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是指对航空器部件所进行的检测、修理、翻修和改装工作。维修过程包括:接收检验→入库建帐→任务分配→故障确认→器材采购→换件排故→验收合格→签署放行→包装发运。其中有的过程还有子过程,比如器材的采购同样还有询价→签订合同→入库检验→库房批次管理→报废。下面就维修过程质量管理点做详细分析。
航修过程质量管理一、接收检验
该过程质量管理点有二:
1、使用规范的文件格式
接收检验时的检查项目要落实到具体位置,并通过规范的文件格式予以记录,比如表面油漆损伤面积,划痕深度长度,玻璃有无破损,插头、插座、插针、插孔完好情况,外壳损坏程度,表面原件有否损坏,附件是否齐全等。检验人员在实施过程质量管理中必须仔细检查,如实记录,检查绝对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因为这是部件到达公司的第一关口,如实仔细记录初始状态至关重要,是后续维修工作的基础。这点特别对于返修件尤显重要。现实中有人认为设置项目过多完全是徒增工作量,但如果出现过一次无法通过记录来判定原始状态和界定责任的时候,就会深刻体会到其重要性。公司现有维修工作单中的该部分记录格式还有待改进。
2、记录的准确性。
大家都有感受,后续的维修记录往往是根据工作单上第一次的记录复制下来,如果没有后续的复核验证,可能会一错到底。所以,一定要保证第一次记录的准确性。再就是在入库登记时,应重点复核其型号、件号、序号、送修单位合同号及送修类别和故障信息等。
航修过程质量管理二、入库建帐
1、实施维修工作前的条件确认
按规章要求,维修单位在实施维修工作前,必须核实本单位是否满足各种条件并记录。本公司规定由生产部实施该项工作。实施好该项工作能够杜绝后续维修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比如手册失效,工艺版本不符,周期无法保证等。确认的重点也在于手册、工艺的现行有效性,其它人员、设备都能够一目了然。难点在于必须实实在在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核对,否则就有流于形式之嫌,显得毫无意义。
2、航材管理员系统录入
系统录入时,部件的信息应尽可能详尽,因为其数据信息是后续维修工作中交流的界面和载体。
航修过程质量管理三、任务分配
由于航修系统中已经限定,获得质量经理授权的维修人员,方能领取相应项目的维修任务,不必考虑超授权范围人员修理,但应关注欲分配维修人员工作量的饱满度。超过其工时资源的任务很难按时完成,同时可能存在质量隐患。
航修过程质量管理四、故障确认
1、维修人员领取待修部件后,在实施故障确认前,首先应确认:
(1)是否已获得该项目的维修授权;
(2)部件外观与接收检验记录是否一致;
(3)维修工作单中基本信息是否完整,重点关注型号、件号、序号、手册版本有效性,工艺规程、工作单、验收数据单的一致性;
(4)连接接口是否完好,插针、插孔有无弯曲、断裂;
(5)分析确认所反映故障现象是否适合立即通电,以免盲目通电,烧坏内部元件,使故障扩大化;
(6)除非待修件外观有变形、内部有异味,在通电前切忌盲目分解、拆卸,改变其当前状态。如此,可能会导致故障无法再现,也就无从确认。
航修过程质量管理五、器材采购
实施器材采购,要重点控制以下几个方面:
1、确认型号、件号的准确性
检验人员必须参与故障确认和故障件判定的全过程,并在相应记录栏签字或盖章认可。需说明的是,不能完全按照实物上的标识来作为采购依据,而应该根据现行有效的航材目录(IPL)来进行,因为存在着上次修理厂家擅自使用代用器材的可能。对已代用过的器材,不能在此基础上再次代用,以免放大与原器材性能参数偏离状态,从而无法保证维修质量。
2、选好供应商
众所周之,由于周期、价格的原因,导致我们在选择供应商时容易出现偏差。应优先考虑质量、周期、价格的“质量”和三者之间的关系。
3、实施批次管理
每批器材采购回来后,首先是进行入库检验,即对器材的数量、性能以及质量文件等进行判定。当前,我们只能对产品的外观、数量、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检查,其性能检查还依赖于装机试验。批次管理的关键,就是在于能够识别和追溯,避免批量不合格器材被使用,从而在修复件中也出现批量不合格品,且无法追溯的情况。控制要点在于编制批次号,分批次发放,批次管理标签的传递,批次号在维修记录中的准确性。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会失去实施批次管理的意义,也就无法追溯。
