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项目常常让项目人员陷入僵局,成为EdwardYourdon笔下的“死亡之旅”。探究因IT项目产生的事故的原因,发现在IT行业项目强调降低成本和缩短项目开发时间的同时,人们忽视了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质量规划。IT项目常见的质量问题以下几种。
违背IT项目规律很多项目没有经过谨慎的可行性论证,不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楚具体的需求,就仓促签约开工;项目实施过程中随意更改设计,或者不按技术要求实施;项目后期不经过必须的测试、检验和验收就交付等等。
客户需求了解不够初期的需求分析没有做到位、项目总体的目标和分阶段的目标不够明确,以及缺乏项目过程中的需求变更控制,都会造成IT项目的质量不能达标。
项目技术方案本身的技术缺陷技术方案是整个项目的实施指南,也是质量保证的重要工具。技术方案的缺陷如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才被发现,那么系统开发或者实施过程中的修补将无法避免,系统的稳定性会大大降低,而项目质量的监控也将变得很困难。
系统的基础部件不合格基础部件包括系统的部分组件、中间件,或者是硬件基础设施等。
实施过程中的管理问题项目过程中的人员技术水平、责任心,以及整个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项目质量的高低。
项目质量规划如何实施?
项目质量规划完成后,项目经理才能制定合理的项目计划,以达成项目质量方面的要求,同时控制项目的变更和风险。如果前期的需求分析质量比较高,那么做概要设计时会更节省时间,最终输出的设计报告质量也更高。往后的环节依此类推。最为关键就是减少了返工修正缺陷的次数。IT项目中越是靠前的阶段质量目标就应该越高,因为质量缺陷的纠正成本会随着项目的进展不断升高,在项目的软件开发中需求阶段的一个缺陷到实施阶段纠正成本可能要放大50到200倍。质量规划 是对项目质量管理的先决条件,也是决定整个项目成败的基石。
那么,质量规划如何做呢?首先必须确定项目的范围、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然后明确关于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有关规定、标准,确定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要点,并找出能够确保高效满足相关规定、标准的过程方法。编制质量计划通常采用流程图、因果分析图等方法对项目进行分析,确定需要监控的关键元素,设置合理的见证点(W点)、停工待检点(H点),并制定质量标准。给出标准的质量规划过程,分为输入、输出和工具/技术三个部分。
输入:
●事业环境因素主要指环境因素和组织的质量政策。主要的因素指项目相关的通用标准,如ISO9000系列。
●组织过程资产。即组织以往IT项目建设的历史经验,是制定质量规划的重要参考。
●项目范围说明书。由于用户需求的不确定性,项目范围说明书作为用户需求描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IT项目质量规划的主要工作。
●项目管理计划。
工具和技术:
●成本收益分析。在实际项目中,质量意味着“合乎标准”,既要找到最佳平衡点。见图2。
●基准对照。类似项目的基准和标杆能够给出质量衡量标准的参考。
●实验设计(DOE)。
●质量成本。在IT项目中,质量成本包括了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测量和测试设备成本。
输出:
●质量管理计划。阐述在项目中贯彻质量政策方针的方法。
●质量核对表。质量核对表的作用是便于实施人员检查自己的工作质量,也是QA和QC检查的工具。
●过程改进计划。
●质量基准。质量基准明确项目质量的目标。
●项目管理计划。在质量规划完成后,要根据规划的内容对项目管理计划进行修订,以适应质量要求。
质量功能展开分析客户需求
满足客户的需求是IT项目管理的难点之一。对于客户需求的分析,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FunctionDeployment,QFD)是一种有力的分析工具,它着眼于客户需求,采用矩阵形式,将“软”而“模糊”的客户需求转化成可以量测的目标,保证客户需求的正确和IT项目的成功,体现了以客户需求为产品开发唯一依据的指导思想。
质量功能展开在使用过程中,分解成四个阶段进行:客户需求转化成设计需求;将设计需求转化成产品/中间件特性;将产品/中间件特性转化成实施步骤;将实施步骤转化成具体的操作/控制。经过进一步分析,形成客户需求理解的核心产出——质量屋。
在确定需求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是:1)明确需求要尽可能的详细。在越低的层次上确认,控制也就越周密。因此,IT项目的中间产品和核心产品的需求确认也是必须的。2)搞清楚每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确保项目的成功,必须搞清楚方方面面的需求,在需求冲突或者项目边界有扩大的风险的时候,要明确需求的必要性和优先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