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战略管理培训 / 战略管理培训:探析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心路历程

战略管理培训:探析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心路历程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战略管理培训

自从《通论》出版以后,西方经济学界对于该书的基本思想及其政策主张的批评,始终没有停止过。一方面,在凯恩斯学派内部,以英国罗宾逊夫人为首的凯恩斯派和以美国萨缪尔森为首的凯恩斯派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大论战;另一方面,新奥地利学派、货币学派等不停从外部抨击凯恩斯主义,特别是包括货币经济周期(理性预期)学派和实际经济周期学派在内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进行了全面的攻击。 

  本文从20世纪西方国家经历的“三大经济事变”出发,考察了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从凯恩斯革命到货币主义到理性预期革命的演变;详细分析了每次革命产生的“客观社会环境”和“科学特征”;评述了建立在不同宏观经济学理论上的西方宏观经济学政策的争论。

  1)20世纪西方经济发生的“三大事变”

  当行将跨入21世纪的时刻,我们回顾20世纪西方经济社会在经济运行中发生的三大事变,从而使西方经济学受到极大冲击,居于其时的主流地位或正统派经济理论不能不陷入危机,这是很有重要研究意义、发人深思的。所谓西方经济发生的“三大事变”,就是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萧条;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生产率下降和通货膨胀上升的同时发生,即“滞胀”;90年代出现的金融混乱。众所周知,本世纪30年代以前,在西方经济理论界居于正统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面临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萧条时,它的“那种保持充分就业均衡的自然趋势的学说,便未能经受住30年代市场经济完全崩溃的考验。”(琼·罗宾逊语)于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936年出版了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专著。本书的出版形成“凯恩斯革命”,标志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而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成为正统派了,甚至西方报刊不断宣称,本世纪50至60年代期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经济繁荣和失业率不高而进入了“凯恩斯时代”。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出现“滞胀”局面,这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提出了严重挑战。因此,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以来,由于通货膨胀的加速,直至出现滞胀,这就促进了以米尔顿·费里德曼为首领的货币学派或货币主义的形成,它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基础,进行反对“凯恩斯革命”的革命,重新强调货币效力和货币政策作用的极端重要性。7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以罗伯特·卢卡斯为代表的一批年轻经济学者把“理性预期假说”结合到货币主义模型中,形成“新货币主义”或“货币主义第二号”,被称为“理性预期派”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者认为,实行需求管理的凯恩斯主义财政金融政策毕竟是无效的。他们断言,宏观经济学必须建立在严密的微观经济基础之上;他们主张,应当用建立在市场始终出清和经济行为者始终实现最优化的假定基础之上的宏观理论来取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他们宣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已死亡了!为回答70年代兴起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学者们所谓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危机”,80年代,美国一批中青年经济学者便致力于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要组成部分提供严密的微观经济基础。因为工资的价格粘性往往被视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主题,所以他们努力的目的在于更多表明这些粘性如何由工资和价格确定的微观经济学而引起的。他们试图建立工资和价格粘性的微观经济基础。80年代以来,就形成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与其对立的研究方法(即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相并立。90年代,世界出现金融混乱日益加剧,现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正存在一个庞大的投机泡沫。

  2)哈里·约翰逊对凯恩斯革命和货币主义兴起的评论

  29年前,哈里·G·约翰逊(1923-1979年)在美国经济学协会年会上作了题为《凯恩斯的革命与对抗革命的货币主义者》的演讲。重温这次讲演的内容,对于我们理解西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原因及其产生影响,很有现实意义。哈里·约翰逊认为,凯恩斯的“《通论》在当时之所以能够迅速地被专业经济学家接受和传播”,
供了一个中间地带,在那儿进行工作就不太困难或不太复杂——虽然它需要事先在数学方面有比较坚实的基础——并且为那些不怕麻烦去了解事实真象的人提供了高度明确的经验关系。总之,凯恩斯在方法论上放弃了古典派的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另方面,货币主义的反凯恩斯革命却提出实证经济学的新方法论,并抛弃大型的经济模型。

   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及其理论特性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早期,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一号版本取代了作为主要反抗凯恩斯革命的货币主义。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者看来,凯恩斯主义模型不可能被修补好,因为更为根本的问题在于该模型表现:

  1假定无市场出清的不充分的微观基础;

