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战略管理培训 / 战略管理培训:企业战略: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

战略管理培训:企业战略: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战略管理培训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理论和实践迅猛发展,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对民营企业的影响越来越不可忽视。但理论界对于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问题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普遍认为民营企业相对弱小,没有必要研究空间地域扩张的经营方式,因而企业战略重视不够。事实上,考察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的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因此,本文拟对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问题进行考察与探索,力图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中国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这一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研究的民营企业主要特指中小民营企业。

  一、我国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具有可行性与必然性

  (一)我国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具有可行性

  (1)从理论上来看,奥斯汀·罗宾逊(AustinRobinson)在《竞争的产业结构》中认为,企业规模收益递增有个限度,超出这个限度,将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减。这就使得企业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达到单位平均成本最低点的最佳规模未必很大,民营企业同样可以达到相应的最佳规模。只要达到最佳规模,企业就能生存与发展,再辅之以民营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敬业精神,很多民营企业都可以生存与成长。科斯在《企业的性质》(Coase,1937)中认为,企业将倾向于扩张到企业内交易的边际费用与市场上交易的边际费用相等为止,这时,企业与市场之间就达到了均衡,这个均衡点就是企业的边界。此时企业的规模不一定很大。换言之,经营民营企业的主要动机是由于运用市场上的价格机制协调经济活动的成本超过了在企业边界内管理这些经济活动的成本,由此民营企业得以存在和成长。彭罗斯借鉴进化论中“生命周期”思想,强调企业也有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彭罗斯在《企业成长的极限》(Penrose,1955)中指出,企业没有最优的规模,因为企业连续不断地产生新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有效地拓展“邻近”的产品市场,单个企业往往处于由小到大的不断成长变化中,周而复始。这些都是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生存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2)从外部环境分析,我们各级企业都对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相当支持,从政策上为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提供了机遇。如2003年开始实施的《民营企业促进法》从法律上扶持和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对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民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与其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并利用好国家民营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此外,从民营企业面临的国际化背景来看,中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消费个性化越来越成为时尚,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也开始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研所课题组。2006)

  (3)从企业自身来看,民营企业自身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大多民营企业规模不大,结构简单,管理成本不高,运转灵活,决策和调整速度快;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的广泛性寻求国际合作,克服资源的短缺和跨地域交流的困难;利用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市场等等。我国的民营企业具有小规模技术优势、低成本、机制灵活等优势,已经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具有必然性

  分析一些著名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思路和共同点,即国际化战略是这些公司迅速扩张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主要战略之一。有些企业在成立初期就启动了国际化,如微软公司等,而且国际化贯穿了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为进一步超越国内市场界限,国际化战略成为企业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也同样应该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1)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是国内市场竞争压力下的必然选择。民营企业的国内市场竞争强度越来越大,加之消费者成熟度不断提升,产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必然要求民营企业不能只固守在国内市场,要尽可能地拓展国际市场,利用不同国家的市场特点,延长产品生命周期,以转移竞争压力。国内市场的挤压,对民营企业的压力和挑战,使得民营企业必然寻求到国外市场去拓展生存空间。(吴三清,2005)

  (2)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是民营企业内在需求所致。各企业的行业性质、规模化程度、资金实力、技术水平、人力资源的总体素质以及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能力千差万别,加之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各企业需要随时随地做出不同对策与反应。企业不能只守在相对封闭的国内市场,必须寻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规避各种风险,这是我国民营企业实施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的内在需求。这种需求具体表现如下:一是通过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在全球生产要素市场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使企业获得更稳定可靠的要素资源;二是可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在全球范围内筹措资金,解决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三是在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过程中与外国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同时借助国外先进技术改造企业,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四是大多数民营企业在国内产品市场竞争程度高,市场饱和度大、边际收益低。因此,民营企业走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是自然的选择。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的优势与劣势

  (一)我国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所具有的优势

  我国民营企业现阶段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为快速反应和决策优势、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集群优势、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补缺优势等。

  (1)专门化生产优势。民营企业可以从事专门化生产,通过寄生在大企业生产链上,避免市场系统风险。由于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较高,规模相对不大,而所生产的产品又是大企业所必需的,但从规模经济角度讲,又是大企业所不愿意生产的,进而为民营企业提供了生存空间。

