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已经60年,改革开放也有30年,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反思中国发展,笔者认为,今后中国发展战略上应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中国发展战略在制度建设上要实现从注重效率到注重公平的转变。
改革开放30年,国家发展在政策层面整体上是采取了效率优先的中国发展战略,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这种战略取得的成效是十分显着的。但从长远看,在社会制度和政策层面,公平与效率实质是统一的。没有公平,就没有国家的稳定。没有公平,效率就不是全局和整体的,而只是局部和个人的。目前,不公平问题已成为制约国家健康发展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表现在既有竞争起点方面的不公平,也有竞争过程和竞争结果方面的不公平,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不断扩大,这既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也影响了劳动者积极性的进一步提升。所以,解决不公平问题,应是以后制度创新的一个着力点。如何解决不公平问题,重点是要创新分配制度,限制过高收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要充分发挥税收对收入的调节作用。要开征物业税、遗产税与奢侈品消费税等税种,提升资源税,拓展投资增值类税种。要在调整税收结构过程中加强税收征管,打击各类非法逃税行为。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垄断行业的体制改革。根据《反垄断法》实施的客观需要,推进以放开市场准入为重点的体制改革。改革自然垄断行业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科学规划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与收入增长速度。
中国发展战略在农村生产组织建设上要从注重家庭到注重合作的转变。
农村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前30年农村改革,充分调动了家庭的生产积极性,但来自家庭的生产优势毕竟是有限的,下一步农村发展,就需要走合作化的道路,就需要利用合作的优势。可以说,没有合作,就没有现代文明。中国农村要想实现真正的大发展,合作化是一种必然选择。在推进农村合作建设方面,重点应放在流通领域。目前,中国农民的生产结构仍是以小农经济生产形式为主。这种生产形式的最大特点是规模小,分散和生产结构的同构,类似于分散的细胞。要建立现代化的生产合作,就必须改造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形式。但在中国,这种小农经济结构的改造仍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所以,中国农民要建立现代化的生产合作形式也就更为困难和缺乏经济基础,这也就客观决定了应将流通领域内的合作成为合作建设的重点。另外,从目前中国“三农”中国发展战略现状看,“小生产”和“大市场”如何有效对接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所以,加强流通领域方面的合作,一方面,可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市场的有效性,最终会使社会各方受益;另一方面,流通又直接刺激生产,促进生产形式的变革和发展并最终推动生产领域的合作。另外,企业应成为推动农民合作的主要力量。一般来说,推动合作的组织主体主要有三种类型:企业、社会服务组织、优秀的个人。从目前中国发展战略的现状看,三种组织主体,只有企业相对具有较大的规模优势,同时,又具有先进的手段,所以,企业应成为农民合作化建设的主要推动者,同时应辅之以社会服务组织和优秀的个人组织者。在将来,随着合作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的组织主体地位可逐渐让位于社会服务组织和优秀的个人组织者。
中国发展战略在建设重点上要实现从物质方面到精神方面的转变。
人的需求是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也就是一个人既追求肉体的满足,也追求灵魂的解脱,单从物质方面是解决不了人的根本问题的,解决人的问题需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着手。改革开放30年,中国在物质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精神世界的贫乏。所以,今后,中国发展战略应注重国人精神家园的建设,这是解决目前许多问题的一个突破口。如何加强精神建设,重点是要培育国民的感恩意识、诚信意识、法治意识、民主意识、理性意识,其中感恩意识、诚信意识、理性意识是最为关键的。社会发展离不开爱,而感恩意识是产生爱的基础。社会发展离不开秩序,而诚信意识是产生秩序的内在基础。另外,社会发展也需要科学指导,没有科学指导的发展是盲目的发展,而理性意识实质体现的就是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社会有了理性意识,社会发展就有了科学精神,社会发展就不是盲目的。另外,感恩意识、诚信意识、理性意识也是产生法治意识和民主意识的重要基础。法治意识的灵魂是规则意识,而规则意识的基础就是诚信意识。另外,民主意识也离不开爱和理性以及诚信,否则,民主就是异化的,民主就是另一种形式的专制和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