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市“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主题活动要求,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今年在深入开展“十大惠民”工程暨“五个一”活动基础上,正积极推进重点城市道路建设改造。按照“民生为先、服务为本”理念要求,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以“旧城提升、新区建设”为导向,坚持“前期规范化、施工标准化、验收快捷化”,进一步加强路网优化研究。同时,与各区、各有关部门(单位)密切配合,细化方案研究,强化施工组织,加快施工进程,加强道路地下空间集约利用,进一步优化了“四供两排”、交通信号、路灯照明等设施。
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2011年重点推进文化东路、文化西路、玉兴路、舜德路、荆山东路等主次干道新建、改建工程,并启动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建设,力争打造出一批一流的城市道路建设工程,让城市道路变平、变宽、变靓,给市民提供更加快速、便捷、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目前,文化东路、文化西路、玉兴路、舜德路、荆山东路均基本完工,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出行环境,优化了区域路网结构及布局,提升了城市品质。全市市政道路通行能力、市政管网安全运行能力和市政服务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重点工程强力实施、提前完工
施工工艺、管理模式等有新突破
文化东路、文化西路、玉兴路、舜德路、荆山东路工程地处旧城区,周边单位多、小区多,施工导致的交通压力大、影响范围广。工程自去年开工以来,济南市市政公用局强化组织,科学调度,合理安排,积极推进工程建设。建设过程坚持“早筹划、重保障、抓节点、大配合、求创新、高标准、快推进、顺民意”的标准,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的“四高”方针,坚定不移地贯彻前期规范化、施工标准化、验收快捷化的“三化”要求,坚定不移地实现精品工程、效益工程、廉政工程、民心工程“四个目标”。在文化东、西路改造中,建设单位克服重重困难,优先解决快车道通行问题,仅用两个月就顺利实现部分路段快车道临时通车,3个月实现全线快车道临时通车。
目前,文化东路、文化西路、玉兴路、舜德路基本完工,正在完善步行和自行车系统;荆山东路基本完成,需结合道路两侧地块开发进一步完善。在各项工程中,各成员部门(单位)、各区企业积极组织,科学调度,强化配合,各参建单位大力发扬“铁军”精神,以高度地社会责任感,群策群力,攻坚克难,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调集精兵强将,确保了工程提前完工。济南城市道路建设不仅在建设标准上较原来大幅提升,而且在建设理念、施工工艺、管理模式等方面均较以往有新突破,为全面打赢市政重点道路建设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次引入步行和自行车优先理念
打造绿色出行系统,突出便民主旋律
在道路建设中,济南市市政公用局同步建设或完善步行、自行车交通道路,争创全国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城市。文化东、西路和玉兴路是住建部确定的全国慢行系统示范工程,道路建设真正实现道路交通从“车本主义”向“人本主义”的转换。在道路设计环节,充分考虑绝大多数市民群众的出行需求,按照“公交优先、慢行保障”的基本理念,预留普通公交和BRT快速公交相关基础设施位置,做好人行道、无障碍设施、过街天桥、自行车道等规划设计,全方位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打造“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交通系统。
人行道路口设置无障碍坡道,保持人行道连续性。玉兴路人行道充分为行人考虑,在路口设置无障碍坡道,大大方便轮椅和儿童推车通过,行人再也不用到路口将车搬上搬下,保证了人行道通行连续性。无障碍坡道的设置,为盲人通行提供了极大方便,同时提升了盲人通行的安全性。
人行道路面铺装美观、防滑材料,大大提升道路标准和舒适程度。文化路和玉兴路人行道铺设材料,精挑细选了具有美观和防滑作用的材料,提升了道路整体景观,保证了雨天、雪天道路通行的安全性。
