作为企业产业发展战略重点,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国内外并购等多种方式发展自主品牌。

  (七)实施汽车产品走出去战略的产业发展战略。

  加快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建设汽车出口信息、产品认证、共性技术研发、试验检测、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产业生产技术,从而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八)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的产业发展战略。

  加快发展汽车研发、生产性物流、汽车零售和售后服务、汽车租赁、二手车交易、汽车保险、消费信贷、停车服务、报废回收等服务业,完善相关的法规、规章和管理制度。骨干汽车生产企业加快建立汽车金融公司,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等业务。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