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战略管理培训 / 战略管理培训:近代中国宏观经济分析运行的论述

战略管理培训:近代中国宏观经济分析运行的论述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战略管理培训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运行中的主要变量做了数理的和数量的考察与描述。实证分析显示出:在这个时段上,国民收入正向影响货币需求,货币供给正向影响市场价格,市场价格正向影响投资,投资正向影响国民收入。同时,本文在对中国经济史研究领域的某些研究程式进行观察和对现代主流经济学研究范式学习和思考的基础上,对经济史研究中的分析方法做了点滴探讨和归纳。本文认为,经济史研究应符合经济学的逻辑和使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近代中国是中国经济由传统生产模式向现代生产模式转化的历史时期,在该时期内,中国经济是怎样运行的,即各个宏观经济分析变量的相互关系如何,是中国经济史学界不容回避的问题。但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中国经济史学界受资料和方法的限制,对此问题几乎无人问津。对宏观经济分析运行实证分析的缺憾,极有可能导致规范判断的随意性,从而在整体上降低了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科学性。众所周知,绝大多数的经济史研究是对既往经济现象中因果关系的研究。那么,怎样做这种因果关系的研究呢?可称得上方法的方法有若干种。我们认为,当代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逻辑方面是严谨的,在应用方面是可操作的。通过学习和思考,我们体会到,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思路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前提假设——逻辑推理——检验结论。如同数学史和化学史必须用数学规律和化学规律研究,音乐史和美术史必须用音乐理论和美术理论研究一样。我们觉得,只有将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用于经济史研究过程之中,才可能对既往经济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因此,我们认为,一些经济史家排斥使用经济学理论研究经济史的种种理由都是不合逻辑的。

  一、对近代中国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前提假设的抽象

  前提假设,也就是对我们要分析的问题所处的宏观经济分析环境的一种抽象。换言之,就是要首先分析清楚我们要考察的问题受到何种经济条件的制约或何种经济条件可资利用。这是我们在研究任何经济问题时应该首先考察的。是否存在一种不基于任何假设的经济理论?纵观卷帙浩繁的经济学说史文献,没有前提假设的经济理论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种经济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即任何经济理论都是相对正确的。在分析特定时空的经济问题时,为了使我们的结论更贴近事实,我们必须先来考察其宏观经济分析环境,从而抽象出没有太大遗漏的前提假设。

  建立于这个前提假设基础上的货币需求理论能否用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需求研究?这是我们一定要考虑的问题。从前提假设上看,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经济分析运行环境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要建立某一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需求理论函数,必须首先抽象出该国宏观经济分析的前提假设。在这方面,美国学者麦金农博士的欠发达国家货币需求理论无疑是一个楷模。麦金农博士对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分析环境做了不同凡响的抽象:

  在对近代中国的货币市场分析之前,我们先来做几个假定:

  1.货币供给是不可控外生变量
  
  
直至1935年11月,中国实行的是银本位制,同时又不是产银国。因此,中国的基础货币量取决于国际市场银价决定的白银净流入量,在此基础上形成派生货币。币制改革后,中国的货币供给方可在一定程度上受当局控制。

  2.社会公众的货币需求分为两个部分:交易需求(包括企业的营业需求)和贮藏需求(包括企业的投资需求),前者用狭义货币M1代表,后者用准货币(Mq=M2-M1)代表。

  3.就全国而言,有价证券市场在经济生活中尚不占主要地位,有价证券收益率对货币需求无显著影响。因此,不考虑有价证券与货币需求的替代及相应的市场利率问题。

  二、近代中国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过程更像一个数学过程,即用数学语言表述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很少在逻辑推理环节上犯错误——这显然是经济学的低级错误。因为,逻辑推理过程基本上就是建立理论函数的分析过程,而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受过良好的数学训练。诚然,经济分析工具不全是数学的,数学也不等同于经济学分析工具。但是,由于经济学研究中的大量问题是数量问题或与数量有关的问题,因此,数学无疑是制造经济学分析工具最好的原料之一。以数学逻辑进行的推导比语言的描述要来得清楚、准确。

