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创造价值和实现盈利是商业活动的最终目的,这是没问题的。创造价值这固然不必说。盈利,我们靠什么呢?持续盈利,我们靠什么?
有人说是,产品。有人说是靠生产运营管理。……也有人说靠所有的要素。其实,靠商业模式。产品只是任何一种模式运行后的必然的成果。生产运营管理也只是商业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实现条件之一。靠所有的要素,如人,财,技术,关系等等,这种笼统概括的说法,只能说是未能真正深刻看到商业活动的本质。只有用一种首尾贯通、始终相连的“珍珠链”把对自己最合适最有用的“珍珠”按着一定方式组织起来,才能保证我们持续稳定健康地营业和盈利。这样一种适应社会环境、满足客观条件的商业活动方式就是商业模式。现实情况下,不存在唯一的商业模式,多是千变万化、争奇斗艳的诸多商业模式在上演鲜活的舞台剧。
中国式管理:商业模式可以包括客户价值创造和主张,盈利构造(包括收入介质、交易方式和计费方法),关键资源和能力(人员、技术、产品、渠道、联盟、品牌),营销推广模式(STP4P、创意、引爆点),员工价值、顾客价值、企业自身价值、社会价值,合作模式(价值网络、合作伙伴),关键流程(运营和管理流程),财务状况等等。
中国式管理:商业模式的设计与执行完成之后更多考验的是企业的运营管理和市场运作能力。商业模式也是一种哲学。所谓做事就是做人,做企业也好比是做人,接人待物的学问那是处世哲学。放到商界,那便是商业哲学模式。
中国式管理:思之于内,便是思维。成之于外,便成行为。任何完整的模式既是思维模式,也是行为模式。或者说是既包括思维模式,又包含有行为模式。如果化而小之,一个真正的商业哲学模式应该是具有:战略—战术—策略的竞争模式、盈利模式、决策与领导模式、行为模式、现金流模式、组织模式、利益形成与分配模式、应急响应模式、资本运作模式等等,还有战略指导下的系统构建能力、背后先进与时俱进的理念等。
如今,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最近十年,中国式管理:商业竞争的“市场考察标准”已经从产品或服务的方面、运营管理能力、价值链竞争等方面的竞争转向为商业哲学模式的竞争。现代我们这个商业社会正处在“链式管理、非线性管理”时代,企业被越来越多地放到更加广阔而深邃的商业网络中来考量其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几大链条(物链、人链、资本链、信息链、关系链、价值链等)已经把企业稳稳地或者死死地网在其中,中国式管理使得每个企业成为商业世界中的某个节点。全球化、一体化的自由商网,把现代企业几乎是一网打尽。众所周知,“快鱼吃慢鱼、小鱼吃大鱼”的商业现象,这就是现代商业社会的非线性特征,使得我们在测度和预期某些行业、某些企业的商业增长是都必须考虑到非线性原则。不管是链式管理,还是非线性管理,其实都是要求企业实时提升自身商业哲学模式的竞争能力。如今企业安身立命、克敌制胜的必备技艺,必定是能够展现企业良好的全面素质和强大综合实力的商业哲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