斑马线设置安全岛,保证行人和非机动车安全过街。为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安全过街,增强人行过街横道安全性,增设了交通渠划安全岛,行人可以利用渠划岛二次过街,提升了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安全性。各种车辆各行其道,使路口的交通变得更加规范、安全,同时提升了机动车辆的通行速度。
谋求“人—物—环境”系统的和谐,打造亲切愉悦、各具特色的街道景观。道路节点处因地制宜设置休闲座椅、健身器材、雕塑小品等街道家具,提升道路景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设置特色隔离墩,既可阻挡机动车占道又可当做休息座椅。玉兴路增加大型挡车柱将人行道与停车场进行充分隔离,可以阻止机动车占用人行道行驶或停放。玉兴路采用的挡车柱与以往道路使用的挡车柱有所不同,挡车柱柱体有所增大,适合当做休息座椅。既可以保证行人安全,同时可为过路行人提供休息座椅。
第一次使用彩色沥青
彰显行人优先,打造“多彩济南”
文化西路从棋盘街路口到青年西路桥段自行车道铺设彩色沥青,玉兴路自行车道和各路口慢车道也铺设彩色沥青。彩色沥青路面比黑色沥青路面更具有弹性,质地细腻,适合自行车和行人通行。彩色沥青挑选颜色为橙红色,能更加醒目的机动车驾驶员注意力,保证自行车行车安全。
玉兴路将原设计快车道由4改为3。玉兴路道路设计方案评审过程中,邀请美国能源基金会、山东大学、交通科研所等权威专家进行相关研究,对玉兴路交通流量进行统计分析,将原设计快车道由4车道改为3车道,拓展了绿化带、自行车道、人行道空间。结合实际情况,快车道西侧设置2个快车道,东侧设置1个快车道,下班高峰期由北向南的车辆较为集中,上班时车辆比较分散,体现该道路快进慢出的特点。
彩色沥青路面使用的材料、级配、结构和工艺都与普通沥青路面大致相同,其技术性能能够满足各种荷载与气候条件要求。与普通路面相比,因其色彩变化可在促进道路交通安全和美化街路空间环境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划分不同性质的交通区间。城市道路的可辨识性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可辨识性是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内容。玉兴路使用彩色沥青(氧化铁红)作为非机动车道专用色,通过色彩变化划分不同性质的交通区间,对保证非机动车的交通安全非常有利。彩色非机动车道显示了优先者的便利,避免了其他车辆的干扰。
二是发挥安全警示作用。为适应现代交通快速行驶的特点,弥补现有交通标志在快速行使状态中的功能缺陷,根据驾驶人员的视觉特性,尤其是行驶过程中对路面的注视性和对色彩的敏感性,将彩色沥青路面应用到路面标示中。在玉兴路慢车道、十字路口采用彩色路面铺装,形成与普通沥青路面的对比路段,提示警告特殊的交通条件,使驾驶人员减速慢行,有效避免交通事故发生。这种路面标识不受路旁建筑物、电线杆、树木、广告牌影响,耐久性强,安全效果不会受到时间影响,可以充分发挥高速交通的机能,保证车辆和行人交通安全,适应城市道路发展要求。
三是缓解疲劳。驾驶人员在行驶过程中注视的多是路面本身,乏味单调的黑色或灰白色路面对人的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会减弱驾驶人员注意力。利用铺装适当改变路面色彩可以有效吸引驾驶人员注意力,缓解疲劳,使其保持头脑清醒,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四是美化街路空间环境。彩色沥青路面可有效美化街路空间环境,其强烈的视觉效果可让人们产生独特的激情感受,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满足人们对美感的深层次心理需求。它可以营造温馨宜人的气氛,使街路空间更具人情味与情趣,吸引人们驻足进行各种公共活动,使街路空间成为人们喜爱的城市高质量生活空间。
第一次进行检查井工艺革新
基本实现井盖无沉降、无异响、无被盗
检查井整体加固,有效减少了检查井沉降问题和井盖的整体稳定性。文化东路、文化西路首次采用防沉降井盖,从井盖制作工艺上做文章,增加内置弹簧锁、数码车床加工井圈以提升吻合度。为保证检查井、收水井井圈牢固,井圈固定时首次采用整体钢筋砼加固的新工艺,从根本上实现了检查井、收水井的整体稳固,达到不产生异响的良好效果。文化东路、文化西路等道路井盖、井篦改造提升施工中,对周边市民群众生活和交通产生一定影响,但却从根本上使井盖达到无沉降、无异响、无被盗的“三无”效果。为检验井盖效果,工程人员在技术上、施工上、验收上严格把关,组织有关参建单位开车试轧。经过一段时间检验后,济南市市政公用局将加快推广力度,逐步去除井盖异响这个道路建设弊病。
第一次采用“L”型砼侧模技术
路面铺设首次采用“车辙王”
在以往施工过程中,快车道侧边在摊铺第一层粗粒以及安装道边立沿石前,通常使用砖模及一些临时性的支护封边。这就造成在摊铺沥青过程中,由于碾压机作业的挤压,侧边的压实度以及规整的齐边都很难保证。另外,在不坚实的基层上安装立沿石,会出现沉降及跑位情况,整体质量很难控制。在文化东路、文化西路等道路改造施工过程中,侧边层首次采用了“L”型砼侧模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以上问题,有效提升了施工质量和工程效率。在沥青拌合时,沥青混合料首次采用骨架密实结构,在拌合时除添加聚丙烯腈纤维外,还首次使用“车辙王”橡胶颗粒,使沥青抗车辙性能成倍增长。
