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捕捉】花儿为何这样红?
今年五一前后,随着“五朵金花”的故事相继被本报等各大中央媒体报道,王英杰、王广兰、张玉珠、葛丽玲、严鸿的名字迅速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撼动着中国制造业。令人拍案惊奇的是,盛开于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部的“五朵金花”、平均年龄只有36岁的柔弱女性,竟用纤细的双手,创造出了“中国制造”的奇迹———经她们克服重重难关、主导设计的我国首台4万立方米流量空气压缩分离装置,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外的市场垄断,填补了我国大型空分压缩机产品的空白,改写了我国大型空分压缩机依赖进口的历史,用心血和汗水为“中国制造”树起了一座丰碑!因此,她们荣获了全国五一巾帼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当人们把鲜花和掌声纷纷投向“五朵金花”时,出人意料的是,她们回应的居然是同样的话:“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我们摊上个好企业,企业才是我们成长的沃土,只有植根于这个企业,我们才能发芽、成长!”
采访中,“五朵金花”的代表、“全国先进女职工”王英杰感言:“没有企业的人才培养战略,没有企业舍得花钱为我们创造学习条件,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据王英杰透露,“五朵金花”中,王广兰、葛丽玲、严鸿是正规大学毕业生,她和张玉珠只是中专、技校的底子。是企业多年来搭建的人才成长平台,使她们岗位成才。张玉珠技校毕业后,先是被分配到车间当工人,两年后则考取了企业职工大学,由于成绩优异,被分配到设计部工作;王广兰获得了企业提供的进入东北大学英语强化班的学习机会;葛丽玲接受过企业技术软件方面的专门培训;严鸿在进入企业与美国GE合资的公司培训管理实习后,由于成绩突出被留用。
王英杰说,我们企业就是个大学校,在员工培训方面既舍得花钱,又舍得花时间,还会针对每一个员工进行不同程度的培训。
那么,培训就一定能为企业多创造价值吗?对此,该企业人力资源部部长律国钧是这样看的:“以人为本是需要坚持的核心理念,技术人才对企业来说就是‘命根子’,人才储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培训与不培训哪个成本高?律国钧则引入了一个培训理念———决胜边缘来解释:“烧开水如果只烧到95℃,那你永远只能喝生水。所以,培训的功夫是不是做透了,就看你在工作上是不是真的展现出来。比如,很多公司在做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培训时,依然采取泛泛地讲课、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样的东西当然无法深入人心。不培训肯定成本将更昂贵。因为人力更多的是成本,只有通过培训才可能将其变成资源。而且,人才的培训速度和企业的发展速度要协调,它就像汽车的两个轮子,任何一个转得过快都会使汽车偏离方向。”
近两年,沈鼓先后与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将知名学者、教授、优秀讲师请进公司,给员工传授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同时让员工“走出去”参加社会培训,自1996年以来,该企业先后派送40多名员工到重点大学进修硕士,带薪学习。
此外,他们还组织实施了“名师带高徒”和“师徒结对”计划,通过技术比武竞赛、多媒体教学等新老手段培养人才。
如今,沈鼓的2880名员工中有6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高级工程师200多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30人。在“师徒结对”中,一些徒弟甚至已超越了师傅,成为生产、技术、营销、管理岗位上的骨干。正是这些充足的人才储备,为沈鼓提供了科技创新的强大源动力,构筑起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培训师吉宁博士专家评说】赢在培训
“五朵金花”的成功及成长经历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有可能赢在培训上。如果企业不舍得在员工培训上投资,如果企业不去想方设法为员工创造学习、充电的良好氛围和机会,那么,“五朵金花”即便再有主观努力,也会因知识和技能的欠缺而难有今天的成功;同理,没有“五朵金花”的成功,也就没有今天企业的成功。也就是说,企业当初在员工培训上投入多少,今天,员工就会在工作中反馈给企业多少。在这方面,沈鼓的经验便是最好的例证。
据沈鼓党委工作部部长刘超伦介绍,该企业在员工的培训上不仅舍得投资,而且还有一整套考核管理措施:一是把员工培训工作列为企业经济责任考核项目,对季度计划实现率、年度计划兑现率、学员成绩合格率、办学管理到位率等,都规定了量化指标,由沈鼓经济责任制小组和培训中心进行考核;二是制定了“教学计划审批制度”,保证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是实行教育培训项目负责人制度,把培训项目分解落实到人头,同时跟班考核培训效果,并把培训效果与项目负责人的奖金、评先、下岗等结合起来;四是实行严考试、考核和奖惩制度,每个培训班(讲座除外)结束后,都要由培训中心命题,并组织严格的闭卷考试,对考试不及格或违纪人员免发当月或下月岗位工资,补考仍不及格者下岗参加离岗培训,再竞争上岗,对学习成绩优秀者给予奖励。
此外,他们还采用交流、竞赛、师带徒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促使并吸引员工学技术、练技能。自1990年起,每三年一届的技术工人岗位技能竞赛如今已举办了四届,每次竞赛前,企业都要对员工进行约半年的技术培训,对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员工给予住房、出国考察、晋升工资等奖励,从而激发了员工学技术、练本领的热情。5年来,通过竞赛,先后有85人获得奖励,有11人获得省市竞赛第一名、技术状员、技术大王等荣誉称号。
从“五朵金花”的成功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企业只有真正愿意将员工企业培训工作提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并淡化培训的“福利色彩”,把员工培训当作一种投资行为,才会获得培训的价值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