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发展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竞争、政治竞争、军事竞争,还包括文化竞争。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必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从发展战略高度深入具体地研究中国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意义、战略决策、战略格局、战略实施、战略步骤、战略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的难点在于,文化发展不像经济发展那样具有明确的物质形态性,可以物化量化具体化。文化是一个包容量大、涵盖面广、尚无定论的概念,有广义文化、狭义文化之说。我认为,应把文化分为三个层面来界定,一是作为文化事业的文化,如图书馆、博物馆、群众文化馆等,这是需要企业作为公益事业加以扶持的;二是作为文化产业的文化,如演出展览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娱乐业、影视广播业、新闻出版业、文化信息业、创意策划业、体育竞技业、教育培训业等,这是完全可以走向市场,根据公众文化消费需要和引导提升文化审美水平而催生的文化产业;三是介于以上二者之间的中介性文化,既具有文化事业性质,又具有经营性特征,如文物鉴定、文学期刊、艺术创作、艺术评论等。
在对文化作如上三种划分之后,我认为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应遵循以下五项原则,实施六大战略。
一、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应遵循的原则
1.两个效益原则。
文化的历史性、民族性及其意识形态性特质,决定了实施文化发展战略不能只讲经济利益,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放弃社会效益、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必须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因此,可对文化层面、文化行业、文化品种进行分类,实行分级管理,对意识形态性不强的娱乐产业放开,对思想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化产品加以有效管理和引导。
2.可持续发展原则。
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资源丰富,在对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地方及民族文化资源配置、文化与经济整合过程中,都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有序有利有节制地开发文化资源,树立生态文化、生态哲学思想,不能搞“文化大跃进”,一哄而起,重文化形式、表层现象而轻文化内涵、轻文化品质、轻文化精神,如果使文化仅仅成为一种点缀和摆设,必将最终损害文化,成为空洞和虚假的伪文化。
3.突出特色原则。
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战略的根本命题。什么是中国特色文化?儒学、道学、佛学、多民族文化、地域文化、革命文化等,都属中国文化的范畴,但我以为根本的是在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中不能平均用力、四平八稳地发展,而应在世界文化发展格局中寻找中国文化发展的比较优势,包括地域文化特色、民俗风情特色、旅游文化特色、历史文化特色、体育竞技特色等。只有突出特色,才能有所突破,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市场导向原则。
文化产业无疑要以市场需求和导向为原则,这里的市场不仅指国内文化市场,也包括世界文化市场。一方面,我们要研究现有文化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更要研究文化消费心理趋势,研究东西方文化碰撞融合所带来的新的文化消费走势,研究在文化产品中如何潜移默化地渗透民族文化精神,研发新的文化产品,培养、引导、提升文化消费者的审美意识、民族意识、思想道德意识。我强调市场导向是针对文化产业这一块讲的,对文化事业很难以市场导向来要求,这是需要加以区别的。
5.系统开发原则。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甚至渗透融合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文化内涵是异彩纷呈、多样形态的,必须在宏观视野、系统整合中研究文化形态、文化样式、文化符号、文化意味、文化价值,研究文化精神的关联性、互动性、整体性、系统性,绝不能孤立地狭隘地开发某一文化形态,造成文化短视和文化扁平化。各文化产业之间、文化事业之间、文化产业与信息业之间、加工业服务业等众多产业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只有整合联动,才能形成文化强势,而且也只有产业联动、系统开发,才可能在交叉渗透、相互关联中催生新的产业品种、新的产业链,使文化的创造力、知识力、想像力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几个方面
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是宏观与微观、整体与个体、战略与战术的辩证研究与谋略。我以为,在全球化的广阔现实背景和数千年历史文明的深厚传统观照下,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战略目的就是推动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整体跃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宏观系统地探寻:
1.优先发展战略。
这是相对其他产业来说。我们对文化尤其是文化产业的认识曾比较模糊,一直觉得文化是虚的、软的,经济才是实的、硬的,没有把文化及文化产业纳入市场经济思维视野,文化发展就相对滞后,文化产业近几年才起步,而发达国家却把文化产业作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形成了完整的文化产业研发体系。因此,我们在国民经济产业群中应确立优先发展文化产业战略,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确保文化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跃升发展战略。
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虽然逐年增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要尽快缩短这种差距的根本途径就是加速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国文化资源在世界各国最为丰富,中国人的智慧力、想像力、创造力与发达国家的人们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为出色,如果我们加快发展中国文化产业,就能跃升飞腾,超越历史发展的某些阶段,一下走在世界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前列,这一点是其他产业包括制造、加工、汽车、冶金、机械、矿业、食品等传统产业所不能比拟的。因此,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中国文化产业是追赶发达国家的必然战略选择。
3.优势发展战略。
这是“突出特色原则”的战略体现。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相比的优势在什么地方,中国多民族文化多地域文化的比较优势在什么地方,我们应列出一张分门别类的比较清单,作出理性的判断。只有通过反复比较,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特点、自己的不同、自己的优势所在,才能把功夫和精力用在优势上。共性的、一般的、平庸的文化缓行发展,个性的、特殊的、优长的文化大力推进。同时,应考虑文化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尤其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中,文化的优劣势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发展过程中是可以转化的,一时的优势可能会变成将来的劣势,暂时的劣势也可能变成明天的优势。如何因势利导,是文化发展战略的哲学命题和实践课题。
4.精品带动战略。
文化精品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代表着文化发展、文化追求、文化价值的最高水准。因此,要通过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带动国家整个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国文化发展要形成金字塔式的文化发展格局,文化精品、知识体系、理论基础、科学研究、大众文化、时尚文化、网络文化等要分层次地针对不同受众,沿着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发展路径,推进文化的整体协调发展。
5.互渗互动战略。
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绝不是文化自足自立的封闭式单一式发展,它与经济、政治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者的统一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内在动力。因此,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一方面要研究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及其规律,另一方面要研究文化与众多经济产业产品的文化融入及互渗,研究文化与政治文明的相互关系,研究文化因素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文化的经济性、经济的文化性,经济与文化的整合协调、互渗互动,是21世纪中国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
6.人才培养战略。
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培养复合型、开拓型、创新型人才,尤其是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国家现行专业学科目录,无“文化学”这一学科,各高校无文化学专业,无文化产业及管理硕士授权点,这种现状极不利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因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在专业学科设置上,要明确“文化学”的学科性质、学科范围和培养目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门类,将原来分散在其他专业学科的有关文化学的专业学科集中在“文化学”的门下。各高等院校应开设文化学专业,增设文化产业及文化管理硕士博士点,各省应建立文化产业高等技术学院,国家应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成立国家级和省市级的文化产业研发中心,建立文化人才资源信息库,通过各种渠道培养社会急需的文化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