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意义
便于消费者识别商品的出处。这是品牌经营最基本的作用,是生产经营者给自己的产品赋予品牌的出发点。现在市场上,特别是在城市的超级市场中有众多的同类农产品,这些农产品又是由不同的生产者生产的,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的时候,往往是依据不同的品牌加以区别的。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同农产品的品质差异相距甚远,即使有两种品牌的农产品都能达到国家相关的质量标准,甚至符合绿色食品标准,仍可能存在很大的品质差异,如风味、质地、口感等。这些差异是消费者无法用肉眼识别的,消费者也不可能在购买之前都亲口尝一尝。所以,消费者就需要有容易识别的标志,这一标志只能是品牌。
便于宣传推广农产品。商品进入市场有赖于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推广,依赖于商品实体的品牌是其中一种宣传推广的重要媒体,而且它是不用花钱的广告媒体。商品流通到哪里,品牌就在那里发挥宣传作用。品牌是生产者形象与信誉的表现形式,人们一见到某种商品的商标,就会迅速联想到商品的生产者、产品质量与特色,从而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因此,独特的品牌和商标便很自然地成为一种有效的宣传广告手段。
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要承诺产品质量,这有利于建立稳定的顾客群。品牌标记送交管理机关注册成为商标,需要呈报产品质量说明,作为监督执法的依据。这样,品牌也就成了产品质量的象征,可以促使生产者坚持按标准生产产品,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兑现注册商标时的承诺。如生产者降低产品质量,管理机关便可加以监督和制止,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当某种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良好印象后,可形成持久而稳定的购买。一个成功的品牌实际上代表了一组忠诚的顾客,这批顾客会不断地购买本企业的产品,形成企业稳定的顾客群,确保了企业销售额的稳定。
实施产品品牌战略,可以维护专用权利。品牌标记经过注册成为商标后,生产者既有上述保证产品质量的义务,也有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商品注册人对其品牌、商标有独占的权利,对擅自制造、使用、销售本企业商标以及在同类、类似商品中模仿本企业注册商标等侵权行为可依法提起诉讼,通过保护商标的专用权,来维护企业的利益。
充当竞争工具。在市场竞争中,商品标记成为商标以后,不但具有维护专用权利的防御性作用,而且还有充当竞争工具、攻击竞争对手的进攻性作用。这一作用已经逐步被现代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所认识和重视。例如:名牌产品借助于名牌优势,或以较高的价格获取超额利润;或以相同价格压倒普通品牌的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在商品进入目标市场之前,先行宣传品牌和注册商标既可防止“抢注”,又可以攻为守、先声夺人,为商品即将进入目标市场奠定基础。
以上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品牌在现代营销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品牌的出现,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推动各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个好的品牌可以带动一个产业,也可以富裕一方农民。
二、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现状
近年来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创立了部分农产品品牌,也涌现出了一些农产品名牌,但是农产品品牌化尚处在起步阶段。其主要特征是:
农产品中名牌产品数量不多,名牌农产品还未形成开发规模,经营分散,缺乏市场竞争力。虽然有的产品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但都未形成拳头产品,规模不够,市场优势不足,不少只是“珍品”、“贡品”、“礼品”,未能产生名牌效应。
传统产品多,积极开发不断创新的少。在现有的农产品中,传统产品要占相当大的比例,有些传统产品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其特色正在逐渐弱化,有些品质下降、退化。
“原”字号产品多,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有些产品只经过简单的初加工,而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系列加工的不多。农产品的加工增值不够,形成了“一等原料,二等加工,三等价格”的局面。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缺乏品牌和品牌经营意识。目前许多农业生产者经营的核心不是品牌而仍然是农产品,缺乏品牌形象实力的营造,将品牌打造成名牌的意识不强,不能有效地开展品牌经营。国内有些较知名的农产品牌子都是以地区来命名,这都是些大而统的牌子,而且品质参差不齐,鱼龙混杂,被盗用和假冒的情况也十分严重。品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质量的集中表现。没有系统的品牌经营策略和措施,也就不可能创造出名牌农产品,无力获取由名牌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二是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内容少,千篇一律,仅限于推销农产品;技术和手段落后,仅限于散发品种简介资料;范围窄,仅限于有关农业部门和人员。不重视品牌的推广宣传,尚未有意识地利用媒体广告、公关宣传等来全方位塑造品牌形象。品牌的知名度极低,没有与客户建立良好和稳固的联系,更谈不上树立名牌优秀企业形象和利用名牌获取丰厚的利益回报。
三、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措施
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特别是创立名牌,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艰苦创造和努力,凝结着几代人坚持不懈的追求和辛勤劳动。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全局出发,综合谋划。当前应作好以下工作:
