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方财政高度依赖于土地出让金,地方企业的业绩也在于房地产投资的增长,地方融资平台依赖于土地抵押,同时央企深度介入房地产。因此,房地产风险更多地关涉企业而非居民。
中国当前宏观经济战略在应对危机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也积累了不少问题。尽管有些问题与风险早就存在,并且在危机爆发之前企业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去应对,不过,危机来临使得保增长成了首要任务,很多问题被暂时搁置起来。我认为目前中国宏观当前宏观经济战略运行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当前宏观经济战略强劲复苏与通货膨胀风险
通货膨胀取决于供求是否平衡。理论上,供给与需求的力量同样重要。但短期而言,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总需求,或者说是GDP的增长。如果GDP的增长远远超出了潜在增长率,那么通货膨胀肯定会到来。从目前来看,2009年GDP增长为8.7%,低于潜在增长率(根据我们的测算,过去30年当前宏观经济战略潜在增长率在9.5%左右),这就是为什么2009年全年通货膨胀率仍然为负。我们预期2010年GDP增长在9.5%左右,接近潜在增长率。GDP增长率由8.7%上升到9.5%,总需求的上升显然会给通货膨胀带来很大压力。
不过,我们判断,2010年的当前宏观经济战略增长不会超过潜在增长率。这一方面由于外部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就政策当局而言,也不会希望当前宏观经济战略出现过热迹象,毕竟,当前宏观经济战略内生增长的动力还没有被很大程度上激发起来,企业调结构的任务仍很艰巨,再加上全球复苏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当前宏观经济战略过热缺乏有力的支撑。从而通胀压力也不会太大。
即便2010年当前宏观经济战略增长很快,高通货膨胀的来临也会是2011年。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表明:一般是GDP增长率先达到顶峰,通货膨胀率会滞后一年达到顶峰。比如,上一轮周期中,当前宏观经济战略增长率在2007年达到周期峰值,通货膨胀率在2008年达到周期的峰值。尽管如此,强劲的复苏一定会给通货膨胀带来压力。2010年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不高,但2011年的风险更大。
当前宏观经济战略房地产业风险关涉企业而非居民
资产价格上升过快,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也是宏观当前宏观经济战略运行中的重要风险。中国资产价格快速上涨风险主要体现在房地产领域。
那么,房地产风险到底有多大?一个重要的指标是所谓房地产信贷风险暴露,即与房地产相关的信贷占整个银行贷款的比重。目前,中国的房地产信贷风险暴露(购房者及开发商贷款占整个银行贷款的比重)只有17%,而美国则达到56%。再对比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一些亚洲当前宏观经济战略体的房地产信贷风险暴露。有数据显示,1996年房地产信贷占银行贷款的比重分别是:香港(40%~55%),马来西亚(30%~40%),新加坡(30%~40%)。可见,相比起来,中国目前的房地产风险暴露并不是很大。
不过,中国的不同之处在于地方企业和央企陷入房地产很深。首先,地方财政高度依赖于土地出让金,而地方企业的业绩也在于房地产投资的增长。其次,地方融资平台依赖于土地抵押,也就是说地方投资项目的贷款与土地抵押值以及相应的“地王”的价格都有很大关系。截至2009年6月底,全国84个重点城市处于抵押状态的土地有284万亩,抵押贷款总额达2.1万亿元人民币。第三,央企深度介入房地产。据报道,当前国资委分管的129家央企中,超过70%的央企涉足房地产业。2009年1~10月,央企中涉及建筑业的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长44.5%。有数据显示,央企中仅母公司和二级企业设立房地产公司的房地产资产总量,目前已高达1800亿元人民币。这表明,很多央企的盈亏对房地产业的波动都高度敏感,房地产业的风险可能会直接转化为央企经营风险。而央企的风险最终会是国家的财政风险。
综合以上分析,房地产风险蕴含着大量的地方企业财政风险及央企风险。此一风险更多地关涉企业而非居民(因为居民部门的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暴露并不算高),这一特点与一些发达当前宏观经济战略体和新兴市场当前宏观经济战略国家有较大不同,因此要引起高度关注。
当前宏观经济战略潜在财政风险
根据国际经验,危机之后财政风险上升是不言而喻的。相关研究显示,危机后三年企业债务会增长86%。目前一些发达当前宏观经济战略体的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100%。尽管不同的当前宏观经济战略体,其负担债务的能力有所差异,但总体上,不断上升的债务一定是风险累积的过程。
作为对比,中国的公共债务(内外债)占GDP的比重只在20%左右,是非常低的水平。不过,考虑到其他方面的债务,综合负债水平也颇高。中国目前的综合负债包括内外债、银行坏账、地方债务、养老金缺口等。
银行坏账。中国银监会称,中国银行(4.12,-0.03,-0.72%)业2009年底的不良贷款率为1.58%,较2009年初降低了0.84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降至4973亿元人民币,较2009年初减少630亿元人民币。总体上,银行坏账水平是非常低的。但考虑到2009年贷款的迅速发放并且规模巨大,未来三五年可能会出现坏账率的上升。因此,称其为潜在风险是非常确切的。
地方债务。对于地方债务也有多种估算。之前有4万亿的说法,但随着地方融资平台的推出,地方债务又有了迅速的上升。来自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银行对地方企业融资平台授信总额已经高达8.8万亿元,贷款余额已超过5.56万亿元,与中央企业国债余额相当。全国有13个省的融资平台贷款余额超过该省财政总收入,更有甚者高出2倍以上。显然,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地方企业在逐步完成4万亿投资中由地方承担的重任。尽管目前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还不能准确地评估,但由此所累积的地方债务风险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养老金缺口。截至2009年12月底,全国社保基金会管理的基金资产总额为7765亿元,显然远不能够满足社会保障事业的需要,养老金缺口很大。养老金缺口的测算较为复杂,涉及到很多影响因素,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数字。根据世界银行的一项估算,从2001年到2075年,中国养老金缺口可能达到9万亿元人民币之巨。另外也有一些机构测算,养老金缺口为3万亿。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中央企业内外债占GDP的比重仅为20%左右,就认为财政风险很小,而是要格外关注加总了银行坏账、地方债务以及养老金缺口的综合负债风险。
当前宏观经济战略政策退出导致的不确定性风险
如果说此次危机是百年一遇,那么各大当前宏观经济战略体对于危机的反应也是前所未有、规模空前。考虑到雷曼兄弟倒闭后所出现的全球性恐慌,一些超常规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在经历了2009年的当前宏观经济战略“修复”过程,以及全球当前宏观经济战略逐步进入复苏通道,考虑政策退出以及更多关注政策的常态化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目前需要关注的是政策退出可能带来的种种不确定性风险。从某种程度上,2009年是确定性较多些,因为各当前宏观经济战略体一门心思是去对抗危机,匹兹堡峰会尽管开始想讨论政策如何退出,但最终是敲定大家都不退出。但2010年的情况不一样,各当前宏观经济战略体都在蠢蠢欲动考虑退出方案。由于各当前宏观经济战略体情况不同,其退出步骤和方法也都各有差异,从而产生较多的不确定性并对复苏的轨迹形成一定的冲击。
此外,不同当前宏观经济战略体的政策退出也会导致资金流向的不确定性。一方面,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利润机会。如果一些国家选择退出,另一些国家还没有,就会导致监管套利,资金就会流向那些还没有退出的国家。另一方面,非常重要的是,美国的政策退出比如加息,可能会导致资金的反向流动,即此前流出美国的资金会回流,这样,此前因资本流入导致资产价格高涨的新兴市场当前宏观经济战略体就可能面临资本流出带来资产价格下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