航修过程质量管理六、换件排故
这是实施维修的关键过程。故障的排除是否彻底,更换器材是否可靠,这一过程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分析,尽可能得出接近真相的判断,以便实施维修,保证维修质量。本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分析
航空器电子部件已经充分考虑了保护电路设计,一般不会出现元器件大面积损坏的情况,所以要从电路上进行系统地分析,正确判定。
2、严格遵守手册
手册是实施维修的根本,必须严格遵循现行有效的手册及工艺规程的规定,养成严格按手册和工艺要求进行维修的习惯,杜绝维修的随意性,避免“经验主义”的误导,做到科学、严谨。如发现工艺规程中有问题,应该先提出,经审核、修订、批准后再使用。任何维修员无权擅自更改工艺规程中的任何内容,包括验收数据单。
3、记录及时
对于维修过程中任何改变部件状态的细节,都必须及时如实记录。比如调整电位计,就应标识好原始点、方向、角度等;再比如在哪两个管脚间实施跳线,都应做好记录。记录既利于自身经验的积累,也是后续工作的基本依据。如果实施该动作后没能排除故障的话,还可根据记录恢复至原始状态,好从另一个方向入手。再则,我们的工作往往容易被其它事项无情打断,为保障维修工作的连续性和提升工作效率,我们也必须及时做好维修记录。
4、正确使用工具设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维修前,要先检查使用的工具设备,是否处于良好可用状态,是否满足当前工序的要求。当前,公司有的设备部分功能失效或者参数超差而“限用”,应当查阅使用说明书,维护保养记录和鉴定结果通知书等,经确认后再选择使用。另外,对工具设备的清点整理,也应视为每日的必修课。
5、换件控制
换件应在检验人员监控下进行,特别是对一些价值较高的器材更换更应如此。检验人员参与换件过程,既是对采购过程的质量验证,也是对维修人员的监督,同时也是维修人员是否免责的证明人。在换件过程中,检验和维修人员均应关注:
(1)领用器材的状态和标识;
(2)质量证明文件;
(3)批次号;
(4)旧件的标识、存放和处理;
(5)新旧器材序号的记录;
(6)工作现场的多余物清理。
航修过程质量管理七、验收
对修复件进行最终性能测试,以判定是否符合交付标准就是验收。这是检验人员的主要职责。
1、检验员在实施最终验收前,应该对其修复过程进行全面梳理。对其中某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必须积极求证,弄清事实;
2、确认工艺规程、手册、工作单和验收数据单均经过审批,是否现行有效并保持一致;
3、如实记录实测值;
4、由于操作问题引起不合格的指标,应至少按正确方法重复测试两次,合格后再进行下一程序;
5、确认任何一项参数不合格,都应停止验收。下次验收必须重头做起;
6、对经验收合格的修复件,应立即贴好封签,拆卸完连接器后必须对接插件的接口完好性进行检查。
航修过程质量管理八、签署放行
放行人员要对部件从接收至修复验收合格的全过程的适航性负责,所以要注重全过程。 除重点关注前诉各点之外,还应对适航批准标签的签署负责,注意:
1、产品基本描述相符;
2、适用性与合同相符;
3、产品状态与维修报告最终实施维修类别相符;
4、所有栏目填写正确;
5、签署姓名和日期。
航修过程质量管理九、包装发运
这是对前面所有工作的最后把关。要注意核对提交给客户档案的齐全、正确,并按航空产品包装规范实施包装。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平稳的路况,避免急刹和碰撞,保证整个运输过程产品的安全。
维修过程质量管理,就是不折不扣,严格按照各种制度设计的程序,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控制。对关键环节和关键点,实施重点检查和监督。广大员工要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强化“航空产品,质量第一”认识,提升“航空维修,如履薄冰”的意识,我们维修过程质量管理就一定能够做好,维修质量就一定能够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