转变观念,树立农产品品牌意识和名牌意识,要充分认识建立品牌创立名牌,是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商品化程度,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需要;是提升农产品档次,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需要;是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求得生存与发展空间的需要。品牌意识不强,是实施农业品牌经营战略的重要障碍。各级企业要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大家充分认识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强化全社会的品牌意识,广泛进行质量、品牌、商标、广告和营销策略的宣传教育,要让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把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实施品牌战略上。增大宣传投入,加大品牌宣传力度,营造创立名牌的社会氛围。各新闻媒体要结合农业产业化先进典型的宣传,宣传品牌经营的经验,增强全社会的品牌意识。
科技创新是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关键措施。市场竞争就是产品竞争,产品竞争就是质量竞争,而质量竞争往往是通过科技创新和争创名牌来实现的。争创名牌就要追踪世界高新技术前沿,逐步形成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因此,名牌的形成过程就是创造优质产品的过程。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是竞争力的源泉,是高效益的保证。有些品牌只是徒有其“牌”。有的地方随着流行的品牌潮注册了一个商标,竖起了一块牌子,通过大量的广告炒作,提升了知名度。至于如何提升产品品质则无严格意义上的实质性举措。生产方式仍然沿袭以往的散户经营,化肥、农药的使用仍无标准可言,产品上市也没有什么包装。这类品牌且不说是否符合健康环保标准,单外表就让人无法识别,只能凭商贩口里的大声吆喝。不要说走出国门赚取外汇,就是在国内,这类产品的市场前景也让人担忧。我们必须把实施名牌农产品发展战略作为提升农产品质量的首要任务来抓。
顺应国际市场发展要求,为名牌农产品注入新的活力,为我国农产品尽快抢占国际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实施科技创新,生产有个性的异质性农产品。要有强烈的质量和科技意识。质量是立足市场的保证,是产品被消费者所接受的根本。产品如果没有好的内在质量,功能再全、花样再新,也经不住市场的考验,最终必将被淘汰。而科技则是提升产品质量的必要手段。农产品的标准。要形成批量生产的农产品,必须有农产品的标准。标准化生产是创品牌的前提。农产品的品质因农业生产地区、生产过程中技术操作规程,产前、产后技术操作规程的不同而相异,高质量的农产品通常不但具有产中的农业技术标准,还具有产前、产后的农业技术标准,实行系列化的标准化生产。
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必须解决我国农业目前的生产规模小、营销方式落后等问题。这需要建立各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在生产方面,可以建立农民生产协会、专业性生产合作组织,内部实行不同程度的企业化管理与经营,如专业性生产某一种类或品种的农产品,统一进行产品的加工并使用同一品牌销售。在市场方面,建立有特点的品牌产品产地市场,集中销售当地的名优农产品,同时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开拓新的业务关系,促进农产品的大流通。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促进品牌农产品走向世界市场。乡镇企业和农户在现行体制下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是当前品牌农产品少,知名度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推进品牌战略的实施,必须加快和深化体制改革,使企业和农户成为实施品牌经营的主体。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是农业企业和农户的行为,只有当他们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拥有经营自主权,才有市场竞争的强烈意识,才有品牌意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虽然已经搞了多年,但仍然存在着产权不明的问题。因此,只有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农民才有主体行为意识,才有实施品牌经营的行为。
要采取有力措施、依法保护名牌农产品。在市场经济中。品牌与市场主体的生存和发展紧密联系。市场对国内品牌农产品的冲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假冒伪劣农产品的冲击,二是自砸牌子的行为。目前,来自第一种冲击的风险非常大。相对于工业产品来说,农产品更容易被假冒或侵权。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要把对产品商标专用权的拥有放在首位。农产品要在市场上站得稳、立得住,就必须用法律来保护它。因为商标就是自己产品的身份证,是企业进军市场、抢占制高点的秘密武器。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要靠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努力,他们是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主体。但是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实施也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和领导,企业要给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各级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要紧密配合,旗帜鲜明地运用法律手段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牌经营。品牌保护既是对企业利益的保护,也是对顾客和社会利益的保护。对假冒品牌农产品的行为和虚假广告,要坚决查处打击,为品牌农产品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国家应尽快制定和完善保护品牌健康成长的法律法规,把品牌的培育和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企业职能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品牌农产品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做到创一个品牌,带一个行业,兴一方经济。
作为企业的管理核心之一,战略发展总监担负着企业战略研究、规划、制定的重任,要善于在大环境下找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清华大学企业战略发展总监领导力再造高级研修班旨在培养学员容世容人容事的襟怀,高瞻远瞩的视野,深刻的洞察分析力,正确的判断力,以及持续创新的创业家精神,通过企业发展战略、资本运作、管理心理学与经营创新、传统文化等专题课程的学习,打造谙伦理、有气度、有远见的新一代企业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