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湘潭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一极,进入了全国先试先行的行列,为全市发展迎来了新一轮重大战略机遇。“两型社会”建设内容涵盖面广,需要社会经济各领域统筹兼顾,整体协调推进,但对于湘潭这样一个传统重化工业为主的城市来说,突破点应是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因此,探索湘潭“两型社会”产业发展战略更具现实意义。对产业发展战略的就爱你舍来说,企业的发展更重要,更具有影响力和生命力。
一:优势蕴藏机遇
作为国家的老工业基地,湖南的工业重镇。早在“一五”、“二五”时期,湘潭就是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工业城市,这一时期湘潭兴建的在全国屈指可数的大企业就有10个,国家对湘潭工业的投资超过了湖南工业总投资的五分之一。这意味着,在当时中国还普遍处于农耕文明时,湘潭已经站在全国工业化的前沿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湘潭拥有规模工业企业684家,其中大中型企业42家。已形成以冶金、机电、化纤纺织、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比较发达的工业制造体系,是全球最大的电解二氧化锰生产基地,是全国重要的机电、精细化工、氟化盐生产基地,是湖南省最大的钢铁、机电、建材工业基地。尤其是近几年通过坚持以大工业的思路抓工业,推进结构调整,加快产业集群,工业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全市工业增加值达216.3亿元,工业对地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50%,对财政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
湘潭也是国家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粮猪型”特征明显,粮食生产基本保持“吨粮田”水平,牲猪人均饲养量居全国领先地位,湘潭县居全国单县生猪调出量首位。
湘潭同时还是湖南省重要的科技教育基地。拥有国家级火炬创新创业园区等多个科技创新平台,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中等以上在校学生比重、高校学生占总人口比重、每万人拥有高校专任教师数等指标居全省前列。
一是有利于优先获得国家产业发展战略政策的支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先行试验,从而拥有更大的政策空间。国家重大项目的布局也将优先考虑“两型社会”的建设,投资导向将向“两型”产业倾斜。二是有利于加快湘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两型社会”要求发展的是两型产业,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这对改造、提升、优化湘潭的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经济竞争力,无疑是重大机遇。如通过循环经济项目的争取,加快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在加快发展风电制造、信息产业、生物技术、轨道交通等新兴产业上争取更多的项目布局,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和文化、旅游等产业提供新的契机等。三是有利于拓展湘潭产业发展战略空间。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块“金字招牌”,将吸引全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目光,吸引战略投资者的进入,使湘潭成为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的汇集地。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加速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拓展产业发展战略空间,形成产业发展战略的巨大合力,提升经济的外向度和产业竞争力。
二:问题昭示挑战
受地域区位限制、国家产业布局影响及历史上地区发展思路博弈变化,湘潭建设“两型社会”也存在不少困难。
从产业发展战略来看,主要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湘潭GDP虽已跨入500亿台阶,但与长沙(2190亿元)、株洲(749亿元)比较,总量仍然偏小,只占三市总量的15.1%。二是产业结构不优。湘潭新兴产业占GDP比重仍然偏低,并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近年来湘潭市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比较迅速,但在经济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湘潭GDP中,邮电通讯、金融保险业、房地产开发业以及社会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所占比重分别只有4.4%、1.6%、2.7%和10.1%,加起来不到20%。社会服务业中旅游业尽管发展势头很好,发展潜力很大,但要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湘潭农业生产水平虽然较高,但加工业不发达,粮猪资源的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湘潭工业虽拥有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型企业,但经济规模并不大,而且冶金、机电、化工这三大支柱产业均存在原材料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企业,有的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而且产品关联度不高,产业链条不长,没有形成产业集群,结构矛盾仍然突出。三是能耗高污染大的产业比重大,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湘潭是一个传统的重工业城市,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产值比重占到了全市规模工业的五成以上,从而使湘潭工业整体资源消耗量大,投入产出比不高。2007年,全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为3.65吨标准煤,居全省前五位。产值比重占规模工业三分之一的冶金产业耗电占全部工业用电的80%以上。此外,庞大的生猪饲养规模和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也形成了较为严重的面源污染。由于长期以来工业生产过程中环境治理投入不足,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难度大,使得湘潭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因此,“两型社会”建设对湘潭来说同样是个严峻的挑战。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看,湘潭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看,由于湘潭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大,农业养殖规模大、种植方式不尽合理,使得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改造传统工业、传统农业任务重、压力大,必须花很大的工作精力和资金投入。从城市群产业发展战略现状来看,近年来,长株潭三市产业发展战略协调不是很好,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产业发展战略趋同现象较为严重,尤其在工业领域,情况更加明显。在工程机械领域,江麓与长沙三一、中联仍有部分产品重合;在轨道交通和风力发电领域,湘机与株洲时代重合度较高;在新材料领域,特别是高性能电池材料领域,湘潭市电化等企业与长沙力元科技产业有重合。而且从目前来看,长株潭三市工业领域的竞争性亦伴随其协同性,产业机构的雷同是造成城市群内部恶性竞争,浪费资源,损耗群体发展动力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在园区布局领域,城市之间也存在相互竞争。湘潭市德国工业园与株洲欧洲工业园,均已引进德国及欧洲中小企业为目标,在项目引进中存在相互竞争关系。而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在资金吸引、项目争取、税费饶让、人才争夺等方面具有难以震撼的优势。株洲的经济总量比湘潭市多200多亿,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优势亦比较明显。湘潭作为改革试验区,必须重视与长、株二市的发展错位与项目协作。
