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管理故事:参禅与招聘

企业培训师观点:管理故事:参禅与招聘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负责招聘几年来,一直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今年遇到全球金融危机,使我有时间将招聘思考得更深一层。

  其实招聘正如同“参禅”,“参禅”可以让人们摆脱日常的琐事和烦恼,沉寂下来,认真思索世界与人生的真谛。人生就好比一杯浑浊的水,当它高速转动时,我们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只有它沉寂下来,才能够澄清,要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的展开,看清事物本质并还原事物本质。招聘正是如此,招人的要求就是做人的道理,由于人处在一个纷杂错乱的现实社会,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招聘就是要你用禅者的智慧去洞察人的本性,用哲学的方法去思考人才的发展,这就是招聘哲学。

  国外很多人力资源专家将招聘理论分得很细,也有很多具体的方法。但是从“禅”的思想去看,其实招聘就是一个“见心见性”的过程,它与参禅的三个阶段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禅的三个阶段是指一个人在学习禅宗的时候,经历的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这对我们的招聘工作是大有帮助的。

  第一个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企业招聘说到实处,就是招聘具备某方面能力的人去完成某方面的任务。“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就是要抛开一切,就事论事。看这个人是否真正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这其实就是“知”的过程。我们在招聘时,往往过分关注了太多的附加条件,而忽略了本来的目的。经常根据人的谈吐、举止好,为人诚恳,肯学习等等条件,就把人招进来了,结果具体的工作上让我们大失所望。各方面都突出,就是工作能力不突出。我不是说其他方面不需要看,而是要分阶段去看,一层层的深入,才能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看山是山”,就是要我们把面试的人都当成能胜任工作任务的人才,从能力方面去考核他们,甚至按岗位说明书上的要求逐一去考察。这样,真正有工作能力的人就会脱颖而出了。

  第二个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因为人是生存在社会中的,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对于人才来说,最贴身的环境就是所在的企业。“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就是要抛开人的工作能力,从其他的角度看人才和企业的适合度,这其实就是“觉”的过程。企业是由人组成的,就要求人才要有团队精神,要具备与人沟通的能力;企业又是为实现利益而存在的,就要求人才要有主人翁精神,要有以大局为重的胸怀等等。由于人的成长环境不同,命运境遇不同,学识北京不同,便造成了人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的千差万别。“看山不是山”就是要假想求职者这些方面与企业不相融合。然后采用压力面试,或者是难以察觉的方法来考验求职者,经得住考验的,往往入职后不会有太大问题,反之,能力再强也不是企业所需要的。宝洁公司在必经的路上丢一把扫除和纸屑来考验求职者。那些主动打扫干净并放置好扫除的人,以后的工作中往往都是服务观念较强的人。初学工夫的小和尚,可能几年之内师傅也没教他什么真本领,只是让他们山上山下的挑水,几年下来继续坚持没有离开的,就是大师想收的弟子。许多这样的事例不能不令人深思啊!

  第三个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个阶段就是要将前两个阶段结合起来,从“禅”的角度去“悟”一个人。有人讲“不知人何以用人”,“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个阶段的招聘工作者们已经不应是抱着“怀疑”或者“否定”的态度,而应怀着一种尊敬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求职者。从更加客观的角度去了解一个人,由物质到精神,由过去到未来。人是来源于自然的,要生存,就会有物质的需求;人是来源于社会的,要发展,就会有成功的渴望;人是区别于动物的,有思想,就会有各种欲望。只有了解人才想要什么?才能更准确的判断其是否适合企业。要求过低的人,是千万不能录用的,因为这违反了人的本性,这种人不是能力过差,就是有其他目的;要求过高的人也是不能录用的,因为这种人不是斤斤计较就是没有看清楚自己,即使能力很强也很难和其他人配合得默契。真正的人才是能正确认识自己,有才能却保持谦虚的人,要求回报但能提前付出的人,做事有方法但内心有所秉执的人,追求成功但不急功近利的人。

  当然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是有所差别的。只有让合适的人进入合适的位置这样的企业才能是和谐的。招聘的最高阶段,就是“悟”的阶段,这个时期需要追求“天人合一”思想,因为人才要服务于企业,企业发展要考虑如何顺应天道,包括经济规律、伦理道德、人文观念等,只有把人才的个性需求与道德水平与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有机结合起来,才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否则招聘道德水平低下的人进入企业势必会将企业带向灭亡的深渊。这要求招聘工作者要具有禅者的智慧和修养,“无为而无所不为”,通过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深度思索,为企业的持续和谐发展寻求一批又一批的新生力量。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