第一次推广数字路灯建设
实现单灯遥控指挥和按需照明
为进一步提升全市路灯监控管理水平,促进路灯节能工作顺利实施,结合道路建设提升,市市政公用局实施了数字化路灯工作,新建工程中同步安装了新型RTU、单灯控制器、被盗报警终端、路灯标牌等,不断完善系统的各项功能。在现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监控管理系统基础上,市政公用局开发、建设、应用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路灯单灯控制系统,充分发挥系统在路灯建设、管理、维护、节能工作中的枢纽与核心作用。
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自动集中开关,满足特殊天气条件照明要求;根据城市路段车流量及人流量等具体情况实行分时照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使路灯达到集中开关、隔一亮一、隔二亮一、双臂灯单侧亮(隔盏关闭);实时监控每盏灯的工作运行状态,采集和统计电参数,对故障灯源实时监测和报警;节能节电节约维护成本。进行单灯节能控制以后,可以对每盏灯及线路的工作状态一目了然,节省人工及车辆巡检的费用,同时延长灯具使用寿命。
一是遥控功能。遥控是整个路灯单灯控制系统所有功能中最重要的部分。系统投入运行后,可提升照明的效果,达到既保证照明,又节约能源,关键是系统的遥控功能设计合理,控制方案丰富多样。路灯单灯控制系统采用时控和光控相结合的照明控制方案。该方案基于智能控制理念,以当地365天日出日落的时间作为基本条件,设定一个有效的开/关灯时间,在此时段内根据光照度的具体情况自动执行相应的开/关灯命令,若该时段结束时光控仍未起作用,则在该时段结束时,监控终端自动按时控方式开/关灯。另外,在异常天气光照度严重不足时,系统可以进行人工开关灯控制,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二是单灯控制功能。通过电力线载波通讯专利技术,用户不需单独布线即可实现单灯的智能控制,包括实时检测单灯的运行状态电压、电流、消耗功率、功率因数、灯具燃烧时长等,可以对单灯开/关实现节能控制,真正实现按需照明,同时在线对单灯故障实现报警如补偿电容损坏、灯具失效等。
三是移动终端查询控制功能。系统平台支持移动式办公工作模式。坐席或值班人员采用PDA手持监控终端的方式,即可实现遥控、遥信、遥测“三遥”功能以及日常业务管理,包括用户认证模块及监控管理、维护管理、GIS管理、设备管理、设备运行参数管理、系统管理等。检修人员在手持终端输入设施编码,即可与后台系统通信,查询及回传设施有关资料。
此外,对路灯灯杆张贴统一标志牌,进行统一编号,设置路灯杆报警定位系统编码,与110指挥中心对接。路灯灯杆报警定位系统启动以后,群众一旦遇到警情可就近找身边的灯杆,然后向警方说出道路名称及灯杆编码,110指挥中心就能根据编码,通过系统迅速确定报警人所处的精确地理位置,然后第一时间联系民警找到报警人并及时出警。
第一次设置新闻媒体开放日
及时公布信息,接受媒体监督
在工程开工前,济南市市政公用局召开新闻通报会,及时通报工程开工时间、工期安排、交通组织和施工计划,让沿线居民早了解、早准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定期设置新闻媒体开放日,请记者到工地现场实地察看工程情况,了解现场一手信息,对工程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并对工程进行质量、安全、工期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市民可以及时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及时了解工程情况,适当安排和调整出行计划。
创新道路桥梁施工方案
桥下直接建箱涵,实现交通不中断
舜德路工程涉及石青崖危桥改造,按照以往建设思路,要对二环南路进行交通封闭。为尽可能减少对交通的影响,市政公用局创新思路,科学决策,多轮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桥梁涉及方案优化。既考虑河道防洪设计和桥梁加固方案,同时兼顾二环南路交通组织方案。经充分论证,市政公用局采取在石青崖桥实施桥下建箱涵的加固方案。此次危桥改造方案在我市道路桥梁工程中还是首次。在桥下直接建箱涵,可不用拆迁石青崖桥,保持桥上道路车辆和行人正常行驶,彻底解决了施工中影响交通或中断交通的问题,为市民提供了方便。同时,采用桥下建箱涵的方式,不用拆除旧桥,不用迁移原有穿桥管线,减少了地下管线迁移费用,大大节省了工程造价。
着力打造标准化示范工地
