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和全国快速发展的步调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甘肃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和道路。进入新世纪以后,甘肃经济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刻,作为研究甘肃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的专家——甘肃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安江林表示,只有不断创新甘肃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甘肃经济在新的世纪里才能够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种经济发展战略模式渐进
安所长回顾,甘肃省委和省企业在甘肃经济发展中先后总结和实施了好几种区域战略模式,这些战略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带有阶段性特征的类型:20世纪80年代的重视开放和开发的战略;90年代的重视发展速度和结构问题的战略;进入新世纪后的实现新型工业化和重视协调发展的战略。
1983年,甘肃省委、省企业基于扶贫的初衷提出了甘肃的“两西”建设战略。80年代后期,甘肃省委、省企业提出了“建设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的战略,开发区的甘肃部分在布局上按照“一岸两翼”模式展开。20世纪末甘肃结合本省的实际,于2001年讨论和制定了“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发展战略规划。
十六大后,甘肃在2002年提出了“工业强省”的发展战略,随后,省委、省企业又针对甘肃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国企”的战略措施,对工业强省战略进行了重要的补充和完善。
产业体系革新的经济发展战略
安所长认为,甘肃所需要的总体战略模式,重要的、核心性的内容则是要在“工业如何强省,建设怎样的工业体系来强省,如何使工业强省的步伐最快、工业强省的措施最有成效”等问题上实现重大突破,体现出创造性地解决甘肃发展难题的战略思路和战略规划。
安所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未来甘肃经济发展战略创新、完善的主要内容,应当是通过特殊的发展和改革途径,对传统工业体系进行改造、提升和革新,同时带动整个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体系的革新。
安所长同时认为,调整、发展、革新现有工业体系,不能脱离原有的产业体系和实际条件来构造新的体系,而是应该在原有的产业体系上,在能源、原材料、石油、化工等方面自己培育和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促进区域工业体系主动融于全国和全球一体化工业体系之中,“世界性和全国性的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变化正在发生,很多项目都存在着“内迁”可能,甘肃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获得项目转移到甘肃发展的机会”。
四招充实经济发展战略
安所长具体阐述了创新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的思路,战略模式要转化为良好的实际发展效果,就必须对战略实施方式进行全面的改进和创新,根据总体战略和各个局部性、阶段性子战略的基本思路,制定和实施科学、可行的战略规划,把战略的思想理论模式转化为能够操作、实行的规划指标体系。
第一,制定和实施创造性的项目策略。快速的经济增长是由众多的建设项目堆积起来的。甘肃“工业强省”战略或“产业体系革新”战略的目标必须通过项目带动的方式来实现。
第二,实施省域增长极体系战略,形成创新型的战略布局。从“十一五”开始,应当通过实行“省域增长极体系战略”,以非均衡增长与相对均衡增长恰当结合的空间布局形式,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型工业富民强省战略。
第三,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升级,组织和提升区域竞争力。改造、提升传统的产业聚集区,将它们改造成科技型、创新型、现代型的产业集群;发展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第四,提升年度经济运行质量,保证战略目标逐年落实。在对经济运行、增长状况进行监测和预测的基础上,把握和运用经济运行、增长规律,加强宏观调控,提升经济管理水平,消除阻碍经济正常运行的隐患,保持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合理增长,逐年、逐月落实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