三:未来重在把握
我们认为,湘潭在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中产业发展应遵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两型产业”为核心,立足于本地区产业发展的现有基础,突出项目建设,提升产业持续发展能力的总体思路。突出先行先试,注重改造提升,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突出自主创新,大力发展新兴、高端产业;突出产业协作配套,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构建“两型产业”体系。产业定位取向应重点考虑:一要打造精品钢材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矿山装备等支柱产业集群,努力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省内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出口基地以及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配套基地。二是要全力发展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打造长株潭城市群的高技术研发孵化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集群。三是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物流业,重点将九华物流园建设成省级综合性物流园区。四是要大力建设以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泉塘子现代农业生产基地为示范点的新农村建设工程。对此,我们有以下建议:
1、编制好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规划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必须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一要突出规划的全局性,也就是说湘潭的产业规划既要以长株潭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规划为基础,立足于城市群整体发展的需要来统筹基础产业项目的布局和建设,又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立足于湘潭自身产业配套的特色和优势,避免区域内自成体系和重复建设等问题。二要突出规划的协调性。既要协调好与长沙、株洲支柱产业、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同时也要协调好湘潭自身产业之间的分工与联系,构建合理的产业空间结构。三是要突出规划的长远性。要认真研究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准确把握产业的升级方向。如基础产业项目要考虑整个城市群长远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新上项目必须充分考虑到投产以后对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要求。
2、大力推动产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
从发达国家发展历史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工业化是充满矛盾的。我们要缓解甚至消除这种矛盾,就必须走出一条与传统工业国家不同的发展路子。因此“两型社会”建设的根本途径在于推动新型工业化,当前应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两型产业发展。一是优化产业布局。结合主体功能分区,加强产业引导,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建设专业化园区,打造形成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节能、减污、降耗和增效为目标,加快冶金、建材、电力、化工等传统产业循环经济和信息化改造,发展精深加工,提升技术含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制定并落实落后产能强制淘汰制度,关停一批“两高”产业和“五小”企业,特别是对湘江沿线的企业,要集中治理,限期达标。三是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国家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快火炬创新创业园等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打造湘潭九华IT工业园、湘潭风电产业园和湘潭新材料工业园等特色专业园区,形成IT产业、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和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四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市委、市企业《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大力扶持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业、现代金融业等重点生产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以九华、步步高为代表的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旧城改造、精品旅游线路等项目建设,打造全国知名的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
3、强化项目带动战略,促进产业持续发展。
两型试验区的产业项目建设,总体上要以“两型”产业为轴心,重点谋划一批对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带动作用强、产业关联度大、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产业项目。一是要建立完善全市“两型社会”建设重大项目库。围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城乡统筹等重点,继续策划和包装一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确立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进入省里相关规划和国家笼子。二是要优化产业项目布局。冶金、建材、机电、化工产业,虽然部分产品是具有高耗能、高污染的特点,但仍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产业。对湘潭来说,仍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两型社会”建设不可能取消这些社会必需的传统产品的生产,也不可能一窝蜂去搞高新技术产业,而应从体制、机制和过程整合上去解决这些传统产业和常规技术的更新换代问题。一方面要根据产业升级的方向,多上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项目,推进余热发电项目、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功能区的定位,优化区域布局。重点处理好“八大产业基地”和“五个主题园”的项目布局。
4、把握主攻方向,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突出抓好冶金、机电、新材料、化纤纺织等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及拉长产业链条的研究。扶持优势企业,做强产业优势,充分利用湘钢的资源拉长产品加工链,利用湘机的电机电器成套技术和品牌优势裂变成新的大企业,利用九华汽车基地发展相关配套加工业,提升产业产品结构,提升产业关联度,拉长产业链,实现工业发展的良性循环。积极引导和支持民资、外资,大力发展与大企业、大项目配套的加工业。
湘潭地区是我国工业发展的的主要和重要地区,在两型社会中湘潭地区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它的发展带动了全省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