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战略管理培训 / 战略管理培训:分析宏观经济形势的诀窍

战略管理培训:分析宏观经济形势的诀窍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战略管理培训

现在报纸、网站上有很多有关宏观经济分析的文章和报告,国家统计部门、人民银行和有关部委也定期或不定期地公布一些宏观统计数据。但我们可以发现对不同的数据、对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现象,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解释。我要讲的问题的是如何去看这些文章和报告,如何解读宏观经济形势数据。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体会,与大家分享,以便为大家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提供一些帮助。

  一、什么是宏观经济问题

  现在宏观经济形势这个词用得比较多,甚至有些滥用的情况。比如,国企改革问题,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就业问题,产业结构的提升问题,经济过热问题,物价问题,依靠技术进步发展经济,这些都是我们经常研究的问题,这些都是宏观经济形势问题吗?

  首先,国企改革不是宏观经济形势问题。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问题,具体说它应该是一个体制转轨问题。国企改革是中国经济的特殊情况,在其他体制转轨的国家如东欧、前苏联也有这种情况。过去在国际经济学界,很少有人研究国企改革问题的,现在有一个新兴的经济学科叫转轨经济学,就是研究转轨问题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都是在特定的体制环境下运行的。对宏观经济形势运行来说,国企改革是一个外生变量,是一个长期变量。由于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剧烈的体制变化,国企改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就格外关注它。但有一点需要明确,国企改革本身不是宏观经济问题,只是我们分析宏观经济形势要考虑的外在因素。比如“非典”本身也不是宏观经济问题,但我们在分析2003年宏观经济形势时,又必须将它作为重要的外部因素来考虑。

  再者是关于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更多地是研究经济发展问题、经济运行质量问题,也是一个长期问题。例如,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结构档次、提升技术含量,这些问题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经常研究和分析的。从学术分类上看,经济结构调整实质是一个资源配置及其效率问题,对经济运行有长期的影响,界定着经济的长期走势,但是,严格地说,其本身也不是宏观经济形势问题。

  那么,什么是宏观经济问题呢?首先,宏观经济更多地是一个经济的短期波动问题,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人员更加关心的是波动的起伏,研究这种波动是否与经济的长期走势有大的偏离。据测算,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率在9.5%这样一个水平,如果宏观经济对其有向下偏离,就是经济过冷;如果向上偏离就是经济过热。宏观经济是国家队全国经济形势的一个深入理解,在分析宏观经济时,要注意它的发展形势。

  归纳起来分析,所谓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就是用一个经济逻辑框架,把一些宏观经济总量指标作为变量,来研究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寻找产生波动的原因,并与GDP建立一个总量关系,数学上叫函数关系。这样的话,我们就能知道,经济为什么波动,也可以预测这样下去的结果是什么,可以预测下一季度、年底、明年的经济走势。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宏观经济的问题所在,就可以运用一些手段来调控经济,这就是所谓的宏观调控。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也是这样的思路。这就是宏观经济形势的关注点、出发点,以及它所研究的内容。

  二、观察宏观经济的不同视角

  所有搞宏观经济的人,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一般的研究人员,他们的基本分析逻辑都差不多,但是实际上他们对宏观经济的认识并不一致。面对同一的宏观经济形势,有人认为是过热了,有人认为没有过热。还有人认为我国目前存在通胀的现象,也有人讲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他们之间的分歧很大,莫衷一是,中国经济学界是这样,美国也是如此。所以有人就说,有N个经济学家,就有N+1个观点。这为什么呢?

  其次是宏观经济分析人员自身的因素。为什么会产生波动呢?虽然经济学家都是以凯恩斯的理论为依据,但他们对现实的理解不一样,感受有所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就有所差异。也有些经济学家之所以提出不同的观点,纯粹是为了标新立异,有意给人造成与众不同的印象,致使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我认为这是学术界中的不正常的现象,说明经济学界有些浮躁。这样的标新立异,不值得效仿。

  三、如何解读宏观经济数据

  按照企业的主流理论,也就是按照凯恩斯的这套理论,如何解读宏观经济数据呢?宏观经济数据有很多,我们如何从众多的数据中看出问题来。我们可以测试一下,看大家能不能不看别人写的文章和报告,只以宏观经济数据,就可以写出一篇宏观经济分析报告。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说明已经达到了能够解读宏观经济数据的水准。这是个很好的训练方法,希望大家能够试一试。

  (一)总需求

  总需求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GDP,这个指标在中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实际上理解GDP这个指标并不简单,首先这是一个总需求的指标,同时也是一个总供给的指标。GDP到底是什么就看我们怎么去解读了。按照凯恩斯理论,GDP就是一个总需求的指标,观察GDP就是观察需求总量的变化。GDP等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它们分别对应的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国外需求(出口)等。这三种需求在现实中究竟用什么指标来衡量呢?

