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加强地方国债投资项目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企业培训师观点:加强地方国债投资项目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国家财政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除中央项目投资以外,有相当一部分转贷给地方企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和生态保护等项目。地方国债投资已成为我国长期建设国债投资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贯彻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的要求,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地方国债投资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地方国债投资的现状及评估

  地方国债投资在加强和改善地方基础设施、技术改造、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研究地方国债投资项目管理中的问题时,了解地方国债的投资现状,首先对国债项目的投资给予正确的评估是很有必要的。

  (一)投资现状

  我国财政在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中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至2003年底共达到了8000亿元,其中转贷给地方的有2400亿元,占长期建设国债发行总量的30%。

  (二)投资绩效评估

  地方国债投资的积极作用和绩效,主要体现在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推动西部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

  1、有效地扩大了投资需求,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拉动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目的。这一目的的实现主要在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而地方国债的投入正好达到了积极财政政策预期的目的。

  2、在各地建成了一批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地方国债几年来对大江大湖进行了大规模的堤防工程的建设和旧有工程的修复;地方道路、桥梁和机场迅速增加,交通运输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地方电力、通信工程也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3、加快了企业技术进步。民营企业家是我国工业经济的主体,虽然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但民营企业家仍然占有着主导地位,有的关系到国计民生,有的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这些企业大部分是五、六十年代创建的,设备陈旧和技术落后是国企改革中的一个普遍问题。6年来国债资金实施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家的技术改造、高科技产业化和装备国产化项目,有力地配合了民营企业家的改革。由于民营企业家有许多分布在地方,这对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促进了地区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和优化,使西部大开发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在新世纪重大的战略决策,不仅关系到我国进入小康社会的速度,而且影响着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计划。但西部大开发单靠正常的财政转移支付是不够的,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以来,地方国债的投入使西部大开发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并取得了显着的成绩。

  5、加强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然生态和自然环境关系到人类生存,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问题。

  6、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电价普遍降低,用电量明显增加,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变。

  总之,地方国债的投入成绩是主要的,也是突出的,但同时在实施和管理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二、地方国债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地方国债投资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项目审批、项目管理、资金使用和检察监督几个方面。

  (一)项目审批方面存在的问题

  1、项目审批中成本预测和科学论证不到位。地方国债是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资金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目的是要拉动国内需求,刺激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所以,投资的项目和项目的布局首先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遴选,衡量是否符合国家的总体要求,是急需还是一般性的,是否真实可行;其次要经过科学的论证,判断是否能达到以上预期的效果;再次通过成本产出理论分析,严禁高成本低效益的现象发生,力求把有限的地方国债资金用于拉动效益好、覆盖面宽的项目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投资项目管理的正确性、合理性和效率性。

  但是,我国目前国债投资项目管理一般的审批程序却是:国家发改委每年大致确定几块投资方向,各级地方企业按照发改委的投资方向选择投资项目管理,确定申报的资金规模,最后由省计委汇总上报发改委。申报流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即成本预测和项目论证全在地方上进行。而地方企业往往从地区利益出发,不管需要不需要,不管什么样的工程,政绩工程也不排除在外,甚至弄虚作假,尽量多报高报。申报项目的设计单位也从自身利益考虑,听从于委托单位,项目概算书和计划书编制往往依据不足。这是出现高报、虚报工程项目的主要原因。项目上报到中央有关部门和发改委后,由于每年从国家确定是否发行国债、发行多少,到落实在具体项目上只有较短的时间,而各地申报的项目却多达几千个,靠各主管部门有限的人手难以进行周密的考察和审查,无法做出完全正确、理性的选择,也来不及进行精细的成本分析和科学论证。在这种情况下,发改委只能把重点放在项目的审批上,关于地方企业申报的项目正确与否、合理与否,往往难以作出精确的判定,甚至有可能造成决策上的失误。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成本理论来看,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也是最大的浪费,因为它会造成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和高成本低效益的项目,后果和损失难以挽回。由于难以能做到严格审查,缺乏科学论证和成本分析,我国地方国债项目审批中问题较多。
2、项目审批机制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我国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已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一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是各级企业部门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地方国债项目的审批应该公开化,在国家的统一指导和监控下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方式进行,从而形成一个科学的审批机制。但是,我国目前地方国债项目的决定权只掌握在国家发改委手里,在操作上缺乏公开和透明。正因如此,地方企业都想通过各种手段到中央“争指标”、“争项目”、“争基数”。31个省市、自治区,数十个部委、数万家企业到中央争夺千万亿元的国债项目资金,不规范的情况可想而知。计划经济时期的审批机制很容易给不正之风创造机会,所以时至今日找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行贿受贿的风气久盛不衰。这种审批机制难免给项目带来各种各样的隐患。

