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战略管理培训 / 战略管理培训:工业企业营销战略的5种选择探析

战略管理培训:工业企业营销战略的5种选择探析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战略管理培训

身处制造业的民营企业,不甘心总是处于国际价值链的低端,想把自己的资本威力最大化,这是利润主体的本能追求。而国内的市场机会总是毫无规则,投机钻营却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富豪。制造业的老板们辛辛苦苦地张罗着一大摊子的实业,费尽心血地干着革新技术、谋划战略、培植品牌、搞活营销这些“苦力活”,几十个亿的巨大产值所带来的利润,却比不过简简单单地卖几栋楼。工业企业是我国企业的支柱,工业企业的企业营销战略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有力保障,因此要重视工业企业的发展。

  于是乎,实业家不干实业了,企业一次创业成功后攒下的资本纷纷变成了唯利是图的热钱。掀开追逐暴利的面纱,我们看到了工业企业二次创业的众生相:疯狂追逐短线暴利行业的背后,是一颗不甘寂寞的上进心遭遇企业营销战略错乱、赢利模式模糊的打击,本业无望,于是就随波逐流赚快钱。从当初引以为傲的实业家,变成了铜臭味浓烈的投机家,民企们不是甘心堕落,只是无路可走。

  看来,工业企业的二次创业,不再是单纯的事业理想和产业雄心,而是一场能不能找到赢利模式的生死之战:要么坚守本行业,做强做大;要么抽出资金另谋他途罢了,总比煎熬地守着日渐疲累的老产业强。当资本的本性与实业的回报产生严重冲突之际,我们要冷静下来做个清晰判断,留在城内,还是逃出围城?

  本人近几年来立足于工业企业营销战略咨询和营销传播策划,接触了不少的优秀工业企业家,连他们都在感叹被时代抛弃了,成功之后还没来得及享受事业的美好,就冷不丁地陷入到了企业营销战略选择的迷途,二次创业之路成了迷宫。其实不想走,其实很想留,但无情的事实,却让很多企业选择了放弃。在此,本人想与各位工业企业家共同交流一下赢利模式的五种企业营销战略选择,希望对贵企业的二次创业找到相对合适的出路。

  赢利模式战略选择之一:品类创新

  相比国内外强劲对手,成长迅速的工业企业在集体规模和赢利水平方面依然弱小,选择外延式的多元化发展时,一般只有短线的投机运作,否则资金和管理能力都很难跟上。在自己熟悉的行业内,通过技术创新和企业营销战略创新,把企业有限的资源锁定到特定的目标人群、产品、服务方式上面,就能通过这把“锐利”的矛,捅开竞争对手的铜墙铁壁,在某个特定细分市场迅速上位,取得以小博大的突破式发展。

  立足品类创新的工业企业,其实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以前注重交易规模、薄利多销的买卖式销售,现在要转型为品牌塑造和差异化营销,而且之前的老品牌与新品牌之间的资源分配,也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矛盾的管理过程。

  赢利模式战略选择之二:扁平化交易

  品牌沟通的精准化、渠道运行的扁平化,是当今企业营销战略变革的核心内容。初步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企业,必须抓住品牌营销的新机会,让有限的资源可以更好地影响和服务更大范围的客户,降低品牌传播和价值传递的成本,提升服务的及时响应度,增进品牌认同和产品服务利润率。

  扁平化交易,特别是对于那些一直被下游生产厂家控制的上游供应商品牌,简直就是打破藩篱、获取应有利润的绝佳机会。然而,国内目前的电子商务环境刚刚形成,流通量和效率还不能满足大部分企业的强烈渴求,所以渠道创新的重头戏,还得企业自己来主演,不能完全交给第三方平台。作为民企赢利模式的第二种企业营销战略选择,扁平化交易的五个要素配置具体如下表:

  扁平化交易的发力端在渠道,但核心价值的创造则在于产品和服务的交付方式的重大转变。所以,工业企业要先练好企业营销战略内功,然后才能选择更为便捷的交易平台,否则,新创造的交付价值就会被交易平台据为己有,自己白忙一场。
  赢利模式战略选择之三:寡头垄断的破局者战略

  国内的消费品和工业品的两个市场中,国际品牌一般都会占据领先地位,甚至在一些细分市场取得压倒性优势。国内品牌的成长史,就像一棵倔强的黄山松,没条件就创造条件上的开拓精神,是我们工业企业最大的发展资本。叫板国际化品牌,是民企自我突破、也是民族品牌突破的华山险道,再难,也要挺过去。

  从B2B到B2C的典型代表,就是那些一直做OEM的工厂,在出口严重受挫之际不得不转向国内市场,而自创消费品牌、开拓自有渠道的做法也成为主流,在纺织用品、服装加工、家具、民用电器等行业最为常见。广东、浙江的一些营销咨询公司,甚至还特别推出一项服务模块:外销转内销的品牌战略和渠道建设咨询服务。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