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企业所得税的风险管理

企业培训师观点:企业所得税的风险管理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一、企业所得税征管现状

  新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一年多来,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变化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在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坚持总局所得税“分类管理、优化服务、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防范避税”二十四字工作方针,按照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管理要求,借鉴风险管理理念,完善工作措施,强化汇缴管理,有效提升企业所得税征管质量和效率,不断推动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就企业所得税征管来看,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来,我们对所得税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都大大超过往年。但我们还感到,一是所得税管户多,税收管理员少,征管力量还需进一步加强。虽然近年来从人员到征管资源配置一再向基层一线倾斜,但随着新注册企业的快速增加,人均管户逐年递增,征管力量越来越被摊薄。二是所得税政策性强,财务人员办税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一方面,所得税核算形式多样,计算过程复杂,优惠政策涉及面广,政策执行审核审批手续繁琐,从税种认定、适用政策、预缴申报到汇算清缴,一系列办税事项特别是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和纳税调整,都对企业办税人员提出了较高的业务要求;另一方面,企业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所得税政策、尤其是税前扣除项目的熟悉把握不全面,难免带来企业会计制度执行和财务核算的不规范,一些中小企业不设专职财务人员,雇用的兼职会计通常按照雇主意愿做账,现金交易、收入不入账、费用乱列支等现象时有发生,不能准确核算成本费用,更不能准确计算申报应纳所得税额,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所得税征管带来难度。三是所得税税基复杂,税收执法风险较大,综合治税还需进一步加强。所得税管理措施和手段还较单一,特别是相对于所得税政策的复杂性,在对纳税人成本和费用的列支、对收入和利润的核算方面时常处于一种被动局面,管理经验的欠缺,如果把不准征管的要害,难免带来执法风险和隐患。

  二、实施企业所得税管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1、以信息化管理为依托,建立企业所得税管理电子台账,厘清所得税税基。包括汇算清缴管理类、审批类、备案类、固定资产和技术改造等台账,重点关注企业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减免税、待弥补亏损等事项,主要是结合新所得税法及各项具体政策的出台,将台账作为税收管理员做好企业所得税审批和取消审批后的后续管理的辅助工具,为新旧税法的顺利过渡和所得税征管的无缝衔接夯实管理基础。

  2、以专业化管理为方向,借鉴风险管理理念强化分类管理,提升所得税管理效率。制订分类管理办法,调查摸清所得税税源分布状况,对重点税源企业、一般税源企业、核定征收企业、汇总纳税企业规范实施分类管理。

  3、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借鉴风险管理方法,以完善汇算清缴为手段,在汇缴中提升纳税遵从度。一是制订汇算清缴风险管理规划。对汇缴工作目标、阶段重点、工作措施等事先做好决策安排,具体包括:实行汇缴审核工作底稿制度,实行汇缴数据分类分级审核,实施汇缴企业实地复查等,目的都是防止和杜绝汇缴工作走过场。二是做好风险识别和排序。主要是根据纳税人所得税预缴申报数据,结合纳税人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排查所得税征管中的风险点,风险特征包括:长亏不倒企业,关联企业,长期申报微利企业、减免税期满后利润陡降企业、贡献率明显偏低企业等,实施年度申报过程控制,确保提升申报质量。三是制订风险应对措施。根据不同的风险特征企业提出不同的处理意见。抓住“四个异常”项目(预提费用、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纳税调整明显异常)和“四个过大”费用(会议费、运输费用、办公费、劳务费)开展汇缴审核,对纳税人错误申报行为认真处理。汇缴工作的开展,有力规范了所得税税源管理秩序,降低了所得税风险管理,减少了税款流失。

  4、加强事前监控和预缴审核。对季度申报明显不合理的发纳税提醒函,并要求重新申报。控制贡献率、和预缴率两大指标,原则上要求贡献率不低于0.5%,预缴率不不低于80%。

