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文化素养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我国知识产权工作最大的亮点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制定并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大战略部署。2008年6月5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时正值金融危机前夕,我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转型压力,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对于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从“十一五”后半期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情况来看,整个社会、特别是企业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大大提升。
“对于有战略眼光的企业而言,知识产权是机会,而不是负担。”
贸易保护主义阴影下,中国企业在自主创新和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如何应对?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李玉光就此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达了上述观点。
受金融海啸影响,全球贸易保护再次抬头,而知识产权保护则是常用手段之一。李玉光详解了知识产权“出牌招式”的变化,并透露,针对中小企业普遍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技能的现状,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倡议专门推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工程。
政策试点也在密集推进。前不久,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广东省企业签订了知识产权高层次战略合作关系。据李玉光介绍,目前在广东顺德等地进行的产业创新改造成效显著,下一步还将进行其他试点。
知识产权纠纷上升属正常
《21世纪》:在全球金融海啸影响下,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可能将有所增加。上海市已经决定,在今年6月前制订发布《上海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指南》,提供相关专利诊断等服务。国家在这方面的统一安排是怎样的?
李玉光:在去年金融海啸发生以后,随着经济的收缩,我们也在关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具体情况还有待监测进一步数据。
应该说,在危机到来之前,一些知识产权纠纷案就已经存在上升趋势,国内专利申请量在2007年、2008年增速持续上升,2008年国内申请已占到发明专利类总量的60%-65%左右,剩下的35%-40%才是国外发明专利申请。
国内专利申请的猛增,很多是在为自己走向国际市场做准备,申请数量多了,自然就会产生一些新的专利布局,出现一些潜在的矛盾。
因此,上海或者是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特别是涉外案件增加,不足为奇。或者说,没有这场金融海啸,这些案件依然会增加。
至于危机影响下,部分利用知识产权打贸易保护牌的个案应该是少数,需要具体分析应对。
《21世纪》:如何应对这类个案?
李玉光:面对知识产权纠纷案增加的现实,作为主管部门,首要态度肯定是坦然面对,总体看,这并不是一种扭曲的或者不正常的现象,今后还可能继续增加。
其次,通过这些案子恰恰证明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第三,作为企业也要坦然应对,如果你不应对,那就等于承认是一个违法者。
第四,在法律上,我们要针对具体的企业状况,多做探讨研究,及时应对。
作为行政主管部门和法律执行部门,要做到公平、公正,不管案件涉及方是中方还是外方。
作为企业,关键是如何更好地避免产生更多纠纷。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全国建立了知识产权维权中心,现在已经有46个城市建了,支持知识产权权益人维权,今后还要增加到100个。
《21世纪》:对于国外一些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指责,你如何看待?
李玉光: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指责是没有意义的,它是一个法律问题,是私权,只是在产生纠纷的时候才有意义。关键是要能够采取法律行动,这个才是主要的。
比如中国企业到国外参加会展,商品被查抄,这就是问题了,我们要分析、界定清楚具体的知识产权归属,这样才有意义。笼统地指责中国参展企业很多都是假冒产品,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建设实施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21世纪》:当前国家提出“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的发展战略,和“调结构”紧密相关的就是企业自主创新。作为和自主创新密切相关的主管部门,你的建议是什么?
李玉光:首先在国家层面,在企业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后国家发展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知识产权战略,这是企业工作报告中,首次把知识产权战略纳入到国家发展三大战略中来。
对企业而言,相应地也应把知识产权作为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通盘考虑,这是最重要的。
企业应该在如何把知识产权纳入整体经营理念方面重点考虑。在这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也在通过培训、研讨会等措施,帮助企业提升意识。
其次,在科技研发方面,企业应该更多展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这直接关系到企业核心技术的保护和发展。
《21世纪》:国家知识产权局今年的工作规划中提到,要启动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试点工作。能否介绍一下相关工作进展?
李玉光:试点工作是让各地推荐、申报纳入试点的企业,一旦纳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对他们进行对口帮扶,具体形式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技能培训,具体事务调研、研讨等。
《21世纪》:在资金和政策方面,比如税收、工商信用等联动方面,会不会有进一步的措施?
李玉光:现在和税收还没有联动,如果真涉及到联动,需要国务院统筹安排。这当中还要注意到,如果一搞知识产权就和税收联在一起,就不是真正搞知识产权了,企业可能只是为了借知识产权减税而已。而知识产权实际上给企业带来非常实在的战略利益。
《21世纪》:怎么看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李玉光:目前我们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是缺乏足够重视的。而这些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其自主创新中存在严重的知识产权问题,诸如知识产权意识总体低下、知识产权创造水平低下、知识产权管理薄弱等,相关融资服务平台缺乏。
对此我建议在制定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把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列为重要组成部分和专项子战略,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并制定实施一系列的专门促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企业公共政策。这当中包括建立相应的信息服务平台、落实财政金融支持措施等。
另外,在目前扩大内需形势下,对于农业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也要格外重视。当前随着农民工返乡,乡镇企业得到重新强调,在这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再重复以前那种低素质的农村创业过程,而是一开始就有一个高起点的运作。事实上,随着农产品内外贸易的加强,这也是很必要的。
研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21世纪》: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广东省确定了知识产权高层次战略合作关系,将共建知识产权转移及运用体系,支持广东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机制等。而近年来广东省确实把产业转移升级作为重中之重,今年双方的合作框架,将如何展开?
李玉光:目前广东省知识产权局正在制定实施方案。
我认为,今后在以下几个方面会走得比较靠前,一个是帮助广东的企业转型,就是怎么朝科技型企业、或者是科技性含量更多的企业转变。
这个工作在广东去年已经做了一些试点,比如把外观设计、创意产业作为广东传统产业转型的一个切入点,在佛山顺德开展试点。
众所周知,顺德以白色家电著称,特别需要外观设计这种转型;并通过这种外观设计来建立一种基地模式,培育更多的设计企业,包括创意公司在广东开展工作。
信息的帮助也很重要,在广东我们建立了很多知识产权数据库,让当地企业可以及时查询到知识产权在全球的分布及运行情况,避免在创新过程中的重复劳动。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粤港澳合作,这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在推动香港、澳门和广东方面开展更有力的合作,主要是在市场运营、知识产权文化方面进行。
《21世纪》: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地方企业陆续进行了一些政策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作为一种新的贷款模式已在上海浦东新区试点。这项政策在不久的将来会否推广?
李玉光:目前质押工作在各地都在开展,这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下的功夫比较多,比如如何评估一个知识产权,包括这个知识产权的可靠性、有效性等,都是知识产权局重点关注的方面。今后地方的探索面会越来越广。
《21世纪》:下一步会否出台统一规范政策?
李玉光:能不能形成一个统一规范,我们还在研究。因为这主要涉及银行的问题,银行以什么态度、什么条件来看待这种质押。目前看,各个银行、各个地区还没有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