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曾说过:“建立名誉需要20年,而毁掉它只需要5分钟。”实际上,“股神”恐怕小瞧了现代传播的强大力量。无论是眼下正处于漩涡之中的英国石油公司(BP),以及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集团,还是早些时候“薪酬丑闻”和“毒奶粉”事件中的主角,都证明有时只要一句话,就可能将已经陷入危机的企业推向更深的深渊。
BPCEO托尼·海沃德
“漏油不会造成大问题,因为墨西哥湾是个非常大的海洋。”
“应对漏油事件中,我并没有参与具体堵漏决策。”
点评:先是淡化事故影响,后在美国听证会上继续辩解,海沃德的过于“率真”让BP董事长都感到他的话“令人不安”。而听证会次日,海沃德负责处理事故的职责就被公司另一美国籍常务董事取代,有人由此猜测,其CEO一职恐怕也快不保了。
鸿海集团董事长
“心理专家说,目前自杀率的比例还是比较合理的。”
“我常常被人家认为是一个不讲理、霸气,是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所以墙倒众人推。”
点评:提供权威人士的支持、赢得舆论同情,这本是进行危机公关时两条最保险的策略,但到了郭董那里,怎么看,都只能起着火上浇油的作用吧!
高盛公司CEO劳尔德·贝兰克梵
“高盛即使没有美国财政部的帮助也会生存下来。”
“高盛是在做上帝的工作。”
点评:不可否认,高盛堪称华尔街最聪明的投行,贝兰克梵也很能干,但在金融危机期间拿着纳税人的钱坚持发放高额奖金,态度还如此傲慢,就难免令人不快了。
克莱斯勒汽车前CEO罗伯特·纳德利/福特汽车CEO艾伦·穆拉利/通用汽车前CEO里克·瓦格纳
“如公司得到企业援助,我愿意今后每年只领1美元年薪。”
点评:这样的表态本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在这样的表态后,底特律三巨头的掌门人们却是乘着各自的豪华私人飞机来华盛顿寻求援助的。结果可想而知:他们空手而归。这也迫使三人再次来要钱时都改乘了自家生产的环保车。
蒙牛创始人牛根生
“作为民族乳制品企业的蒙牛,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尽管奶粉在蒙牛产品中所占的份额不足1%,其中不合格婴幼儿奶粉所占的比重更是小而又小??但毕竟,哪怕1%的疏忽也可以给顾客造成100%的伤害!”
点评:虽然牛根生在写给中国企业的“万言书”中,高举“民族”大旗;虽然他在博客中倾诉了蒙牛的种种“无辜”之后,也豪言万丈地表示要担负起责任,但事关生命安全,一味彰显过去的功绩,反而会让人觉得诚意欠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