  (2)政策支持。我国企业已充分肯定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并正在下大力气营造一个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所需要的外部环境,尤其是政策环境。在税收、市场准入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在工业立法、贸易政策、关税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

  (3)比较成本优势。中国市场空间很大,消费者层次多,民营企业实行市场和产品的差异化战略的空间大。在集中度不高的市场中,在一些规模效益不显着、市场竞争不激烈、广告作用不大和基本上无售后服务要求的行业中,民营企业是主要力量,大企业的优势不明显。而即使在那些规模经济效应明显的行业中,民营企业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是因为大企业从与其有分工协作关系的民营企业购买半成品比自己组织生产更加经济。

  (4)集群优势。民营企业间相互依赖、共享经验知识等资源要素,形成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过程中的集群,以谋求共同发展。集群实行专业分工和协作,与大企业内部类似,从而实现规模经济。在这个规模经济体内,成员间相互交换并共同整合资源,以尽量降低外部环境中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冲击。(武云亮,2007)我国民营企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区域,特别是在江浙地区。我国民营企业的集群,对提升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能力的作用不言而喻。沿由大型跨国企业和市场生态系统中的产品链形成的民营企业集群,使民营企业能在新经济条件下,突破规模瓶颈。这是我国民营企业及其集群体实施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的具体优势。

  此外,我国民营企业还具有组织结构优势及补缺优势。民营企业一般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民营企业决策机制相对灵活,运作机制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需要;我国许多民营企业出口到国外的一些产品,在国外市场的空间很大,对一些国家的相关市场有一定的补缺优势。

  (二)我国民营企业进行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所具有的劣势

  (1)外部环境问题。第一,缺乏正常的融资渠道。民营企业目前主要的融资渠道还是以银行融资为主,而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使得它们对规模小、信用度较低的民营企业格外谨慎,从而造成了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尽管人民银行在2002年要求商业银行加大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力度,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民营企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肖建忠,2007),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未根本解决。而且,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狭窄,直接融资的制度安排不够完善,民营企业难以得到足够的融资支持。

  第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我国民营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改革开放之初,企业的经济活动还没有完全与国外接轨,企业普遍知识产权意识较差,这就给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埋下了隐患。许多民营企业因为申请专利所需要的费用和人力以及担心注册专利可能导致的知识产权纠纷等,而不愿意通过专利注册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保护(潘永,2007)。国外一些企业就利用我国民营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的缺陷,随意无偿使用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些创新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抵消我国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可能存在的比较优势,并束缚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的有效实施。

  第三,国内企业无序竞争。我国国内的大多数民营企业个体规模比较小,出口时竞相压价、恶性竞争的情况十分严重,由于缺乏约束和协调机制,使得外商有机可乘,也损害了我国民营企业的整体利益。

  (2)民营企业自身素质问题。第一,投资规模相对较小。据统计,我国绝大多数贸易性民营企业的投资额都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下,投资额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很少,贸易性企业的投资规模更小,投资规模一般才几十万元人民币。由于企业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讲,我国民营企业难以从各种生产要素资源拥有量和质的角度来与其他跨国公司和东道国企业进行正面竞争。

  第二,大多数企业的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程度较低。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进行直接对外投资,几乎没有任何形式的品牌营销,很少有合同转让,更多的是通过OEM贴牌生产把产品通过中间商卖到国外去(段会娟,2002),仅仅满足于利用OEM做大规模,赚取加工利润,这是缺乏长远目光的,与以全球战略为特征的跨国经营企业相比相差甚远,跟一些发达国家民营企业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

  第三,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的发展能力较差。对民营企业而言,重要的并不是生产规模,而是企业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的发展能力。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的发展能力是从获取竞争性知识开始的,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不断积累竞争性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资源的获取、整合、利用要根据企业产品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而具体分析。无论产品处于其生命周期的什么阶段,民营企业都要具有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整合的发展能力,从而有机地重新整合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中。大企业的销售技能和销售投入是民营企业所不能企及的,从国际市场上看,能为自己的产品树立世界知名商标的民营企业寥寥无几,甚至在国内市场上也是如此。