  其次分析投资需求。投资需求比较复杂一些,它包括:

  (1)生产设备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大部分属于生产设备投资;

  (2)房地产投资;

  (3)库存。

  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主要反映生产设备投资。与消费需求不同,投资需求的波动是非常大的。我对中国宏观经济景气的观察,就比较关注这方面的数据。它的波动在10%到20%的范围,消费需求波动一般仅是1%或2%。对于大国经济来讲,投资需求的波动是造成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中国经济波动基本是由于投资膨胀所引起的。投资需求波动,一是固定资产波动;二是房地产投资波动;三是库存波动,库存的变化更大。美国国家经济局非常关心库存的变化,因为它最能说明需求的变化。库存突然增加,说明厂商对市场看好。未来向好,就增加库存;未来看淡,就减少库存。现在中国也有人关注库存,但目前没有一个好的指标来反映库存的变化。

  第三类指标是出口和净出口。出口和净出口反映的是国外需求。出口实际上与世界经济周期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与国家之间的贸易政策、汇率等有关。影响出口的因素很多,也比较复杂。在整个宏观调控系统中,出口对一个国家来说,既是一个内生的变量,也是一个外生的随机波动的变量。上述指标均为需求指标。
(二)总供给

  反映总供给变化的主要有这样一些总量指标:如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第三产业总产值、进口总额等。总供给是一个长期的指标,从本质上,它的变化没有需求变化快。

  影响总供给变化的因素:

  一是积累。

  生产增长靠生产能力的增加、靠资金的积累。资金积累分三个方面:

  (1)企业自有资金;

  (2)银行信贷;

  (3)上市IPO融资。

  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什么这么高?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积累率特别高,中国的国民积累率近50%。中国人有较强的储蓄倾向,储蓄率就比较高,不像美国,美国的储蓄率不到10%,收入100元,储蓄不到10元,而中国人收入100元要储蓄40?D50元。储蓄率高对大量积累资金提供了条件。这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是劳动力。

  中国的劳动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素质,都是比较好的,不谈文化水平有多高,但从勤奋这点讲,比墨西哥等拉美国家要好得多。同时,中国的劳动力价钱还比较低,这也是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三是技术进步。

  中国在这方面最差,技术进步不足也可能成为制约今后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从总供给的角度讲,无非是以上这些因素。

  目前经济界正在讨论,中国的总供给是否正在发生变化的问题。

  (1)积累率的变化。

  未来积累率不可能继续维持在高位。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老人主要是花钱的,年轻人是存钱的,因为老人收入少,为了养老、看病等,要花费过去的积蓄。

  (2)现在的年轻人与前几代人的观念不同,消费习惯也不同。

  以前人们更多的是偏好于未来消费,增加储蓄;现在的年轻人,更多的是偏好与当期消费,减少储蓄。

  (3)劳动力成本上升。

  过去,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很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出现了上升的趋势。

  如何判定经济运行状况呢?如果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二者如果平衡,说明经济运行处于良性运行状态,经济比较稳定;如果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那么就是经济过热;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那么就是经济过冷。

  (三)价格总水平

  我们前面分析的指标都是事后的统计指标,在统计学意义上,总需求与总供给是恒等的,也就是说在实际交易结果分析,是无法直接观测到总需求与总供给是否平衡的。怎么办?这就要看价格总水平。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价格总水平反映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状况。如果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价格上升;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价格下降。价格指标反映了供需的平衡状况,如果价格稳定,一般来讲,经济稳定;价格总水平持续上升即通货膨胀,表明经济过热;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即通货紧缩,表明经济过冷。这就引出了第三类宏观经济指标即价格指标。反映价格总水平的指标有:

  (1)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主要反映零售商品的价格,代表性商品有200多种。

  (2)消费价格指数。

  除了商品外还包含有服务,但商品样本数较少,大概有30多种。

  (3)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主要是包括原材料如钢材、水泥、石油等的价格。

  (4)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最综合、最全面地反映价格总水平的变化,但是GDP平减指数有个问题,计算比较复杂,有较长的时间滞后,在国外,一般来说,一年以后才能公布出这个指标。这个指标中国从来不公布,都是学者自己计算出来的。
(四)货币指标

  货币指标包括利率、汇率、货币量。货币指标实际上反映了资金市场的变化情况。刚才讲的都是商品市场的情况,实际上,还有一个市场是货币市场。通过这个市场可以观测经济运行状况。货币市场是一个符号市场,它不能完全反映经济的运行状况,但它会影响经济市场的运行,它具有一个指示器的作用。例如,在目前中国,银行的信贷规模与投资有很大的相关性,货币流通总量与价格也有一定的关联。货币市场对经济的变化非常敏感,所以,美联储公布基准利率为全世界所关注。

  四、如何解读宏观经济政策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这里只能讲个大概。宏观经济政策是企业调控经济的手段。按照凯恩斯的理论,企业对于宏观经济波动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宏观经济政策大致分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分以下三大块:

  1.企业支出、企业购买。

  也就是企业自己能创造需求。比如前几年发国债以增加企业支出,如果把国债用于修路、架桥、修粮仓、搞电力、修基础设施等工程,就拉动了相关行业的需求,再通过乘数效应,拉动社会总需求。再如深圳搞滨海大道、深南大道,这个支出是拉动需求的,市政建路1公里支出1个亿,会增加水泥、劳工等需求。增加企业支出可以刺激经济,减少企业支出可以抑制经济过热。

  2.税收。

  税收实际上也是可以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过热,提升税率;经济过冷,降低税率。这是一个理论上的说法,实际上调整税收政策是一件很麻烦的事,程序很繁琐,一般不轻易采用。

  3.转移支出。

  去年企业就是利用这个政策功能,给农民种粮补贴,刺激农业生产。中国农业前几年一直没有增长,从去年开始出现增长。转移支出还包括社会保障。提升社会保障可以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增加当期消费。近几年企业利用这个政策调节经济多了一点。

  货币政策目前企业采取最多的是信贷政策。例如,这两年中央就是通过房地产信贷政策,紧缩信贷规模来调控经济。增加银行准备金率,我国银行的准备金率从6%提升到8%,对商业银行来说是紧缩银根,这也是控制信贷规模,利用紧缩来调控经济的例证之一。有关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一直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在宏观经济分析的问题上,我们要看清现实状况后再进行分析,以免造成分析的失误。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