  3、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问题。从目前来看,国债投资项目管理的选择由于难以做到周密科学的论证,成了各级企业争取的结果。而且中央宏观部门在项目决定中还要平衡地方利益,这就必然产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不需要的地方也有投资,需要的地方却投资不足,甚至争取不到。

  4、利用虚报、高报、瞒报等手段套取国债资金。由于审批机制上的漏洞和地方利益的驱动,地方企业和企业单位通过各种手段套取国债资金。套取的途径:一是把第一期已经完工的项目和第二期工程打捆上报。据审计部门的有关报告显示,这种“打捆上报”的做法不仅在此省的一些环保和城市轨道交通国产化项目中较为普遍,而且其他省市也司空见惯。二是主管部门在审批项目中直接虚报投资额。

  (二)投资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项目资金管理比较粗放。从现实的项目资金管理暴露出,有些地方国债资金的投资项目管理非常混乱。其突出表现:一是没有专门机构、专门人员来管理,有了问题谁也说不清,谁也不负责;二是没有项目资金专户,帐目不健全、不清楚,好多支出打白条,即使有人来查也难以理出眉目;三是做两本账,掩盖问题事实,应付上级有关部门的检察;四是专门用乱帐、假帐,手续不全的帐为难和消极抵制检查部门。

  2、挪用国债项目资金。地方国债是要求专款专用的,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出现挪用的现象。。

  3、项目建设管理费用严重超出概算。从各地的情况来看,投资项目管理费用超概算的情况有两种:一是在项目报告中超额作预算(即预算内超额),二是在施工中超额(即预算外超额)。这是由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建设单位和管理经营单位是分离的,建设单位在降低成本方面积极性不高,致使建设管理费严重超出概算。

  4、项目资金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项目实施中裁判员和运动员不分,监管者缺位,如某省高速公路国债投资项目管理机制就很能说明问题。由于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统一负责全省的高速公路经营管理,是工程业主方,董事长由省交通厅厅长兼任。隶属于省企业的高速公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相当于施工方,履行高速公路的建设职能,但董事长却由省分管交通的副省长担任,副董事长则由交通厅正、副厅长挂职。在这样的体制下,交通厅既是投资者,又是经理人;既是发包商,又是承包商,很难保证投资项目管理得体,监管到位。我国现行的高速公路投资体制,实际上是在交通系统内部的封闭运行,投资公路由于是肥缺,有的地方竟然出现领导干部瓜分路段的现象,再加上不受制约的招、投标市场,地方国债投资项目管理很难管理好,不是增加了成本,就是降低了质量。像这样的情况在各地都有发生,并不是个别现象。这是因为国债项目牵涉到很多小集团的利益,不改变现行的投资项目管理机制要想杜绝这些做法是很困难的。

  5、部分国债项目不能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投资项目管理规定。这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是项目施工变更次数多、不能按时开工和按计划实施等。这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区县一级的小型工程上,如有的建设项目没有建立法人责任制,有的未实行招投标制,有的已竣工的工程未进行项目验收等。不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规定施工,是造成不合格和劣质工程的主要原因。
(三)资金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资金使用相对分散。我国从1998年发行长期建设国债转贷给地方的大约2400亿元,如果集中使用是一批不小的投资,但要分散使用在每个省和各个地方就显得不足了。我国目前地方国债投资的项目特点是,分布面宽,地域范围广,数量众多,每年大约有几千个。所以,在资金使用上难免出现财力分散的问题。

  2、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地方国债投资项目管理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有三种情况:一是投入后效益较低,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3、国债配套资金难以到位。目前,国家在拨付和转贷给地方企业国债资金时,采取的政策是国债专项资金、中央补助、地方企业拨付、银行贷款和其他配套资金投入相结合的制度。由于地方财力不足,不仅地方财政和企业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而且银行怕担当风险配套贷款也不及时。

