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战略管理培训 / 战略管理培训:探析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在新形势下的趋势

战略管理培训:探析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在新形势下的趋势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战略管理培训

  县(市)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其改革与发展进程如何,对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如何推动县域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应对入世新要求,对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编制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县是一级最基本和最完善的行政区域,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经济总量看,整个国家的GDP有相当大的比重是由县和县以下的经济活动创造的,绝大多数的人口也是居住在县和县以下地域之内,因此,发展县域经济不仅对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关系到地方的稳定和人民生

  活的改善。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或者好的发展思路,才能从总体和长远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发展次序和相应的企业措施。

  1.区域竞争的要求。

  目前,全国有2052(2001年底)个县级行政单位,每个县都存在着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面临的市场、资金、资源等又是有限的,特别是随着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整合,县与县之间的经济竞争必然会加强,这就要求各个县必须要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竞争战略。一个科学和合理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对确定经济发展战略,形成特色经济,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长远发展的要求。

  目前很多县域经济的发展缺乏长远的、明确的发展规划,主导或者优势产业的确定没能抓住自己的特色,要么简单地模仿其他县的发展,要么闭门造车,没能将县域经济的发展,立足于国际和国内大市场中,寻找发展机遇。基本是一届领导一个发展思路,整个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盲目性。

  3.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域经济的发展会受到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的影响,比如,前几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一些以出口为导向的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致命的打击。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只有制订明确的发展目标、经济发展战略,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排除或避免各种风险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扰动。

  4.企业职能转变的要求。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企业将由全能企业角色中退出来,凡是市场机制能发挥作用的地方,企业就不参与;凡是企业能办的事,企业就不干预;凡是中介机构能办的事,企业就不包揽。企业的工作应该主要是从战略层面进行科学规划,制定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指导各个层面的经济活动。因此,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和实施应该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规划基础上,重点搞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引导和扶持特色经济的发展。

  二、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编制的程序

  县尽管是一级最基本的行政区域,但县域经济的发展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口和就业问题、城市发展以及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各个方面。因此,编制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必须建立在系统性、综合性、前瞻性和科学性的规划理念基础上,设计规划程序和规划蓝图。

  编制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基本程序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一是分析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现状;

  二是确定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目标;

  三是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具体内容的编制;

  四是监控和跟踪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效果,并且及时调整有关内容。

  1.现状分析阶段。

  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调研的基础上,要系统和综合分析县域经济发展的状态与趋势、实力与潜力、优势与劣势、挑战与机遇等各方面,为编制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详细提纲和具体内容做好准备。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本县在全国或省域范围内的经济地位和作用判断;

  (2)本县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状况分析;

  (3)本县发展的优劣势、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及潜力剖析;

  (4)本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与发展实力评估;

  (5)本县经济结构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

  (6)本县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2.目标确定阶段。

  在对本县经济发展现状了解基础上,立足于“现实”和“未来”,按照动态和发展的观点,确定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等。
战略目标的确定是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其准确或者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县域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因此,战略目标的确定要广泛征求内外专家、公众以及地方各级官员的意见,在定性和定量分析基础上,可以提出多种方案,供规划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选择和决策。

  3.具体内容编制阶段。

  按照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确定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构建适合本县经济长远发展目标的产业结构体系,做好各行业发展规划和重大问题专题论证,并确定合理的空间布局思路。最终完成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总报告、各行业经济发展战略分报告、县域重大问题专题论证报告等。

  4.监控和调整阶段。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最终是实现所规划的战略目标。因此,要使战略目标变为现实,必须要求总体战略部门、各行业制订出相应的战略实施方案,把战略的基本思路、内容和主要指标体系分解成年度计划或5年计划,并确保各方面年度计划和规划相协调。在经济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当地实施部门、专家和领导要及时发现和反馈规划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调整和解决问题,以保证经济发展战略在动态中提升和完善。

  三、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编制的内容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编制内容涉及多方面,但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战略定位、战略优势、机遇与挑战、战略指导思想、战略原则、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产业、战略布局、战略方向、战略措施、战略决策等。

  1.县域经济发展定位。

  定位是准确确定该县在全国、省、地区中所占据的地位、发挥的作用、承担的功能等。县域经济发展定位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有层次性,由大而小层层定位;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拘泥于当地的资源情况,即跳出本县来看县域经济的发展;三是要进行分类定位,即经济性质定位、社会功能定位、科技文化定位、发展阶段定位等;四是要准确、精炼、全面、通俗。

  如笔者对河北省黄骅港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基本定位:

  (1)东北亚乃至世界知名的能源输出大港;

  (2)中国东部地区节水型临海产业体系建设示范基地;

  (3)立足河北,依托京津,服务晋陕蒙等中西部地区的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

  (4)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两环”开放带动战略的重点实施区域。

  2.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优势。

  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经济基础优势、科教优势、交通优势、人才优势等进行全新审视,分析哪些是绝对优势、哪些是比较优势、哪些具有巨大潜在优势、哪些优势正在丧失或者已经变成了劣势。战略优势分析要以动态的、相对的观点来分析,在明确优势的同时也要分析清楚制约因素。

  3.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分析一个县发展的机遇,要立足于该县发展所面临的宏观和微观背景,从国家或大的区域政策、产业政策、投融资政策、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周边地区的发展态势等各个方面来发现和把握机遇,寻找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挑战与机遇相伴而生,机遇越大,挑战也越大。分析挑战重点在于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可能对本县发展带来的压力,如环境问题、三农问题、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等等。如我国的许多县城还处在半工业化阶段和现代化的边缘,这应该说是一种压力和挑战,但同时也说明,这些县经济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仍有较大的可塑性。

  4.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原则和指导思想。

  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原则是制订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时所必须遵循的宏观原则,战略指导思想是制订战略规划必须遵循的各项宏观方针政策等。如我们可以把某县的战略指导思想按照下列思路来确定:即“以对外开放为动力,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特色经济为依托,以县城为发展中心,推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5.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县域经济的发展目标包括三大部分:

  一是经济发展目标,包括经济总量、经济增长目标、经济结构目标、经济运行质量目标等;

  二是社会发展目标,包括基础设施发展目标、人口发展目标、科技教育发展目标、生活质量目标、社会保障目标等;

  三是资源环境发展目标,包括资源开发利用目标、环境保护目标等。按照时间尺度,每一项具体战略目标又可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6.支柱产业的选择与特色经济的培育。

  支柱产业是指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带动和主导作用的产业,一般具有技术水平高、规模大、创汇能力和竞争力强、产业关联度大等特征。支柱产业的选择一般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

  支柱产业的选择不仅要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而且还要从全国乃至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寻找自己的定位;支柱产业的选择要避免与其他县域产业出现同构现象,要实施错位竞争经济发展战略,构筑起分工明确和联系密切的特色产业群。

  针对河北京唐港特征,提出了京唐港开发区的产业发展方向为:

  一是打造临港工贸型产业结构。

  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制定各项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发展非国有经济,重点培植石油化工、机械、建材、海洋生物和海产品加工为主的综合发展的偏重型加工业;通过河北省唐山市北方中心渔港的建设,带动旅游、商贸、信息咨询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打造临港工贸型的产业结构,实现开发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