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知识管理的激励系统

企业培训师观点:知识管理的激励系统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知识本身的外部性导致知识可以低成本共享,并且共享程度越高,越能更多地展现知识的网络效应;而知识创新具有高成本性、高风险性以及收益和分配的不确定性,显然,这是知识管理需要解决的一对矛盾。另外,随着知识更新周期的加快,知识创新过程的长期性和知识使用寿命的短期性构成了另一对矛盾,知识拥有者为了规避风险、回收投资,自然会对拥有的知识有意“垄断”,而这与知识只有通过大范围的共享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形成冲突。

  一般来讲,企业员工基于上述理由会将自己拥有的专门知识作为向上级讨价还价的本钱;而企业则希望员工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知识发布出来,供大家共享,从而实现知识的效益,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必须设计一套知识管理激励系统,使员工乐于创新知识、共享知识和应用知识。

  笔者认为,知识管理的激励系统应该由知识运行、知识明晰和知识绩效3大机制组成。

  知识管理运行机制

  知识运行机制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知识创新、共享与应用。它包括微弱市场信号收集机制、创新失败宽容机制、企业知识分类与标准化制度、企业文档积累与更新制度、知识型项目管理机制、外部知识内化机制以及知识宽松交流机制。

  1.微弱市场信号收集机制

  大多数企业对于微弱市场信号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收集机制。现在企业的竞争相当激烈,明显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在一些细微的领域竞争。例如,消费者在购买空调之后,厂家一般会派人来安装,安装完毕,消费者会问安装工如何使用空调?安装工通常的解释是“我们只负责安装,如何使用请看使用说明”。这些微弱的市场需求信号往往被安装工抹杀了,如果有一套好的机制,这些需求就能很快反馈给企业,从而使售后服务的内容向知识服务延伸,最终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对于消费者的不满,比如退货、理赔等,一般商家和厂家都会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而分销商则大多报喜不报忧。正因为如此,一些代表着未来需求和发展方向的微弱市场信号就会消失掉,这对一个企业是很不利的,因为,挑剔的消费者提出的问题可能正是企业下一步攻关的方向,代表了未来的市场需求,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的起点。因此,企业应该建立起微弱市场信号机制,鼓励员工将消费者的不满收集起来,及时反馈给经营决策部门和研发部门。

  2.创新失败宽容机制

  创新是有风险的,不可能每一次创新都能成功。创新成功了就有奖励甚至重奖,那么失败了呢?是不闻不问,还是不予理睬?目前,大多数企业对创新失败并没有一个较好的处理机制。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应该对各个岗位和职位予以定级,根据不同的级别定出可以失败的次数、项目数、时间和经费规模。在上述范围内允许失败,超出范围的失败是不受支持的或者是要受到惩罚。这样,由于在一定范围内的失败可以被宽容,企业员工创新的积极性就会非常高涨,创新意识就会非常强烈,当然创新的成果也会随之增多。除了限定宽容的范围之外,创新失败宽容机制还要求失败者将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整理成相应材料供他人参考,真正做到“失败是成功之母”。

  3.知识分类与标准化制度

  为了使企业的知识更好地被共享和应用,必须建立知识分类制度和知识标准化制度。知识分类既要根据岗位、专业分类,更要按照局部知识和全局知识、例常知识和例外知识进行分类。

  局部知识是指一个班组、一个部门应该共享的知识,全局知识则是指企业所有部门都应该共享的知识。理想情况下,企业应该成为学习性组织,员工应该成为终生学习的个体。然而,由于受时间、经费等资源的限制,员工只能作到“适时学习”,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层次和需求学习局部知识或全局知识。

  例常知识是指那些经过实践检验已经很成熟的知识;而例外知识是指那些还主要依靠人参与,特别是行家里手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的知识,这部分知识个性化较强,需要进一步完善、成熟并接受实践的考验。呼叫中心对来电的处理就是例常知识与例外知识结合运用的例子。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话按键从例常知识的知识库中找寻问题的答案,而找不到的例外知识则转到相应的技术人员处解决。

  4.文档积累与更新制度

  每家企业都会进行文档的积累与更新,但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将其制度化和规范化。

  建立文档积累制度,就必须有具体的知识管理人员将企业的技术诀窍、最佳实践整理成文字材料,将企业的经营战略和优秀的营销方法与技术整理成材料,分类存档,供企业员工共享。这一点在分支机构比较多的企业尤为重要,因为一个部门的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被整理成规范的文档之后,通过有效的知识分发机制可以被其他兄弟机构共享,从而避免由于知识共享不够、信息交流不畅引起不同分支机构重复开发某项技术、重复摸索某种营销方法造成的资源浪费。