  4、国债资金偿还风险不断加大。我国目前不准地方发行公债,只能采取由中央发行然后转贷给地方企业的办法,实行的是一种集中收入,分散使用,统一偿还的国债投资项目管理机制。但是,地方企业争取到中央的有偿国债资金后,视为无偿的中央财政补贴收入,只想多用而不考虑偿还,使国债债务人的责任落到了中央财政的身上,从而增加了国债偿还的风险。另一个方面,地方国债在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特别是挪用、截留、建成的项目长期亏损甚至无效益,使地方国债投资风险不断加大,这种风险也会转嫁到中央财政头上。

  5、追踪问效的机制不到位。追踪问效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项目投资中已成为一种固定的、重要的制度。而我国在国债项目投资中各级企业最关心的是资金的分配,上级机关只要把项目款分配完就万事大吉了,下级企业只要把钱拿到手就高枕无忧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经常性的检察监督机制。虽然现在各地有财政监督专员办和国家审计署特派办,但并不是专门对国债项目的监督机构,更没有形成一个追踪问效的机制。有些项目直到竣工时才去验收,有些项目甚至竣工时都不验收。而且验收中也存在马马糊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倾向。这种做法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把各种弊端消灭在萌芽之中,而是为其发展蔓延留下了余地,往往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

  以上是地方国债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调查和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这些问题大都带有普遍性,即使有些问题当前还不具备普遍性,也应引起高度重视。这是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现在和将来地区的协调发展,关系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大问题。

  三、加强地方国债投资项目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加强地方国债投资项目管理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大事,下面我们从国债投资、立项、管理和监督等方面提出有关建议:

  (一)改善地方国债投资结构和方式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各方面都发生了新变化。首先,公共财政体制已逐步建立,在公共财政体制下,资源配置主要依靠市场的作用,市场办不了和办不好的领域应该由国债进行投资。公共产品领域市场愿意介入的国家也可以让进来,如在美国电力供应甚至垃圾处理都逐渐由市场来承担。这样国债资金就可以集中财力投资那些重大的和急需的项目。其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指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发展”,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之一,地方国债投资今后要以“五统筹”为出发点。再次,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之后,又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是国家的战略目标,地方国债投资要以此为重点。关于“三农”问题党和国家也十分重视,为此国务院专门下发了1号文件,地方国债投资要支持“三农”问题的解决。总之,地方国债投资在新形势下要调整和完善投资结构,逐渐从单纯的公共领域投入转向统筹发展、西部开发、振兴老工业基地、支持“三农”等方面来。

  同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地方国债投资的方式也要改进。一是要改变目前直接进行公共投资的方式,逐步降低国债资金用于非生产性支出的比重,提升生产性支出的比重。二是改变投资手段不多,非市场化运作特征比较明显的做法,尽可能多利用贴息、补贴、参股等方式,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以少量的国债资金带动社会资金的大量投入。这一问题的实质是要注重发挥国债的乘数效应,带动民间投资。地方国债投资的最终目的是扩大内需,带动民间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其中,带动民间投资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地方国债的投资具体到每个地区的资金是有限的,只能发挥导向、杠杆作用,如果不能充分带动民间的大量投资,就成为孤军作战,效果就会大大降低。从近年来地方国债投资的效果来看,除局部地区外带动民间投资的整体效果还是不太理想的。而且,目前所谓的地方国债乘数效应主要指地方上的配套资金和地方企业在银行的贷款,而不是对民间投资的拉动。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地方国债投资大部分项目是公共基础实施,没有什么经济效益,民间投资不愿意进入;二是项目大部分是短期投资,不利于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三是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民间资本多少不一样。由于这些原因,影响了地方国债的乘数效应,使地方国债的最终目的不能很好地实现。所以,今后地方国债的投资要通过贴息、参股的办法带动民间投资,达到四两拨千金的目的。
(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地方国债投资项目管理的规范审批制度

  地方国债投资项目管理的审批,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逐步形成一个公开、透明、合理、科学的审批机制。