  (一)商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分析

  既然产出是价格的增函数,于是,投资也是价格的增函数。对于以外源融资方式为主的企业而言(这部分企业的数量不大),在利率一定时,价格上升则降低了融资的实际利率,降低了成本,同样刺激投资积极性。另外,投资具有连续性,当年的投资发生额应与上年投资有关。最后,在中国的银本位制度下,外资流入虽与银汇价有关,但由于银汇价直接影响价格,二者是函数关系,所以舍弃汇率变量。综上,中国总投资的理论函数应为:

  根据上述逻辑分析,我们用解析几何图形对中国商品市场做一描述:

  横轴右半部分表示国民收入、左半部分表示总投资,纵轴上半部分表示价格、下半部分表示储蓄加外国投资,各个半轴上的点均为正值。第二象限为总投资函数,曲线在横轴上的截距为上年投资的某种比例βIt-1。当βIt-1一定时,总投资是价格的增函数。但是,投资并非永远随价格的升高而增长。当发生了严重通货膨胀,价格升至某一点时(如a点),投资额不再上升。第四象限为储蓄函数与外国投资之和,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为外国投资FI。当FI一定时,S+FI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第三象限上是一条自原点射出的45°线,曲线上的各点都满足I=S+FI。

  (二)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分析

  在分析商品市场时,我们把价格暂定为外生变量,给定一个价格,就有一个对应的国民收入。那么,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呢?现在,我们将价格作为内生变量,来讨论价格的决定过程。

  (三)两个市场同时均衡:IS-LM曲线分析

  商品市场运行的结构说明,在一定幅度内,价格决定收入;货币市场运行的结构又说明,交易货币量一定时,收入决定价格。当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价格和收入就同时决定了,即均衡的价格和均衡的收入被决定。要实现两个市场同时均衡,则须联立IS和LM两条曲线的方程求解:

  我们用解析几何方法分析均衡点的决定和均衡点的移动:

  三、对近代中国经济运行逻辑的实证——结论检验

  计量经济学是统计学、经济学和数学有机结合的一门学问,自20世纪20—30年代产生以来发展迅速,在经济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经济学家们使用计量经济学建立了大量的宏观经济分析模型和微观经济模型,广泛用于经济预测,解决了经济运行中的大量实际问题,为各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从1969年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起,到1989年,共有27位经济学家获奖,其中,计量经济学家占15位。这大概可以从一个方面说明计量经济学的成熟性和贡献。当然,同其它学科一样,计量经济学本身也有一定的缺陷,对计量经济学某些方面的讨论也在进行中。
计量经济学进入我国的时间较短,但在青年经济学人中间推进的速度较快。目前,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学者建立的大型宏观经济分析模型已有几十个。同时,计量经济学的预测方法也广泛地应用于经济运行的各个领域,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

  一般说来,对一个理论函数的实证研究,大都需要分析大量的样本数据。假定一个单方程的模型,有5个解释变量,用3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检验,如果没有计算机和相应的软件,这项工作将是相当艰苦的。例如,美国著名的“链接计划”(LinkProject)采用的是宏观经济分析计量模型,其中包括18个国家、7447个方程和3368个外生变量,用来对多国经济合作进行预测和政策模拟。如果没有计算机技术,恐怕要预测的时期过去了,预测的结果还没出来。

  (一)对IS曲线方程的实证

  我们对近代中国1927—1936年商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过程做了逻辑分析。但是,这种逻辑是否成立,须经该时期的经验证实之后方可认定。下面,我们用1914、1920、1927—1936年12个年份数据的样本予以实证①。我们做计量模型如下:

  (二)对LM曲线方程的实证

  至此,我们对1927—1936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分析运行情况做了初步的逻辑分析和实证分析,接下去就可以对10年间的经济结构做分析和对国民企业的经济政策做评价了。我们在文中论及的分析方法是我们的一点学习体会,谬误在所难免,诚望学界前辈和同仁指正。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