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期策略会6月23日在重庆洲际酒店召开,本届投资策略研讨会聚焦于2011年我国经济与证券市场,将就下半年宏观经济形势、行业投资策略与资产配置等议题进行研讨与交流。
首先是基本判断。到2012年甚至跨越2012年有覆盖整个经济的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时候,我们特别倾向于“后危机”三个字表达我们对2011年以及未来几年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看法。“后危机”在词典中并不等于“危机后”,危机后是周期性的表达,主要由危机发生,伴随着危机我们有如下区别,危机前、危机中、危机后。但是在今天,我们所表达的“后危机”概念主要不是这个意思,后危机实际上表现为八个字方面的基本特质,“前四个字就是“旧患未除”,造成此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和病根。
另外四个字“新忧又至”,这又是我们当前最大的麻烦,“新忧”就是在这个危机中表现传递的信息非常危机,来得快去得也快。反过头来看去得的快主要背景就是各国企业有大量的措施应对这次危机,如同下了猛药。危机过去之后,这些注入的猛药要通过各种渠道释放出来,我们感受到通货膨胀的强大压力,一防范是旧患未除,一方面是新忧又至,所以所以今天面临很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也就是2011年到今后一段时间里,我们一方面表象对经济有可能下滑的危险,同时要全力应对通货膨胀的压力,这是一个总体的概括。
因而在2011年甚至整个十二五期间整个经济四大主题或者基本任务,可以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概念但是不停留在抽象的定义上,而是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
第二个,调节居民的收入分配。这不仅是当前经济的重大问题,而且是社会面临的重大的现实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仅应该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第三个是推进节能环保,第四是推进城镇化。
这四个方面的任务构成我们当前的主要取向。我们2011年以及十二五期间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有几条,在目前的世界上可以说看得逐渐清楚。
第一条,财政政策正趋向于稳健。在2011年刚开头的时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文件已经表明今年的经济政策的主要的目标已经有倒增长过渡到逐渐向防通胀加以转变。对宏观经济的选择而言,自然就会逐步向稳健当中推进。因而财政意义名以上积极,但是实际上正处于转折期,就是扩张性的逐步向中性的或者稳健的转变。其实就此而言,我们是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是可能很快记得上一次宏观经济的转型,我讲的是2003年到2005年期间,这张图大家很熟悉,这是上一轮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关财政赤字,那时候我们还在消灭财政赤字,但是下半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吸纳了不少,很快做出实施金融财政政策的决策,但是经过几年,由99年、01年、02年到03年开始,事实上中国企业就已经开始实施金融财政政策的,即便选择这样的政策,当时宏观经济形势的名称仍然是积极的,而没有立刻选择要实施稳健,而在是金融财政积极的政策下逐步下降的选择,所以以积极之名行稳健只是。
第二个,建设国债。这些蓝色的部分,其实从2003年开始,每年增发的长期国债已经处于下降的态势,但是也是直到2005年宣布改成稳健财政政策。
这次也是如此,请大家注意,这次宏观经济形势的调整,积极财政政策从2008年开始,当年在财政政策的现在上,首先是减税,减税2800亿元,包括内外资,以及降低房地产税收,所以当年是1240亿元的减少税收。当年的扩张力度也非常大。2009年减税6666亿元,同时2009年增长公共投资5038元。一方面减少,另一方面又减少。2011年就开始政策调整,2011年谈到企业实施什么样的财政减税政策的时候,我们给大家列的清单项目部多,2010年就是巩固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政策,这是2008年来又继续实施。第二个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7.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继续执行各项未到期的税费减少政策。2010年增支5722亿元,也就是4万医投资是用中央企业投资1.18万亿元,严格说中国企业没有拿出4万医,只是用1.18万亿翘动了4万亿的投资。2008年增加1040亿,2009年实际上增加的投资额有所增长。这是严格控制在2008年所圈定的投资规模的范围之内,而没有有所实时增长。同时2010年增加5722亿元的投资有严格用途。