  首先要建立地方国债项目库。地方国债投资项目管理与其他项目不同,它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是实现国家城乡、区域、人与自然统筹发展的重要措施,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意义,所以不能采取目前使用的临时性、突击性的申报方法。原来那种年底报项目,年初批项目,下半年才能施工的老套路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必须建立专门的项目库。项目库的项目可以由下而上地集中起来,地方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随时申报,然后由国家发改委组织论证后存入项目库,国家需要投资时可根据项目库的项目来选择。项目库的项目可以进入互联网,对国内公开,受人民群众的监督。项目库的建立可以避免原来项目准备不充分,来不及论证,审批时间紧等各种弊端。

  其次要建立国债项目论证组。项目库中的项目都是由各地企业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但却缺乏宏观性。地方上报的项目虽然也是经过论证的,但却存在着局限性。所以,需要成立国家项目论证组。国家项目论证组要由各部门的专家和了解宏观经济形势与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的领导成员组成。国债项目论证组的职责和任务:一是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从宏观角度对上报的国债项目进行科学论证;二是进行成本与效益的分析;三是保留合理的项目和淘汰不合理的项目。科学论证的关键是把握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是否符合国家统筹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国家当前有关政策的精神,是否属于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的项目和政绩工程的项目,通过论证确保项目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成本效益分析的要害是评估项目的投入和产出,判断项目是属于高成本低效益,还是高成本无效益,或者是低成本低效益。项目取舍的标准是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高的效益,淘汰那些高成本无效益、低效益和低成本低效益的项目工程,反之则给以保留。总之,项目论证组要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保证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杜绝虚假性。

  再次要做好投资项目管理的选择。项目库的项目是经过论证和国家认定的项目,但不是马上都要投资的项目,发改委在实施中要分期分批给予批准,这就有一个项目选择的原则问题。项目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有整体规划,统筹考虑,长期打算。市场经济体制下也需要有规划,目前市场经济国家都是很重视整体规划的,日本企业每3年制定一个投资发展规划,西欧国家也同样如此。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处于初级阶段,更应该重视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以避免盲目性,保持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二是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和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分出轻重缓急,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大后小,有秩序地投资。改变以前那种一哄而上,一哄而下,运动式、波浪式、突击式的做法,把国债项目纳入循序渐进的正常运行轨道中。三是要妥善协调国家和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关系,既保证国家宏观调控目的的实现,又要调动地方企业的积极性。在这种审批机制下,可以避免以前“争指标”、“争项目”、“争基数”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现象重演。

  (三)建立地方国债的良性运行机制

  要建立地方国债借贷偿还机制。现在所谓的“地方国债”,实际上是国家的长期建设国债贷给地方使用的部分,虽然中央财政部门与地方企业签定了以省级财政为担保的还款协议,但约束力不强,没有建立具有法律效用的偿还机制,造成项目资金使用单位的偿还意识单薄。因此,有必要建立地方国债借贷偿还机制。首先,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法人作为投资者的代表,对项目承担投资风险,对工程质量全面负责,对出现的问题和造成的损失要承担责任。其次,严格实行“谁负责借款,谁负责还贷”的制度,明确资金、明确债务、明确责任、明确风险,提升地方国债债务人的偿还意识。再次,除中央财政部门与地方企业建立担保手续外,地方企业也要和国债投资项目管理的承担方履行担保手续,并取得法律机关的确认。另外,实行制约措施,对不能按期归还借贷的单位停止地方国债资金的使用,或者停止今后项目的申报。通过这样的机制使权力和义务紧密挂钩,相互制约,把地方国债的偿还责任落到实处。改变原来集中收入、统一偿还的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消除和化解地方国债资金偿还的道德风险。

  要取消财政部门预留工程资金比例的做法。目前,国债转贷资金不能按时到位的现象非常普遍。其原因有二:一是项目审批手续迟缓,有的项目一年多才能批下来,资金拨付下来最快几个月,晚的有一年多,严重影响了项目的进展;二是财政部门按比例预留工程资金,往往造成使用资金的不足。所以,要加快国库业务电子化的进程,建立全国统一的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在此基础上将财、税、库、行之间的国库业务计算机联网,以提升资金划拨速度,保证国债项目资金及时到位。在资金的拨付上将国债项目资金一次性划拨到项目单位,以保证工程的使用和周转。按比例预留项目资金虽然对项目单位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不利于项目的进展,应该在监督上加强约束。
要取消贫困和边远地区国债投资项目管理的配套资金。地方国债转贷项目配套资金,如果在有条件的地区运用得好,可以使国债资金起到乘数效应,有力地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可以说这是地方国债的真正意义之所在。但是,在中西部地区配套资金却成了国债投资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难题,往往造成一些不良后果,正如地方所说的国债资金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建议取消中西部地区和贫困边远地区的国债项目配套资金,这样既可以避免地方企业在配套资金上弄虚作假的现象,又可以避免因配套资金不足影响工程的进度,提升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率。

