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及有关部门对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极为重视,在连续四个五年计划中都将生物质能源列为科技攻关重点项目。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在法律高度上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在现代能源中的地位,并出台了一些具体的优惠政策,但与能源农业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还存在产业规划不够系统、扶持政策不够清晰、相关的配套措施有待细化和明确等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试图通过对生物质能源计划实施相对成功的美国、巴西、德国进行对比分析,了解能源农业发达国家的产业促进政策,从而希望能给中国能源农业的发展带来有益的启示。
二、能源农业发展战略的国际比较
(一)美国的“能源农场”策略
为了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美国在军备支出方面付出巨大代价,美国企业逐渐认识到把资金投给动荡不安的中东还不如投给国内的农场主。美国的能源农业是以燃料酒精为突破口发展起来的。在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开始利用玉米为原料生产燃料酒精,80年代后期,由于石油价格走低,燃料酒精产业的发展一度处于停顿状态。
1.总体部署
1990年以来,美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规推动生物质能源的使用。例如,1994年,美国环境保护委员会(EPA)规定,以燃料酒精为主的可再生清洁燃料在大城市必须全年供应:1998年,国会通过《汽车替代燃料法》,鼓励使用燃料酒精作为替代能源。1999年,美国总统签署的一项国家农业发展战略计划提出,到2020年,生物质燃油将取代石化类燃油消费量的10%。2005年实施的《国家能源政策法》规定,销售的汽油中必须包含一定比例(将逐年递增)的生物质能源燃料,在未来的5年内,燃料酒精的产量将增加一倍,到2012年,汽油中添加酒精的数量要达到80亿加仑(2430万吨),2013年,可再生能源要占全部能源的7.5%以上。2005年,美国农业部(USDA)宣布实施综合能源农业发展战略,支持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生产和使用,成立能源理事会,协调与美国能源部、环保局等部门的合作,监督综合能源农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美国通过以上法令法规,从总体上对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规划,以法律手段为能源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2.市场供应
2005年的《国家能源政策法》要求汽油中必须添加一定比例的燃料酒精,能源部门也通过政策规定,联邦、州和公共部门必须有一定比例的车辆使用生物柴油。为保证了燃料酒精的市场供应,美国加快了乙醇加油站的布点建设,2006年,乙醇加油站增加了近1/3,目前,境内的乙醇加油站已达到1000个左右。此外,美国的汽车制造商也十分配合生物燃料的推广使用,仅2006年一年,向市场投放的可变燃料汽车就达到100万辆左右。
3.税收优惠
为了推广燃料酒精的生产和销售,美国制定了十分具体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涉及两种税的减免:一是燃料货物税的减免,减免幅度根据燃料中酒精的含量确定,例如,对E85酒精(85%酒精与15%汽油混合)减免57美分/加仑;二是对生产、销售、使用燃料酒精的企业减免联邦所得税,减免幅度因企业类型不同而异,例如,对酒精生产商减免所得税10美分,加仑,对酒精汽油配制商减免所得税54美分/加仑,对酒精汽油零售商或不通过零售商直接使用酒精汽油的机构销售或使用E85酒精,减免所得税5.4美分,加仑。积极的税收优惠政策有效地刺激了生物燃料在美国的应用。
4.资金支持
据USDA统计,2001年以来,USDA的农村发展基金已经投放资金2.9亿美元,资助酒精生产工厂以及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2005年的《国家能源政策法》规定,在未来的5年内企业将为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30亿美元以上的资金。2006年1月,在美国最大的农业组织--美国农业社团联盟(AmericanFarmBureauFederation)年会上,USDA宣布将提供1900万美元作为无偿补助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生产计划,鼓励农场主和中小企业从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并对可再生能源项目优先提供贷款。
5.技术开发
美国加大了能源农业的研发投入力度,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在能源作物选育上,美国科学家利用甘蔗和热带草本植物杂交选育了能源甘蔗,其生物量比一般的糖料甘蔗高一倍左右,酒精发酵量高达23~26吨,年·公顷。在生物质能源生产工艺上,美国进行了技术创新,采用先进高效发酵工艺,使酒精生产的原材料成本在过去的15年中降低了2/3。考虑到粮食酒精生产本身需要消耗大量的石化类燃料,近期美国的生物质能源发展计划出现了农业发展战略性转移,粮食酒精开始向农林纤维素酒精过渡。由于纤维素酒精的原料――纤维素酶价格较高,燃料酒精生产在成本上不合算,近期美国在提升酶的生产活力方面重点攻关,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有效控制生产成本。
(二)巴西的燃料酒精发展计划
目前,全球生物质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平均比重为13.6%,其中,发达国家为6%,而巴西已经达到44%。巴西具有发展能源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该国国土面积851万平方公里,牧场2亿多公顷,农田6200多万公顷,这些土地都非常适宜种植甘蔗、玉米以及大豆、油棕榈、蓖麻、向日葵等能源作物。此外,巴西还有大量能够种植能源作物、但尚未开垦利用的土地。这些有利的自然条件为巴西能源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1.总体规划
在不同的时期,巴西选择了不同的生物质能源农业发展战略。在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初期,巴西选择了以传统产业--榨糖业为支撑,以甘蔗酒精为突破口,实行燃料酒精产业化的农业发展战略,取得了能源农业发展战略的先机。在本国燃料酒精产业的规模稳定后,巴西及时提出酒精出口战略,特别是近年来在石油价格急剧上涨、双燃料动力汽车热销、全球对燃料酒精需求量增长的背景下,巴西加大了燃料酒精出口推广的力度,目前,巴西已经开始向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出口燃料酒精,同日本建立燃料酒精合资企业的计划也在积极商讨之中。
2.市场供应
为了扩大燃料酒精的销售,增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巴西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保证燃料酒精的市场销售,例如,一些州规定,企业所属的石油公司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燃料酒精,以低于汽油的价格销售燃料酒精,等等。在生物柴油的市场供应上,巴西企业也进行了系统的规划:从2008年起,全国市场上销售的柴油必须添加2%的生物柴油;到2013年,添加生物柴油的比例应提升到5%。
3.资金支持
长期以来,巴西出台了各种措施对生产燃料酒精的企业提供资金上的帮助,鼓励生物质能源的生产。例如,对燃料酒精生产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国家的政策性银行设立了生物燃油专项信贷基金,提供最高可达90%的融资信贷。为了鼓励农民种植大豆、甘蔗、油棕榈、向日葵等作物,保证生物质能源生产的原料供应,对直接从事能源作物种植的农户,联邦企业设立了l亿雷亚尔(折合0.34亿美元)的信贷资金。
4.技术开发
在1975~1989年期间,巴西企业投资49.2亿美元,形成了蔗糖酒精生产技术和酒精汽车技术的研究体系,一些研究机构纷纷与企业寻求联合,共同致力于生物燃油技术的推广使用。在全国27个州中,已有23个州建立了开发生物燃油的技术网络。最近,巴西又开发出从甘蔗渣中提取酒精的新技术,进一步提升了甘蔗的酒精产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