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看得见的手”就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国家用经济学理论来干预经济生活的历史,是从凯恩斯开始的。从凯恩斯开始,经济学的研究从微观理论走向了宏观理论,从对个量分析走向了对总量分析,使宏观经济学这个新名词诞生了。
人类社会早在几千年之前就有了哲学和社会科学,但经济学产生的历史却很晚,它是两百多年前才产生的。因为在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时期,是不需要经济学的。
18世纪,英国出现了一位大经济学家,叫亚当·斯密,人们把他称作“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1776年写了一本书,这本书的书名叫《论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分析》,这就是著名的《国富论》。当亚当·斯密写完这本书的时候,他在书的扉页上这样写道:“献给女王陛下的一本书!”他说:“女王陛下,请您不要干预国家经济,回家去吧!国家做什么呢?就做一个守夜人,当夜晚来临的时候你就去敲钟,入夜了看看有没有偷盗行为,这就是国家的任务。只要国家不干预经济,经济自然就会发展起来。”
这本书中阐述了一个著名理论——“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亚当·斯密认为,经济活动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每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最先想为了促进社会利益,他首先想到的是怎么达到自己的利益,都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去做事的。但是当他真正这样做的时候,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引着他,其结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的效果要好得多得多。这只“看不见的手”指的是个人利益,是市场机制,是价格机制。
在斯密思想的指引之下,英国经济得到发展,英国的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然后是欧洲经济的发展,之后是美国经济的发展。斯密的思想统治了资本主义世界150年之久。
到了1929年我们都知道,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了。大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股市崩盘、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工人失业、经济陷入大萧条,然后波及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都陷入经济大萧条之中。人们不禁要问,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哪儿去了。
这时英国又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宏观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凯恩斯在1936年写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就是著名的《通论》。这本书是宏观经济学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凯恩斯认为,那只“看不见的手”解决不了经济危机问题,经济这么萧条,股市这么低迷,失业这么严重,你们没招儿了,而我有招儿,这个招儿叫“看得见的手”,这只手谁都看得见。
所谓“看得见的手”就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企业没钱可以发国债,用以拉动经济,刺激经济回升。在他的书中有这样一个“挖坑理论”的典故,他说:“雇两百人挖坑,再雇两百人把坑填上,这叫创造就业机会。”
大家想,这是在创造就业机会吗?雇两百人挖坑时,需要发两百个铁锹,当发铁锹时,生产铁锹的企业开工了,生产钢铁的企业也生产了;当然,还得给工人发工资,这样食品消费也都有了。等他再雇两百人把坑填上时,还得发两百个铁锹,还得发工资。
他举这样一个浅显的例子,是想说明当一国经济萧条时,企业有招,企业应该出来做事,用这只“看得见的手”,通过发国债的方式把经济拉起来,让经济从大萧条中摆脱出来。凯恩斯的理论果然使西方国家从经济危机中走了出来,并为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30年的繁荣发展。
所以说,国家用经济学理论来干预经济生活的历史,是从凯恩斯开始的。从凯恩斯开始,经济学的研究从微观理论走向了宏观理论,从对个量分析走向了对总量分析,所以宏观经济学是从凯恩斯开始的。
但是,宏观经济学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学科,宏观经济学的问题对于当今任何一个国家来讲,都是一个大难题。所以,关注宏观经济学问题,对我们的国家、企业甚至个人来讲都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