  建立文档定期更新制度,就要求知识管理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必须重新审视已经存档的文件是否有过时的内容、失效的内容、繁杂的内容或互相冲突的内容,以此确保存档文件的有效性、精炼性和一致性。
5.知识型项目管理机制

  知识型项目与传统项目不一样,它更依赖于人的智慧和创新能力,因此,对于知识型项目,更重要的是强调人本管理和目标管理,而不是过程管理。强调目标管理,就是要求在规定的成本和时间内完成既定目标,而不必要求在整个过程内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比如打卡、坐班等。对知识型项目的参与人员还要强调柔性管理和弹性管理,这是因为项目的目标有可能随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知识型项目的激励机制不但要考虑近期激励,还要考虑远期激励,并且根据项目风险的增加增大远期激励的比重。这是因为有些项目的收益目前不一定能显现出来,这时企业往往会低估项目的价值,而项目参与人员一般会高估项目的价值,如果采用远期激励,充分考虑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的相容性,则项目实施就会顺利得多。

  6.外部知识内化机制

  企业的规模再大、实力再强,也不可能将与企业相关的所有专家和学者集于麾下,这就给企业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将外部专家和学者的知识转化为企业内部的知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立起相应的外部知识内化机制。

  现在企业都感知到决策失误带来的危害,普遍认识到科学决策非常重要,请专家帮助决策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但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将其制度化和规范化,一般都是请专家来会诊、咨询、评审或鉴定,具有临时性和偶然性。建立外部知识内化机制就是要制定长期、中期乃至短期规划,按照计划定期请专家来讲解最新的业务技术、管理技术和经营思想,并且将外部专家所传授的知识整理成规范的文档,定期更新,成为企业内部可共享的知识

  7.知识宽松交流机制

  知识运行机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知识宽松交流的机制和环境。相对环境而言,机制的建立对于企业来讲更为迫切,会议机制、午餐会议机制、周末企业发展沙龙机制等都是可以具体操作的制度。

  知识管理明晰机制

  知识明晰机制就是要将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和员工的知识成果明晰化,包括阶段性企业知识管理目标发布制度、员工知识成果申报制度等。

  1.知识管理目标发布制度

  企业要进行知识管理,就必须有目标和规划,这样才能整合企业所有员工的知识,引导企业员工朝着同一个目标和方向前进。

  以往企业也发布重大攻关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科学研究项目的信息,但这些项目一般都比较重大和正规,对于各部门的知识管理目标注意得不多。阶段性企业知识管理目标发布制度不仅要发布上述项目,还要求企业各部门对下一阶段本部门的知识管理目标予以发布,而这些目标有可能只是小革新、小改造。

  另一方面,以往企业发布的往往是有关知识创新课题的信息,而对于知识管理的另外两个目标——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注意不多。在这里,阶段性企业知识管理目标不但包含知识创新目标,还包括知识共享目标和知识应用目标。

  2.知识成果申报制度

  为了激励员工,必须对取得知识成果的员工予以嘉奖,而要嘉奖,首先必须明确每位员工都有哪些知识成果,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员工知识成果申报制度。

  在时间上,员工的知识成果申报制度要求企业员工在每个月末都向其主管领导或主管部门申报近一个月来的知识成果,将其作为每月考评的依据之一。在内容上,员工不但要申报知识创新成果,还要申报知识共享成果和知识应用成果,要求员工汇报一个月来与其他员工交流了多少专有知识,将多少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这样,每个员工都有成果申报,每个员工都能感到知识管理与其相关,从而兴起一个知识创新、知识共享与知识应用的良好氛围。

  知识管理绩效机制

  知识绩效机制的作用是对员工申报的知识管理成果进行审查和评定,确定其业绩和效果。它包括员工知识成果稽核制度、知识成果价值的计算机联合评价系统等。

  1.知识成果稽核制度

  员工申报了知识成果,上级领导和相应的知识管理人员应对其进行真实性审查和有效性评定,这就需要建立员工知识成果稽核制度。该制度要求各级主管人员定期将员工申报的知识成果予以核实,并评价其价值、填写稽核单、送交知识管理部门。

  2.计算机联合评价系统

  员工申报的有些知识成果可以用计算机来进行处理。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