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市场营销培训 / 市场营销培训:品牌营销管理成为商业银行生存的关键

市场营销培训:品牌营销管理成为商业银行生存的关键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市场营销培训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推进和银行业竞争的加剧,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逐步重视和关注品牌竞争,纷纷从品牌形象规范入手,不断加强品牌营销管理,国内商业银行已经面临严峻的挑战。客户需求个性区分愈来愈明显,服务方式细分愈来愈多样化,因此,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构建卓越的品牌营销管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一、我国商业银行品牌营销管理现状

  1、管理基础逐步形成,运行机制缺乏有效性。

  商业银行陆续谋划各自的品牌营销战略,并从制定统一的企业形象规范为开端,在全行范围内大力推行CI识别系统,强化统一法人的品牌意识。特别是在营业网点装修改造、营销公关活动、广告发布过程中,更加重视品牌识别要素的规范运用。中国工商银行还对全行各类业务品牌进行了整合,确定了总体品牌架构,在“统一视图”下统筹推进全行品牌建设。但是,品牌形象的塑造不仅仅是品牌部门的工作,其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品牌形象构成的复杂性,品牌形象的塑造仅靠少数几个部门努力是不够的。由于商业银行对品牌建设的重视力度不够,企业内部分权管理,品牌部门还未具备掌控品牌的话语权,银行企业亟待建立集中控制的品牌系统。银行在品牌管理上还处于懵懂期,缺乏经验,上层领导对品牌构架并不清晰,管理分散,统一的品牌形象难以建立。

  2、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差异性不足,客户忠诚度较低。

  四大国有银行在走商业化道路之前,经营上各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工行经营信贷零售业务,中行经营外汇业务,农行力在支农建设,建行经营房地产信贷业务。但随着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道路,银行业务逐渐综合化,各家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性质相差不多,在品牌营销管理方面,往往相互“借鉴”,导致消费者对各品牌形象的差异感知不足,选择金融服务时具有非常大的随机性和易变性。

  3、企业文化正在形成,内涵挖掘仍显不足。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和战略转型的全面推进,其在品牌营销管理过程中逐步注入文化元素,逐渐赋予品牌内涵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比如,农业银行提出的“伴你成长”品牌战略,不仅塑造了农业银行人性化的形象,而且彰显了其独特的风格,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效应,赢得顾客的好感。但我国商业银行品牌营销管理体现的文化内涵还不够充分,特色不够明显,急于将其引入到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中去,制定大批客户经理或市场营销的规章制度,强制员工去执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同时,在品牌营销管理中,各家银行基本上更多地注重对外营销,而忽略内部营销。在基层单位,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这就造成了企业文化难以形成。

  二、提升商业银行品牌形象的对策建议

  1、建立有效的自上而下的品牌营销管理体系。

  确定品牌的内涵价值后,对品牌的营销管理就成了管理的重点。一个有效的运作机制可以使得品牌的价值发挥最大化,从而达到传播企业文化的目的,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符号。首先,银行的总行和分行之间,应该形成合理的分工,在制度上确定相应的职责,避免出现职责不明,互相推卸任务的现象,从而使上下之间形成合力,共同推荐品牌营销管理战略的实施。

  2、重视品牌忠诚度的建立和维护。

  首先,建立统一、规范、个性鲜明的品牌形象识别系统,同时必须重视品牌与产品之间的统一性、连贯性和连续性,这对银行品牌的创建至关重要。例如,从1998年起,汇丰银行使用“HSBC”作用唯一全球通用品牌,赋予HSBC以“环球金融,地方智慧”的品牌形象;其次,商业银行品牌和客户之间要有非常好的亲和力,还要注重为所有的客户提供统一的品牌优质服务,消除不同网点之间的明显差异;最后,打造品牌营销管理团队,组织开展营销活动多种途径,建立、维系、巩固、强化品牌与客户的关系,拉近品牌和客户之间的距离。

  3、强化品牌意识,建立自身品牌价值。

  首先,作为现代化的商业银行必须认清品牌作为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使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其次,要充分注重品牌价值。价值内涵是保持金融产品和服务差异性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商业银行树立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的基础。应该把企业文化,即自身市场的定位和对客户的服务理念作为品牌价值的灵魂和精髓,建立企业的核心价值;最后,要增强品牌的产权保护意识。防止商标被冒用或者与其他银行的产品相混淆,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品牌形象受损以及无形资产流失。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性的独立的品牌形象。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