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和谐惠民
济南市市政公用局以“十大惠民”工程为契机,始终把安全文明施工放在与工程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按照“三化”要求,着力打造“市政工程施工标准化示范工地”,加大对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力度。在确保工期目标实现的总体要求下,对施工各个环节所产生的不利因素实行全过程监控。加强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及公共设施的保护,强化施工扬尘、施工噪音、围挡警示和便民服务。改善市政施工环境,在施工现场搭建便桥、护栏,围挡牢固整洁,施工工地防治扬尘、噪声、渣土污染措施到位,尽量减少因施工对市容、环境和绿化造成的污染,尽量降低对周边单位和群众产生影响,取得较好效果,赢得市民赞许。
设置透视型围挡,消除工地安全隐患。为减少施工区域内路口转弯处过往行人和车辆视觉盲区,进而消除因视线阻挡造成的潜在安全隐患,施工单位在文化东、西路改造工程中创新举措,在路口转弯处一定范围内设置弧形透视围挡,使过往行人和车辆能够观察相交道路通行状况,较好地保障了过往行人和车辆安全。
设置LED显示屏,强化信息公开。在通过各大媒体、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网站等渠道宣传报道重要建设信息的基础上,在现场设置LED显示屏,及时向社会发布建设动态信息,让市民在第一时间了解工程进度、出行提示等相关信息,切实维护市民知情权。这一做法也是我市城市道路建设史上的首创之举。
加强现场维护,创建和谐施工环境。为给沿线单位和居民创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施工对两侧的影响,各施工单位加大路口指示标牌和交通诱导标志设置,增加协警人员数量,确保及时方便地为行人和车辆提供引导服务。工程施工中,各施工单位大幅度提升现场施工环境维护标准,通过采取控制洒水时间、洒水频率等措施,真正做到工地现场晴天不扬尘、洒水不沾泥,受到沿线单位和居民的好评。
向市民发放调查问卷,主动接受监督,提升为民服务水平。考虑到道路建设周期较长,为确保把安全文明管理工作真正做精、做细、做实、做持久,切实让百姓满意,在积极采取防护保障措施的同时,施工单位向沿线单位和居民发放安全文明施工和交通组织调查问卷,主动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邀请广大市民、媒体记者对工程建设过程给予监督。根据发放的调查问卷,市民对道路安全文明施工及交通组织的满意率均在90%以上。
道路绿化融入城市景观
注重生态环境,为民多留绿荫
在文化东、西路道路人行道与绿化带之间首次设置绿网,使苗木受到保护,行人更加有序。文化西路原有法桐树501棵,按原道路施工设计方案需移植191棵,鉴于法桐树已生长多年,对城市绿化和优化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着“道路建设为城市多留一片绿荫”的理念,工程多次调整道路施工方案,最终将移植树木减少至13棵。虽然给工程施工带来较大困难,但488棵法桐得以保留。
文化东路采用速生法桐代替毛白杨,把整个文化路打造成“法桐一条街”。济南市市政公用局会同园林部门,对道路工程景观设计进行专门研究,委托具有甲级资质的专业园林绿化设计单位负责。通过工程景观设计,在道路中央、道路两侧均设置标准较高的绿化带,力争做到工程建成后绿化层次更鲜明,绿化效果大提升。为给周边居民创造舒适惬意的通行环境,道路建设充分利用道路与河道毗邻的条件,为市民精心打造花园式的步行环境。工程还尽量避免在绿化带下铺设管道,如必须铺设,需埋深1.5米。
下一步,济南市政公用局将按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思路,根据全市“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主题活动要求,秉承“民生为先、服务为本”的理念,立足“建设为民、施工便民、建成惠民”,以提升市政管线配套能力为导向,以重点道路建设工程为核心,继续坚持创新驱动,突出路面质量提升、完善路网结构、统筹地下管线建设3项重点,深化道路承载能力、市政设施建设服务保障能力、市政设施建设行业管理能力3项能力建设,实现市政设施建设科学化、精细化、长效化,全面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和水平,力争在保障改善民生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上取得新突破,为迎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我市举办,全力推进实力济南、魅力济南、宜居济南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