把2008年、2009年、2010年三年宏观经济形势的举措做了梳理之后,实际上我们也看到宏观经济形势的转向调整,早在2010年就开始了,因此2011年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仍然处在金融政策项目稳健政策的过渡过程当中。
今年,尽管名以上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选择,但是实际上逐步向稳健的轨道推出。
第二条,宏观税负可能继续上升。请大家看这张图(非规范的企业收入格局),这图是我们研究领域特别记住的问题,大家重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是高还是低,究竟是多少,大家知道宏观税负的计算方法,其实不同的人和不同的部门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报出不同的数字,为什么这样,是因为中国企业收入的结构和其他国家相比比较复杂。这张图是根据2010年的数据总结的,2010年,整个中国企业向企业居民所收取的这种税收和收费的渠道,起码可以有从六个方面看。第一个渠道,大概是74000多亿,是这样的概念,但是整个企业收入的总规模中只有53.2%。第二个渠道是一般性的非税收入,在整个8300亿当中,还有不叫税收的企业收入项目,比如说各种费用,比如说教育费附加,还有各种企业的收费等等,这块收入占到7.1%。第三个收入就是各种企业性基金,企业性基金我们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把土地出让金包括在内,另外一种说法是把土地出让金单独拿出来不参与计算。企业基金大致是6千多亿到全部收入的4.8%,土地出让金去年是29000亿,占到全部收入的21.1%。另外还有是缴费收入,社会保障缴费收入,去年收入18000亿,占到采捕财政收入43%。去年有关企业税负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个字,一个是国家总局发出的数字,第二个数字是财政部发出的数字,第三个数字是来自全国的统计数字,这三个数字同时报给大家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34.5%是什么情形呢?那就是说关于中国宏观经济税负的统计颇为复杂,而且之间的差距相当大,原因无非在你企业税负统计的口径是宽还是窄,如果取中口径再以上企业的非税收入,两者就是20多亿。当把所有的非税收入全部加起来就是13万,占GDP比重达到34%。
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不是2011年,2011年是我们研究的基础,我们想说的下一步2011年将出现怎么样的态势。2011年中央财政超收的局面,在2011年恐怕也难以扭转,什么是“超收”?大家编制企业财务报表的时候有一个统计指标,当与去年的统计数字做比较的时候会有增收的概念,公司比去年的实际收入增收多少,当你和公司当年的预算做比较的时候就有另外一个指标,说今年的收入计划比预算指标多了多少,这个多在我们的宏观经济概念中就称之为“超收”,和去年相比的称之为增收。2010年中央财政超收4411亿元,为什么出现如此大的超收?主要原因是每年的财政预算数字和实际数字有很大的差距,比如说2010年的企业预算报告中计划财政收入8%,实际上达到了21.3%,这样构成了财政超收的基本原因?财政超收计划远远超过预期,主要有外贸出口规模的增长,达到34.7%,远远高于8%,所以有2865亿元的超收。林外就是汽车销售量,增长速度达到32.3%,由此有1285亿的增长。无论怎么样,我们看到“超收”的额度非常高,而且已经形成了一种怪现象。
第三个判断,相对比较细致,就是转变经济发展的要求,挑战财政税收。
面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调整方式的很重要时期就是收入分配与挑战。中国收入分配问题趋于严峻化,之所以有这样的情形,其实我们说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说我们收入分配的差距拉到怎么样的定位,更严峻的事情更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面对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我们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加以调整。面对收入分配面前,目前企业难以有较大的作为,之所以难以作为,无非是因为在中国目前没有建立一套再分配的机制,也没有形成一套再分配的适用手段,我们总是用基尼系数判断一个国家,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两个不同的环节,当中国基尼系数达到17%的时候可能是最终的数字,实际上在中国的再分配的条件下所形成的,如果大家观察一下欧美的基尼系数的时候发现,他们和我们的收入相差无几但是分配之后基尼系数相差就非常大了,这是有一系列的原因,这个我们不去探究,我们只说当前只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中国要建立起再分配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