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界90年代算起,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已经进入21个年头,不论GDP,还是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同样,尖锐的问题也伴随而生。
2010年,一向蒸蒸日上的富士康,突然发生了令全球关注的十多起跳楼事件,这一事件,我认为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标志着中国廉价的吃苦耐劳的劳动力的供应和成本进入了一个转折点,或者说,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进入一个转折时期,中国西部、东南亚、甚至印度地区的劳动力密集产业的发展迎来了良机。
美国《时代》周刊一期6月27日,(提前出版)发表题为《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的终结》文章。文章的观点和我上面提到的极为类似。文章举例说,5月25日,美国商人查尔斯•哈布斯从广州去了趟香港。他现年64岁,已经在中国做了22年的医疗设备对外出口贸易,他的办公室所在地广州一向以世界制造业工厂闻名。而这次短暂的香港之行有可能意味着他在中国的成功经营将要结束了。
哈布斯是要去听美国驻柬埔寨大使卡罗尔•罗德利以及柬埔寨美国商会会长的演讲。演讲的目的很简单:希望外国投资者尤其是在中国做生意的人考虑到柬埔寨建厂。哈布斯听碍很认真。据他说,现在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已经快让他的公司失去竞争力了。
高盛公司驻香港首席经济学家乔虹说,过去10年来,中国制造业工人的实际工资每年增长近12%。这是20年来经济以两位数增长带来的结果。推动这种经济增长的是国内火爆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建设,再加上有一段时间发达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巨大需求。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认为,现在不可避免的结沦就是:“中国廉价劳动力的时代结束了。
笔者上个月曾拜访本地区的几个制造业企业,其中的主要问题就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劳动力不稳定、电力供应短缺等问题。据说,一个注塑机操作工人,因为可能车间的温度稍高,工人基本上2-3个月就走人,而这在之前是不会发生的。
请注意,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中国4万亿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再次繁荣发展的房地产业,吸收了大量的初级劳动力,这直接加剧了制造业劳动力的紧张,表现在近几年每年发生的劳工荒,劳动力工资上升很快,劳动力不稳定。如果说制造业是基础的话,那么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的过度发展,不仅可能加剧中国产业结构的失衡,而且很可能导致中国制造业基础不稳、竞争力缺失。这里就体现了平衡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原则,地区发展的平衡,产业之间的平衡—-制造业、服务业(包括房地产业、金融业、保险证券、中介咨询等)的平衡,出口和内需的平衡,高新技术产业和消费型产业的平衡,等等。
目前我国正在发生了一些加剧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不平衡的苗头,房地产业的过度发展挤压了其他产业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基础设施投入的猛增减少了企业在卫生、教育、社会保险等公共体系的投入,从而抑制了消费的增长;劳动力供应紧缺和高等教育人才供应过剩的矛盾加剧,有可能因为一些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等地而使中国赖以崛起的加工制造业工作机会流失过快,加剧经济的波动和稳定性。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制造业等高端制造业、金融、保险、证券、培训、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对科技研发体系、知识产权制度、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理念、市场监管等有着很高的要求,这不是我们之前引进加工性质的制造业那样相对简单,只要提供一些优惠政策、超国民待遇就可以。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企业已经没有改革开放时那样对市场经济和民营企业的高度重视和迫切,相反,在财政和税收连创新高的情况下,在前些年的成绩面前,一些企业部门已失去了改革的热情和主动,以至于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遇到了更加严峻挑战的情况下,反而无法提供相应的制度对策、创新服务、高效审批,因此,我们的发展和结构转型大多都只能停留在口号和文件的层面,根本无法满足改革开发、转型发展的制度、政策、服务、审批要求,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恐怕难以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
诚然,企业也的确在鼓励东部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到中西部设立生产基地,实现产业的梯度转移。事实上,过去一年,许多跨国企业和中国公司都扩建或搬迁到了劳动力仍然廉价的西部。24岁的吴某来自四川资阳,她曾在广东东莞的一家小电子厂工作5年,2008年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失业。一年后,她在重庆一家为惠普公司提供电缆的工厂找到了工作。她说自己现在赚的钱只比以前少一些,“但在这里的生活对我来说舒适得多,因为我离家更近。我更喜欢现在的而不是以前的工作”。
也许中国工资上涨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人们口袋里有了更多的钱,而这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尤其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它们都急切地希望中国增加消费以减少国际贸易的巨大不平衡。虽然工资上涨可能会影响到查尔斯•哈布斯这样的出口商以及多个产业的中国公司,但这是中国成为货币更坚挺同时也更富裕的国家的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结果。“这是必须发生的,”美国罗迪厄姆咨询集团经济学家丹尼尔•罗森说。
然而,我们的企业在这场国内市场的争夺中,因为缺乏研发、品牌创造、知识产权、企业管理的经验和积淀,等等,难言胜算,就像食品行业,如新兴的奶制品市场,不断地拱手让出中国市场。
所以,东部的经济怎么办呢?难道就是发展房地产业那么简单?如果不能克服产业升级、结构转型的障碍,解决制度性问题,恐怕也只能让多余的资金不断涌入房地产了,企业的调控也很难有实质性效果,反而逼迫这些资金涌入海外购房。
这样的结果是加剧经济发展的日益不平衡。
这是比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更加威胁的不平衡。房地产业的畸形发展,实际上也反映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我认为这个挑战绝不比我们刚刚改革开放时小。
总之,平衡发展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