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战略管理培训 / 战略管理培训: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的基本理论

战略管理培训: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的基本理论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战略管理培训

中观层次理论在经济社会系统的序列中,城市系统属于中观层次系统,具有中观性。也就是说,城市系统既不同于宏观层次的国家系统,也不同于微观层次的企业系统。城市的中观性决定了城市发展战略既不能照搬宏观层次的国民经济发展理论,也不能套用微观层次的企业发展理论。20世纪70年代中叶,德国的汉斯·鲁道夫·彼得斯博士首次提出“中观经济”

  (Meso-economy)的概念,在其理论中,中观经济是指介于整个国家和单位之间的经济活动,即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所有经济形态的总和。

  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先后从不同角度涉猎、研究、倡导过中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学是代写论文经济学发展史上继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里程碑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现代经济系统是一个非均衡、非线性、多层次的十分复杂的开放大系统。微观经济层次与宏观经济层次之间要通过若干中间层次、以多条正的或负的反馈回路来沟通。城市系统正是处于宏微两层次的中间层次,城市经济学属于中观经济学。`So19”年12月24日饶会林教授在《光明日报》第6版发表《城市经济学研究面临的新课题》,明确提出“作为中观经济学带头学科的城市经济学,其地位和作用完全可以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相媲美”的观点,指出了城市经济学在经济学从林中应有的学科地位,意味着城市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具有中观层次性。

  空间理论主要以价值关系来阐明的传统经济学大厦,就其本源和本质而言实际上是一种“时间经济学”,即以劳动时间创造价值的观念为基石建立起来的大厦。但是从古至今任何形式的生产劳动的实现都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空间经济学探讨空间的结构、价值和效用等,为城市发展战略提供了城市发展战略的理论与方法探讨空间优化的理论基础。城市的空间结构理论是城市的空间理论的重要内容。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范围内经济的和社会的物质实体在空间形成的普遍联系的体系,是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是城市经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城市空间结构的形式主要包括城市范围内各种物质实体的密度、位置(布局)和城市形态三个方面。城市物质实体的密度在理论上存在一个最佳值,在达到这个最佳值以前,城市的经济效益与经济密度成正比例关系。城市空间布局决定城市的经济网络和人文网络,合理的布局和网络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城市空间布局还产生相邻效益,即各种物质实体由于毗邻关系而相互作用产生的效益。网络效益只有高低之别,而相邻效益则还有正负之分.城市物质实体的空间布局还产生和制约各物质实体的羁留效益,也就是说,城市各种物质实体的寿命、使用价值和保存的完好程度,不仅决定于工程质量本身和自然条件,而且决定于它的位置同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形式,是城市内部空间布局和密度的综合反映,是城市平面的和立体的形状和外观的表现。城市形态的经济效益更突出,也更复杂。广义的城市空间结构则既包括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也包括城市外部空间结构.。

  城市科学理论研究和制定城市发展战略要依据城市科学理论。城市科学理论很多,用得较多的有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城市社会学等理论。尽管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以经济发展战略为主,但只有城市经济学理论是不够的。城市科学一般都是应用性科学,但在应用中不可忘记其根本的理论科学基础,如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在应用各城市科学的过程中,应当树立和坚持以下观点:

  ①根据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来谋划城市的发展战略。

  ②一个城市的发展战略应当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重点。

  ③城市发展战略不能只顾城市本身的利益,而应发挥城市的区域中心带动作用,追求与所在区域共同发展。

  ④城市发展战略不能孤立于国家的、地区的发展战略,而应以它们为参照系,与之协调和配合。

  1、发展理论“发展”是人们对事物向着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变化的一种习惯性评价。

  根据发展理论,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城市的某一要素或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必须是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的发展。城市发展不等于城市某要素某方面的增长,12I绪论而是城市各要素、各方面、各组成部分的协调发展;城市发展不是简单的物质财富的增加,而是物质与精神、经济与文化的共同发展,是人本身的发展;城市发展不是城市的某一部分人的素质和福利的提升,它要求城市各种群体的素质和福利都要提升。如果某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名列前茅,但其基础设施滞后、交通不便、住房短缺、污染严重、治安混乱,就不能说这个城市发展得好。城市发展也不仅仅是城市的客观增长本身,而是这种增长给人们带来的利益的增加。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升人们的福利水平,城市发展的最高目标是提升城市的总体效益。资源的有限性要求减少成本、降低物耗,要求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讲求效益的。城市发展必须树立人本思想,即城市的发展是围绕人的需要而展开的,是为了人本身的发展而展开的。

  发展理论还包括发展条件理论。城市发展的一般条件包括城市区位、社会历史背景、政策与企业行为、市场发育等”。

  2、战略理论“城市发展战略”一词在我国80年代开始使用

  它是指在较长时期内,人们从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条件和可能变化的趋势预测出发,作出关系城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全局的根本谋划和对策。2’城市发展战略有宏观层次与微观层次之分。微观层次的城市发展战略主要是指个体城市的发展战略,也称个体城市发展战略;宏观层次的城市发展战略主要是指国家整体层面的城市发展战略(或某一个涵盖两个城市以上的区域关于城市的发展战略),也称整体城市发展战略(或群体城市发展战略)。本文的城市发展战略主要是指微观层次的城市发展战略,即个体城市发展战略。

