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呼唤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以企业推动为主要动力、以筹资功能为基本定位的中国资本市场,已暴露出诸多问题,并影响其进一步发展。客观现实要求我们理性地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全局性与长远性发展进行思考,作出资本市场发展战略的选择。
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小到大,已走过了近16年的发展历程。资本市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筹集资金、推进股份制改革、培养社会公众金融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主体,基本上是以企业为主导的,企业主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资本市场发展的大政方针取决于企业的意愿。从最初的“允许看、坚决试、可以关”到“宁肯慢,务求好”进而到“法制、监管、自律、规范”,体现了企业对资本市场发展的态度。
其次,非企业主体的金融创新,必须得到企业的认同和批准才能实施。在资本市场发展战略的进程中,很多情况是属于自下而上的过程,如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其实是一种民间的自发行为。诸如此类的资本市场的创新举措,若被企业认同或批准,才成为合法,否则就被企业明令禁止。
再次,企业主体依靠行政命令、法律法规等手段规则、组织、实施和监控资本市场的发展。如证券发行的计划额度控制、证券市场的监管体制等,都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再如设置国有股法人股也是一种企业行为,主要是为了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而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则是不合于股份制原则和资本市场内在逻辑的企业行为。
这种企业主导的资本市场发展道路,同市场化的资本市场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首先,企业主体同非企业主体之间存在利益矛盾与冲突。随着改革过程中的放权让利和市场化,地方企业和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得以加强。为了控制和获取资源,地方和企业发展资本市场的要求和呼声都很高,而中央企业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却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非企业主体和企业主体之间的矛盾无疑影响了市场的正常发展。其次,资本市场发展战略中的市场行为改变为行政行为和市场配置资源功能的扭曲。从资本市场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融资功能来看,发行股票只是作为分配资金的一种方式,通过行政计划的方法,将股票的发行额度自上而下地分配到急需资金的企业,由此便产生了寻租等许多现象。从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来看,表现为“双轨制”,即发行市场中的计划性和流通市场中的市场性。这种双轨制人为地割裂了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的内在联系,影响了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的功能,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在某种程度上被扭曲为“资源浪费”。
从实际看,企业主导的资本市场发展道路,已经不能适应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规律的要求。企业应当顺应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让资本市场进入市场主导型的道路,让市场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市场参与者与主体给以更大的活动空间和自主权。
再则,回顾整个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战略的历程,市场发展的核心问题只有一个:筹集资金。自始至终,资本市场的筹集资金功能得到完全充分的发挥。然而,功能单一残缺的资本市场是不符合资本市场内在发展规律的。同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相适应,筹资功能主导型的发展道路,只能是一种阶段化的策略手段,而不能作为资本市场长远的市场发展战略选择。
资本市场的功能,不仅限于筹集资金,而且包括其他各项功能。从微观角度来看,资本市场的功能包括筹集资金、资源配置、信息反馈、优胜劣汰等功能。从宏观上来说,又包括宏观调控、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功能,促进企业制度改革、转变国民经济运行机制和培育公众金融意识的功能。资本市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这些功能的发挥,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资本市场某一功能的发挥不能离开资本市场的其他功能而孤立地起作用。资本的安全、流动、增值的原则和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要求资本市场在发挥筹集资金功能的时候,必须严格遵循,因而资本市场筹资功能的发挥,也就不能脱离监督功能、接管功能、信息功能的发挥,更不能脱离现代企业制度的微观基础约束。单纯地强调筹资功能,而忽视其他功能,结果必然是市场行为的不规范和市场功能的扭曲。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再也不能沿着筹资功能主导型的发展道路继续下去。作为市场经济中的要素市场,资本市场必须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全面的功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核心问题是以市场手段配置资本资源。从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和全局考虑,资本市场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全面性的市场发展战略,以期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的资本资源配置中发挥全功能的作用。市场主导型全功能市场发展战略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理性选择。
所谓市场主导,是指依靠市场机制作为资本市场发展的推动力量;所谓全功能,是指在资源配置的基本功能之下,协调地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各项功能,包括促进企业制度改革、筹集资金和转变宏观经济运行机制等各项功能。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场主导型全功能市场发展战略,就是依靠市场机制的力量,全面发挥资本市场各项功能的规范化发展道路。
企业决策部门应明确提出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的政策。首先,应认识发展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是民营企业家制度现代化和融资结构转变的要求;其次,应认识到发展资本市场是金融发展和深化的要求;再次,应认识到发展资本市场对整个经济结构转变和资本配置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企业应适当放松约束和控制,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及相关领域的改革,促进资本市场的大发展。
为了实现市场主导型全功能的资本市场发展战略,从资本市场内部来看,应当做到发行市场化、交易层次化、监管科学化、中介规范化。
(1)发行市场化。从资本市场的一级市场看,发行市场化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将上市公司的额度控制转变为上市的质量控制;将需求的以个人投资者为主转变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
在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改变和储蓄投资功能分离的情况下,对股票发行市场采取额度控制的做法,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企业应当放弃发行额度控制,实现上市规模市场化,企业监管部门工作的重点应转变到严格上市标准、规范股份制改造与控制上市公司的质量。
顺应国有股和法人股流通的要求,大力培养和发展机构投资者,将投资结构从以个人投资者为主转变到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具体而言,就是要大力发展投资基金,尽快出台相关法律规范。
(2)交易层次化。从资本市场的二级市场来看,交易层次化就是在全面提升资本市场流动性的目标下,建立多层次的证券交易市场,完善上海和深圳的证券交易所的场内市场;大力发展场外柜台交易场所,使柜台交易规范化、合法化;发展几家区域性的证券集中交易所,使全面证券交易市场的布局和结构更为合理。
(3)监管科学化。资本市场的监管体系应做到监管机构监管和市场参与者自律结合,建成一个科学、有效的资本市场监管体制,应设立独立的功能单一的全面证券监管委员会,作为证券市场事务的监督管理机关,充分发挥交易所的一线监管职能,加强证券业自律建设,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4)中介规范化。证券市场的中介机构应当更为规范化。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应真正发挥其中介作用,证券公司等证券经营机构应顺应资本市场发展战略,加快向投资银行的转化,使证券市场机构的层次和功能得以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作为企业的管理核心之一,战略发展总监担负着企业战略研究、规划、制定的重任,要善于在大环境下找出适合企业的市场发展战略。清华大学企业战略发展总监领导力再造高级研修班旨在培养学员容世容人容事的襟怀,高瞻远瞩的视野,深刻的洞察分析力,正确的判断力,以及持续创新的创业家精神,通过企业发展战略、资本运作、管理心理学与经营创新、传统文化等专题课程的学习,打造谙伦理、有气度、有远见的新一代企业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