  5、强化纳税评估,做好风险化解。充分利用汇缴采集的企业申报、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加强对收入确认、成本结转、费用列支等具体项目的评估,搭建行业评估指标体系及其峰值和评估模型,不断降低执法风险。完善纳税评估集体评析制度,提升评估工作的科学性。一律实行两税联评。所得税重点放对企业容易出问题的几个方面,如新办企业成立初期的开办费有没有一次计入成本;固定资产提取折旧的年限是否符合规定,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是否考虑残值;各项成本费用的税前列支范围,包括工资及三项费用的提取限额和比例,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广告费和公益救济性捐赠的列支比例,递延资产、无形资产的摊销的年限是否符合规定;看准予扣除项目有无审批资料,是否包含不能扣除项目或超标准扣除项目;看享受减免所得税企业有无报批手续;看有无超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等等。评估人员对当期评估情况应及时作出科学评定并提出征管建议,对征管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对纳税评估工作中发现的偷税案件应及时移送稽查,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威慑力。如今年4月我们对某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进行了两税联评,我们对照船舶制造业所得税评估指南,把评估与审核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相结合。一是深入生产现场,了解掌握生产经营情况,分析企业的收入状况;二是与企业管理人员座谈交流,探讨企业管理、财务核算问题,分析可能存在的税收漏洞;三是抽查账册凭证,对照税收风险指标参数体系有目的有重点地检查有关疑点问题。一查预收账款及销售合同,看销售收入核算是否符合税收要求,有无隐瞒收入的情况;二查成本核算,看材料的购进、消耗、成本归集是否准确、收入与成本核算是否配比;三查费用明细账,看有无不合理支出;四查营业外支出,看有无未经报批的支出;五查往来明细账,看往来核算是否有违税法规定;六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各项待摊费用的摊销,看其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制度及税法的规定;七查应缴税金、其他应缴款,看各项税款的缴纳是否到位,所得税应税所得率、贡献率与行业水平、预警值的偏差。在企业报送的初审材料中,我们发现,一是销售收入的确认与税收法规规定有差异,预收款项未及时结转销售收入和成本;二是核销坏账、固定资产报损不符合有关规定;三是费用中列支非公益性捐赠支出、赞助支出及私人消费性质的支出。四是宾馆领用物品计入了管理费。经过我们审核,企业净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513.19万元,应补缴所得税543.27万元。由于汇算清缴工作尚未结束,让企业懂得了所得税税收政策,帮助企业降低了税收风险。

  6、以纳税服务为宗旨,加强风险管理应对策略选择,服务企业发展取得成效。在风险管理应对策略上,从偏重税收执法向综合配套运用税法宣传、咨询辅导等措施转变。一是按月组织开展税收政策宣传和解读,提升公众对所得税法的认知,召开行业座谈会,宣讲财产损失税前扣除、技术开发费加计抵扣、国产设备投资抵免、备案管理等政策,排解企业在执行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组织新企业所得税法和汇缴业务培训辅导,提升办税人员业务水平。利用企业短信通、电子信箱,加强与企业及时交流。三是减少所得税审批环节,清理压缩资料的报送,提升工作效率。四是认真落实支持和鼓励投资和科技创新和下岗再就业、残疾人等一系列所得税优惠政策。

  三、实施企业所得税管理碰到的一些问题和建议

  1、税基控管缺乏有效监控手段。由于企业成分异常复杂、经营方式多种多样,财务核算不规范、帐面信息真实度低,且存在着大量的现金交易,在我国现有法制和货币金融监管水平下,缺乏有效的税源监控手段,来控制企业的资金流、货物流,使所得税的税源控管变得异常艰难。一方面企业帐务核算数据的真实度差。从目前企业的总体情况而言,绝大多数企业属于简单加工的生产企业,大多采取的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尤其是企业的财务人员,有的是法人代表的亲属,有的只是经过短期的学习培训就从事财务工作,有的身兼数家企业会计,财务核算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大部分企业财务核算中往往唯企业法人是从,缺乏依法规范执业意识。造成目前企业内部管理制约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力,企业的财务核算不能准确体现其经营成果,损害了企业所得税的税基。
2、两元化管理的存在形成弊端。新办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由国税部门来征收管理,而原来的老企业由地税部门来管理,很有可能导致对同类型或同规模企业执法差异较大,出现纳税人随税负波动而不断“跳槽”的现象,影响了税收秩序。随着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的调整,国税系统企业所得税征管户数大大增加,从而增加了税务机关执行政策的难度。建议企业所得税还是一家征管为好。