  战略理论是关于战略的一般性质、战略运行的一般规律、制定战略的一般方法的理论体系。城市发展战略也是一种战略,它也具有战略的一般性质和特征,即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

  全局性制定和研究战略,就是为了谋求全局发展的主动。战略就是要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战略的全局性要求全局观,城市发展战略的全局观要求把城市作为一个系统和整体来认识、对待,要求全方位、宽视野地思考问题,保持“朝大处想”的心态,以城市总体效益为核心,不局限于某一个方面的得失。战略研究专家钮先钟先生将“总体取向”作为四大战略思想取向(总体取向、主动取向、前瞻取向、务实取向)13城市发展战略的理论与方法探讨的首要取向,他认为2’:现代战略家应以通才自命,战略家本身并不一定要精通某一门学问,但他却必须对于多种不同的学问都有相当的了解,而尤其更重要者是他在思想上绝对不可钻牛角尖,这也正是专家们在思想上所易犯的通病;战略是一种综合性思考程序,以最后目标和最高路线为起点,此即总体取向。在我国古代战略经典《孙子兵法》就特别强调战略的全局性,有学者认为《孙子兵法》的核心是一个“全”字。“全”字虽然在该书中一共仅出现十次,而其中七次出现在“谋攻”篇,“谋”的意义即为战略。

  长远性战略是对事物发展的长期性谋划,它考虑的重点不是眼前,而是未来,它关注的重点不是短期,而是长远.战略的长远性要求长远观。海德格尔曾喻每个人当前的境界为“枪尖”,是过去和未来的交叉点和集中点,它放射着一个人的过去和未来。城市未尝不是如此。城市的未来则以愿景等形式“先在”于现在之中。城市发展战略作为对城市未来的根本谋划。
城市湿地、城市地下文物、城市名人故居、北京古城墙,等等,其长远的价值和意义都曾被忽视。为了远见,研究战略必须研究未来学。未来学不仅在预测未来,而且在通过话语权力左右世界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信息化、全球化、生态问题、安全问题、精神追求等都是城市发展战略需要认真应对和主动思考的。古人说:“利虽倍于今,而不便于后,弗为也””。有了战略眼光和观念,关注长远的未来,“可持续发展”便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最近十几年来“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Pearce)和沃福德(Warford)在1993年所著的《世界无末日》一书中提出了以经济学语言表达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当发展能够保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应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

  城市的发展本来就应当是可持续的,即城市当前的发展不应当威胁其后续发展,通俗地说就是不要“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只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141绪论原则,城市的生命力才能长盛不衰。

  城市发展战略的长期性在城市土地使用和安排上最能体现出来。例如,建国初期重庆就规划了江北机场,直到30年后机场才上马,正是由于早有安排和严格控制用地,才使得机场能够顺利上马。又如,大连市2002年的“大大连”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就考虑到远期建设与代写论文山东半岛相连接的桥隧工程,在金州新区建设金州港负责环渤海经济圈等短距离海上运输,在南关岭建设铁路新客站,在三十里堡或皮口、明阳一带建设大连新机场,将离现市区较远的皮口作为远期的城市组团发展区,预备为中心组团的北翼。”在城市的远景规划中,可以借鉴英国的结构规划、新加坡概念规划(conceptplan年限为z年)来平衡城市发展不同时段的需要.

  在1883年,景观设计师克里夫兰得(Cleveland)为美国明尼苏达的麦尼阿不里斯做规划,当时这还是一个小镇,克里夫兰得让市长和决策者购买大面积的土地,来建立一个公园系统。在土地还远未被开发时,就非常廉价地买到了大块土地,这是为50^-100年之后规划的,100多年过去了,城市已经扩大了几倍,但这块廉价购得的土地成为城市中间的一个宝贵的绿地系统。这样一个绿地系统的形成,不光是要一个好的概念,同时需要城市决策者提前50-100年进行投资。北京三海水系以其阴柔之美映衬了紫禁城阳刚之美。但她是在建造宫殿前预先规划出来并投资兴建的,距今已有数百年。’‘根本性战略是一种根本性的谋划,而不是对枝节末梢的谋划。它是对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根本性问题的谋划,对于关系全局的长期发展的关键问题、要害性问题的谋划。我国宋代司马光在其《谏院题名记》一文中有一句名言:“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战略研究专家钮先钟先生认为,战略思考必须是所见者大,宁可失之于大,而不可失之于细;其眼光宁可失之于远,而不可失之于近;宁可受“大而无当”的批评,而绝不可以“小儿科”!”孔子曾说:“毋欲速,毋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淮南子》有句名言说:“逐鹿者不顾兔,决千金之货者不争株两之价”。古代圣贤的这些见解都包含了战略具有根本性这一特征的涵义。当然,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性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看起来不起眼的因素会决定事物的代写论文发展。在适当的条件下,最小的不确定性可以发展到令整个系统的前景完全不可预测一一或用另一个词来形容:混沌15城市发展战略的理论与方法探讨,:气象学界所说的“蝴蝶效应”(一只远在巴西的蝴蝶煽动翅膀会导致一场在美国上空的咫风),就说明这种情况的存在.战略家应当关注这种变化 。

  :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