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合适的时机,是企业战略转型转型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操之过急,由于企业内外条件不成熟,容易导致失败。过于滞后,则因错失良机,会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然而,判断企业战略转型时机是否合适,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没有一个绝对的指标可以描述企业战略转型的临界点。因此,选择企业战略转型时机,不仅是科学,更是艺术,值得深入研究。
笔者认为,企业战略转型时机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非危机状态下的转型和危机状态下的转型。
非危机状态下的转型,也可称为前瞻性转型。或因行业技术的进步,或因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企业前景黯淡,企业虽能正常运转,但却潜伏着危机。在此情况下,企业提前进行企业战略转型。如,康佳集团2000年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均较1999年同期有所下降,而2001年头两个月,因市场因素的影响,彩电产量较上年同期下降了87%。情况表明康佳多年来实施的彩电专业化发展战略受到了挑战,但企业尚能正常运转。在此情况下,康佳决定实行企业战略转型,收缩战线,即在传统模拟彩电、新技术彩电及数字彩电三者之间的比例中,逐步缩减传统模拟彩电的比例;同时,在康佳未来的三大主营产业即彩电、移动通信、网络产品三者中,调低彩电在康佳整体营业中的比例,大力发展家电、通信、信息“3G”(第三代通信)产品。康佳的转型可以视为前瞻性转型。
危机状态下的转型,或称危机性转型。或因战略滞后的累积效应导致经营业绩下降,或因财务岌岌可危,企业已经存在有形的可感觉到的危机,或面临严重危机,企业必须通过企业战略转型摆脱危机,重建竞争优势。如,国内外一些门户网站类的IT企业的企业战略转型便属此类。
判断转型时机是否合适固然困难,但从战略管理的角度,仍可找到一些重要信号。
企业处于非危机状态下,下列情形可视为需要实施企业战略转型的重要信号。企业的战略方向依赖于其自己的惯性,这种惯性可能由于过去的成功而得到加强;企业的文化可能支持战略的这种惯性,从而导致企业的惰性;企业不愿意接受挑战,懒于变革;企业缺乏市场信息,依靠价格或成本控制经营而不是为顾客提供增加的价值;企业的经营业绩不断下降;市场份额下降,在同行中的相对地位下降,等等。
企业出现危机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往往都有一段“潜伏期”。在“潜伏期”的早期阶段,亦即企业处于非危机状态下,企业经营者如能对上述重要信号有所察觉,并给以足够的重视,当有证据表明转型所需的一些触发动力或者触发事件就要发生时,企业能够清晰地指出危险和机会,并在战略中采取行动,从而提前主动地为转型创造所需要的“氛围”和条件,将会为企业战略转型的成功实施奠定重要基础。
企业如能在非危机状态下完成企业战略转型,会大大减少转型带来的阵痛,提升转型的效率,使战略能够平稳过渡,并更易得到企业各方的认同。
但遗憾的是,许多企业在非危机状态下的企业战略转型阻力很大,成功的概率较低。多数企业直到发生了大的危机才认识到企业战略转型的必要,才愿意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转型。
在企业实际运作中,企业往往偏重于培养“发掘机会”的能力,而忽视“发现危机”的能力。事实上,对企业战略转型时机的把握能力,与企业发现危机的能力是紧密相关的。因此企业不仅要勇于发掘机会,而且还要善于发现危机,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企业出现危机状态,可有不同的触发事件或表现形式。如,市场上出现了因技术革命产生的更先进的替代品;企业的生产工艺属于国家产业政策明令淘汰之列;实力雄厚的竞争者的加入;主营业务的利润率不断下降、企业竞争力明显减弱、企业内部重大的人事变动、财务状况岌岌可危等等。
当企业面临外部的重大事件,触发了企业危机,使企业陷入危险的境地之时,企业战略转型便势在必行。此时的企业战略转型具有较大的“破坏性”,企业将付出较大的代价。但由于是背水一战,转型的阻力较小,容易获得各方的支持,成功的概率较高。
虽然从本质上看,非危机状态下的转型和危机状态下的转型,都是企业在竞争环境下被迫采取的战略行动,但比较而言,前者带有一定的主动性,后者则完全被动。企业战略转型的时机不同,转型的过程、遵循的原则、采取的策略与方法均有所不同。企业惟有善于识别企业危机,选择合适时机,采取正确策略,才能保证企业战略转型的成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