  3、判断企业“合理”工资薪金支出的标准、方法较难把握。《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合理”是确定准予扣除的前提。即不论企业人均工资薪金是多少,只要合理就允许扣除。但在实际工作中,“合理”是一个很难确定的问题,企业用工多少,用的都是谁,每个岗位应该需要安排多少人员合适,税务机关都无法掌握和控制,难以判定是否合理。五项原则确认难把握,如:“企业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怎么样才是较为规范?还有“企业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怎么样才是符合?可以说,《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工资薪金支出必将成为企业所得税“筹划”的新“亮点”。建议将工资、薪金、福利、社会保障、纳税等内容都纳入个人实名账户,并借助税务、银行、司法部门密切配合和强大的计算机网络支持

  4、原材料消耗定额和商品、产品合理损耗标准难以确定。商品、产品合理损耗标准是目前税收管理员从事纳税评估、纳税辅导和稽查人员办案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商品损耗,如:粮食、石油、酒精、食品、原煤、其他工业原料等确实会发生,但税务部门无法掌握,争议之后,也都是不了了之。

  5、企业运费和燃料油费用列支真假难辨。有内部车辆运输也有雇佣外部车辆运输业务,有支付的油款,也有运费款,有集中支付的,也有分散支付的,总之,支付的油款和运费金额都很大,如何划分内部车与外部车用油及支付的运费都是运的哪些货物已成为日常管理和稽查的一大难题。

  四、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打算

  1.加大宣传辅导力度,提升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意识。努力做好税收政策辅导和培训,及时传达宣传上级的各项文件规定,不定期地将企业所得税政策规定汇编成册并下发至纳税人,以便纳税人及时掌握,履行好纳税义务。定期举办企业所得税知识培训班,帮助企业财务人员熟练掌握所得税知识和操作流程,不断提升纳税人的财务核算水平,为做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项目调整奠定基础,从而不断增强纳税人自核自缴的能力。同时在基层分局培养出既懂财会知识又精通所得税政策的业务骨干,以适应不断改革的所得税税收管理新形势。

  2、更新理念,全面引进风险管理。严格做好按季申报、按季征收等日常性征管工作,把日常管理和汇算清缴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大所得税预缴申报分析做好风险识别。在日常税源管理中,做好增值税、所得税“两税”联动风险管理,及时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资金周转、财务核算、涉税指标等动态变化情况,及所属行业的市场情况、销售利润情况,建立财务和税收风险指标参数体系,通过风险特征识别,尽早在预缴申报中完成风险排除和控制,尽可能地使实征税收接近理论法定税收,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流失。重点监控,强化评估。将预警监控发现的风险事项和风险企业列为日常巡查的重点监控内容,并选择重点问题开展纳税评估。对重大风险事项和重点风险企业,通过协调联动机制,移交稽查检查,发挥稽查效能。从第三方信息中识别、排序风险,根据不同级风险的应对措施要求,开展管理性检查和纳税评估。把增值税的纳税评估与所得税的纳税评估紧密结合起来,要定期对企业执行财务制度和所得税方面的有关规定进行所得税纳税评估和约谈,

  3、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体制,全面推行分类分级管理。一是创新管理员制度。全面推行税源管理以行业为主的差别化管理和税收基础信息以户为主的无差别标准化管理。要逐步按照行业和企业经营规模大小,积累专业化管理经验。对大企业以政策服务为重点,做好“一纳税辅导;对中小企业探索实施以行业管理为主线、企业规模风险级别分类管理新模式,对账证不健全、核算水平低的要及时督促其建账建制,同时从企业销售利润、税收负担等方面与同行业情况做好对比分析和风险监控。二是健全税源层级管理。进一步明确所得税管理职能和分工定位,明确各自的纳税事项管理重点,提升所得税专业化管理效能。

  4、加大所得税信息化管理力度,建立风险管理保障机制。一是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完善各类台账。抓好征收方式鉴定、小型微利企业认定、季度预缴申报、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及总分支机构的管理等。完善企业申报、纳税评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简化各种所得税资料的报送和审批,进一步拓展征管系统、监控决策系统、执法信息系统在所得税管理中的功能和作用,提升信息化建设在规范所得税管理中的效能。加强风险应对,尤其对特定行业、特定适用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资产损失)和成本开支方面特定项目(劳务费用)呈现的微观风险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确定管理对象,切实提升企业所得税风险管理能力和效果。四是加强国、地税、中介机构的沟通与协作,加强涉税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获取第三方经济信息,加强关联分析,发挥联动管理作用,多管齐下应对企业所得税风险管理,切实提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水平。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