  第四,高素质的国际经营人才稀缺。主要表现为民营企业主素质有待提升、技术人员和研究开发人员缺乏以及国际经营管理人才稀缺。很多民营企业目光短浅,企业家小富即安的心理比比皆是,再加上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集中,企业内部高层次人力资源的有效激励机制显然难以完善。民营企业技术人员和研究开发人员也十分缺乏,人力资本的内在素质低下,企业竞争力差。此外,民营企业国际经营管理人才稀缺。(孟凡生,2002)民营企业本来就举步维艰,再加上内部激励机制不完善,管理人才本来就缺乏的局面变得更是雪上加霜。我国民营企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数量居多的家族企业,在进行国内经营时可能还可以,但要实施有效的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家族文化下的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如果不进行调整,就难以吸纳的优秀外来人才。
 三、我国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的路径选择

  我国民营企业进行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的路径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即改善外部环境和提升企业自身素质,简述如下:

  (一)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要改善外部环境

  (1)营造有助于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的外部环境。为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的外部环境,要放开进出口经营权、减少民营企业税负,进一步扩大民营企业进出口经营权,提升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竞争力。民营企业是否享有进出口权,是民营企业是否真正意义上实施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重要条件和标志。由于民营企业实力比较薄弱,企业有必要对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切实减轻民营企业税负,为民营企业扩大国际经济合作领域及规模创造必要条件。

  (2)消除国际化的资本瓶颈。突破民营企业融资的瓶颈,需要企业、企业和银行的共同努力。企业方面应成立民营企业政策性银行,使之成为落实扶持民营企业政策的核心组织;建立健全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建立和健全支持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的法律法规体系;适当培养民营企业金融机构等。银行方面首先要转变观点,克服对民营企业的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此外,还应逐步建立一套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制度,并适时进行业务创新,开发适合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民营企业自身更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建立良好的信用,并积极联合银行,争取国内外金融机构的融资。

  (3)人才政策扶持。民营企业非常缺乏国际经营方面的人才。事实上,我国这方面的人才并不缺乏,但是民营企业很难得到这些宝贵的资源,导致人才缺乏成为民营企业国际化的瓶颈。这就需要企业出台相应的政策,为民营企业以优惠待遇吸引人才提供政策依据,鼓励优秀人才流向民营企业。此外,还应营造创新氛围,培育企业家精神,提升民营企业主素质,推进民营企业的国际化。

  (二)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要强化企业素质

  民营企业成功实现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更多的还需要民营企业自身的努力。

  (1)培养国际化视角,制定合适的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策略。民营企业进行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的第一步是培养全球化视角和全球化思维。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国际化并不一定需要庞大的规模,只要在价值链上的某些环节拥有优势,就可以成为民营企业进行国际化的基础。民营企业为了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就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的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策略。

  (2)采用“专精”战略。民营企业应实施高度专业化、瞄准某个细分市场的国际化策略。由于民营企业大多是市场补缺者,因此它们应该精心服务于某个细分市场,通过专门化经营来占据有利的市场位置。民营企业受到资源和规模的限制,应放弃“小而全”的经营思想,通过对市场的细分,找准某个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或重点经营某种产品或服务,创造出产品或服务优势,争取在这一细分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真正做“强”,从而通过国际化达到企业成长的目的。

  (3)以集群化方式共同发展,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并加强与大企业之间的协作。企业集群不仅能为民营企业带来设施共享的外部经济性,方便民营企业及时获取技术、信息和服务,还能借助群内企业的网络,发展国际化企业经营战略的优势。当集群的核心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在国外建立销售和生产网络时,集群成员企业也可以跟随,向核心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并与当地企业建立关系扩展网络。此外,集群还可以加强与大企业的协作,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4)积极实施自主品牌战略。OEM(贴牌生产)方式在我国民营企业中非常普遍,但从长远来看,这只能作为一种手段而不应该是终极目标。民营企业在利用OEM做大规模的同时,应该积累国际竞争的经验,为自有品牌的建设和推广做好准备,在贴牌生产的同时积极实施自主品牌战略。只有拥有自己的品牌,企业才拥有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才能扩大产品市场,拓展发展空间。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