  2使用适应性预期而不使用理性预期,这就使预期形成的假说与最大化行为相矛盾。

  除了正统的凯恩斯主义模型在理论方面失败之外,它还有经验方面的失败。卢卡斯、萨金特曾揭露凯恩斯主义模型经历了“大型的经济计量的失败”。巴罗也把凯恩斯主义模型的声望受到很大损失归之于70年代中期菲利浦斯曲线的消失。但是,也有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批评家抛弃了他们对经验方面大失败的观点。到70年代中期,至少在美国,菲利浦斯曲线长期呈现垂直的看法已取胜。供给方面冲击的影响正被编入主流模型中。这样的发展导致了凯恩斯主义模型的“经验方面的复兴”。因此,货币主义的影响被吸收到现存理论框架内,它导致了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的综合,哈里·约翰逊早已预见到这一发展,他讲道:“货币数量论者已经开始把他们的努力扩展到联立方式的建立和经济关系的估算。这样做,他们已经同他们的对手凯恩斯主义者在方法论上做了重要的调和——或者换一种说法,在革命和反革命之间达到一种综合。”然而,这样一来,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者对宏观经济分析的发展却起了戏剧性影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一号版本有三个基本假设:

  (1)理性预期;

  (2)总供给假设;

  (3)市场持续出清的瓦尔拉斯假定。

  新古典派理论建立的第一阶段的影响,在1976-1978年期间达到了高峰。然而,1978年10月13日(星期五),巴罗(RobertBarro)鲁什(MarkRush)提出他们的“政策无效性命题的经验检验”(根据美国战后季度资料)。这份报告不仅被讨论会的三位参加者给予严厉批评,而且作者们对其报告中包含未定的答案,似乎也有疑问。因此,80年代早期,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研究法一号版本就证明让位了,其原因主要在于:

  (1)推测的关于总价格水平和货币供给数据的信息差距难以置信;

  (2)对于政策无效性命题提供有力支持的经验检验的失败。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均衡理论建立的第一阶段播下了二号版本发展的种子,即当维持市场持续出清的假定时,已重回到充分信息的假定,并把经济周期视为一再出现的实际因素(供给方面)对经济的冲击而引起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家们提出总经济波动的解释,即对宏观方程的供给方面冲击是总波动的主要起源。模型中最大部分推动力量是对生产函数的随机冲击。

  由是可见,新古典派研究法的影响至少可注意五个主要倾向:

  (1)它导致了理性预期假说的广泛采纳,造成宏观经济学中所谓“理性预期革命”;

  (2)由时间上不一致性文献所提供的见识和卢卡斯批评已导致经济学家们重新考虑政策制定和评价的方法。

  (3)它导致了把均衡模型建立应用于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广泛实践;

  (4)遵循新古典派贡献,任何满意的宏观经济学分析需要建立在稳固的微观经济基础之上,这已更加广泛地被接受;

  (5)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已向1980年以前意见一致挑战,那时断定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是要分别加以研究的不同现象,要求用不同的分析工具。

  但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却利用统一的新古典派经济增长模型体系来解释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

  4)西方宏观经济学政策方面的论辩

  由于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新近发展,在其理论基础上所提出的宏观经济学政策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就需要切实加以探究和论证。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奎(G.Mankiw)概括了当前西方宏观经济学政策方面存在着五个主要的论辩。

  1-政策制定者是否应力图稳定经济

  赞成者认为,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已表明,政策制定者如何减少经济波动的严重性,通过对经济变动逆风向而行,财政货币政策会稳定总需求,从而稳定生产和就业。当总需求不足以保证充分就业时,政策制定者就应促进企业支出、减税、并扩大货币供给,当总需求过多,冒着较高通货膨胀时,政策制定者就应削减企业支出、提升税收,并降低货币供给。这样的政策作用由于导致更加稳定的经济,大家受益,就使宏观经济学理论达到其最好益处。反对者认为,虽然财政货币政策就理论而言能用于稳定经济,可是在实践方面这样的政策运用却存在极大的障碍。问题是,财政货币政策并未立即影响经济,而是同重要时滞一起运行。货币政策通过变动利息率来影响总需求,这种总需求,转而影响支出,特别是影响住房和工商企业的投资。但是许多居民户和企业都是预先确定他们的支出计划。因此,对于利率变动来改变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这是需要时间的。许多研究已表明,货币政策的变动在其改变后六个月以前,对总需求具有很少影响。由于企业在支出和税收方面的变动需要长期政治过程,(财政政策变动的议案必须由参众两院通过,总统签署)财政政策就具有时滞的运行。提议、通过、执行财政政策的较大变动可能需要几年时间。由于这些长期时滞,想要稳定经济的政策制定者就需要对经济形势及其产生影响有着前瞻性审视。遗憾的是,经济预测是高度不准确的,部分地是因为宏观经济学是这样的一门原始科学,部分地是因为引起经济波动的冲击内在地是无法预言的。因此,当政策制定者改变财政货币政策时,他们必须依靠关于未来经济状况的有训练的猜测。但往往出现的却是,力图稳定经济的政策制定者恰造成实得其反。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