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进程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对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展望,必须从国际和中国宏观经济环境两个方面综合考虑。中国宏观经济发展事态良好,这使我们信心倍增,回首2010,展望2011我们在今后的投资中更具意义。
一: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经济运行表现为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全球再平衡继续。危机并未过去,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新兴市场脱钩,内需支撑增长;发达国家继续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资本流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新兴市场的通胀压力、资产泡沫现象严重,导致这些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开始收紧。
中国最重要的国际贸易伙伴-美国的经济复苏缓慢,增长动力疲弱,仍将低于潜在增速,短期内面临通缩压力而不是通胀。美国的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受损严重,“去杠杆”还在继续,同时,尽管企业部门资产负债表较好,盈利回升,但产能利用率低,加大资本开支和雇员意愿偏弱。同时美国企业要继续降低赤字水平,由此产生的财政紧缩压力会继续压制复苏的速度,而在此情况下,美联储将继续维持“保增长、防通缩”的政策。由于财政扩张没有空间,定量宽松的政策还将继续,其对实体经济影响较小,对资本市场影响较大。
但美国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小,银行压力测试、定量宽松等政策确保了金融体系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中期看,美国经济竞争力强于欧元区整体,2011年增长也将更快。欧元区受债务危机和财政紧缩影响更大,欧元升值也不利于欧元区经济复苏。
近期欧洲边缘国的债务危机推动欧元下跌,美元下降到一个稳定的水平,到2011年一季度,美元仍缺乏持续走强的条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包括人民币在内的新兴市场货币走强的格局将延续下去。
回到中国宏观经济来看,从2009年起,国内经济一直处于良好复苏的过程中。这期间,由于企业调控有过短暂的回落,但实际上总体而言,需求保持了较好且平稳发展,因此中国宏观经济在短暂回落后又开始快速反弹。以季度数据衡量,2010年的2季度可能是我国GDP环比增速的底部,从月度数据来看,6、7月份是经济增速的底部,从今年8月份以后,中国宏观经济回归到平稳增长的轨道。
二:我国的经济增长内在动力巨大,这是由诸多投资和消费因素决定的。
总体看,我国中国宏观经济存在巨大的内需增长空间,城市化和工业化在快速推进,人均收入刚超过3700美元,处在消费高速增长的阶段。其次,企业、银行、企业、居民资产负债表表现良好,为投资和消费提供了较为坚实的基本面“后盾”。
企业和企业两方面的投资来看,2002年这一轮上升周期启动以来,名义投资增速基本维持在24-30%的水平。企业对投资的调控能力很强。今年投资增速下降最明显的是基础设施,这部分是基数原因,部分是企业控制新开工项目。基建投资成为企业调控经济的“调节项”。
企业的投资则具体表现为,中国宏观经济复苏后,企业加库存非常谨慎,在经历了短暂的去库存之后,企业进入加库存周期。补库存会持续到明年上半年,这也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动力。
而消费方面,消费增长保持强劲势头,这也是国内经济能够快速回升的重要原因。在通胀预期较强的情况下,消费增长一般较好。例如,10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增长18.6%,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累计增长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