  要提升地方国债投资项目管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目前,地方国债项目资金在使用上由地方企业部门控制,缺乏透明度。资金使用单位也是内部操作,帐目不公开,缺乏监督。建议项目建设单位、资金管理单位、施工单位和项目监理单位实行例会制,定期召开例会,通报资金使用情况,以保证资金专款专用、合理使用、避免挪用等问题发生。投资项目管理全面实行公开的招、投标制度,打破内部运作,面向市场,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完成。保证从项目的勘探、设计到施工、采购以至监理等环节,都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工作。招标代理机构要与企业部门脱钩,成为真正的市场中介组织,以避免企业干预招、投标正常进行。另外,招标者直接与投标者见面,取消中间环节,防止转包等不规范的行为。大型的项目材料和设备实行企业采购制度,严禁通过个人和不公开的渠道购进。

  (四)规范和完善对国债资金的管理

  目前,地方国债资金虽然是来自国家财政的长期建设国债,但在投资项目管理上由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原经贸委)分头管理。项目资金的拨付又是从各个部门下来的,农业、工业、水利、文教等各口都有。各个系统和部门对项目互不了解,地方财政也不清楚,资金只是过一下手而已,在使用和管理方面基本没有权力。这样条条分割,把国债投资项目管理分解了,谁都是经理人但谁也管不了,这必然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出现许多漏洞。这是地方国债资金管理体制上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有必要改革地方国债资金分头管理的体制。建议今后地方国债资金按项目进行管理,发改委批准后,由国家财政部国库按项目统一拨付,不再分割到各个部门。财政部下拨的转贷国债资金不要再分为中央补贴、地方财政拨付等名目,建议统一采用国债专项资金,以便于统一管理。

  因此,要改变地方国债投资项目管理上的企业主导、政企不分的现象,建立“市场运作、企业监督”的国债资金管理体制。地方国债管理中的最大问题是企业主导、政企不分,从而形成企业部门既是投资者又是经理人,既是发包商又是承包商,监管者缺位的现象。所以,在地方国债投资项目管理资金的管理上一定要政企分开,作为投资者的企业部门不能充当经理人,作为发包商不能再作承包商,严禁项目资金的管理在本系统内封闭运行。

  要对国债项目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资金由国库直接拨付到项目用款单位的帐户,减少中间环节和缩短资金在途时间,以避免截用、留用的现象继续发生。

  要建立国债项目资金专户,健全有关帐目,并且有专人负责。对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项目单位,要责令其限期改正。要实行财务督察制度,上级主管部门要帮助项目单位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要严厉禁止在项目申报前和资金使用中做假账,或者故意用混乱不清的帐目给检查工作制造困难的行为,对屡犯不改者要给予处罚。

  (五)加强地方国债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监督机制

  首先,在监督机构上实行多层监督制度,一要发挥财政专员办主力军的监督作用,二要发挥审计署特派办的审计作用,三要发挥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检查作用,四要由政法部门进行配合,形成上下左右全面监督的机制。

  其次,在监督方式方法上应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如德国对转移支付项目监督的做法,实行全程监督。从项目开工到结束分初期、中期、后期几个阶段进行检查,主要检查资金是否能专款专用和其他违法乱纪的行为。这种方法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纠正,值得借鉴。

  再次,改进追踪问效制度。我国追踪问效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执行的效果不好,有不少效益极差的项目并没有人去过问;二是等项目全部结束时一次性验收,使损失不可挽回;三是不认真,由企业出面,人情因素多。这样一来,使许多项目蒙混过关,这种做法应该改进。要组织由有关专家为主的追踪问效队伍,制定明确的指标,实行阶段性的问效,使这一制度真正发挥作用,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总之,地方国债投资项目管理是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还要持续一定的时期,地方国债投资也要继续进行,有必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以往存在的问题重视起来。采取相应的对策,建立可行的制度,保证地方国债投资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支持国企改革、振兴老工业基地、加大西部开发、实现国民经济的统筹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