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管理包括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制度管理是有效的,一个简单的制度性安排往往可以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制度管理的作用又是有限的,只有配之以文化管理,企业的管理效率才会最高。文化管理可以大大降低制度管理的成本。建立一种公司和员工利益共享的企业管理办法,树立一种公司和员工共同的理念,是经理人最重要的工作。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寓言说明了在一个缺乏企业管理办法的团体内,每一个个体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导致了零产出的极端情况,最终既损害了集体,也损害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个体。市场经济这一制度就是能够使得“每个人在追求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促进了社会利益。通过这种方式所达到的效果要比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亚当.斯密)”。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只要把水变成有价的商品,那么和尚们的吃水问题是不难解决的。本文不打算对和尚的吃水问题作经济学上的分析,而是想以此说明企业管理办法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同时也说明,再高明的企业管理办法都有其有效性和有限性,在所有的企业管理办法中是没有对错之分的。
企业管理办法,究竟有无对与错?带着这个问题我调查过很多职场人士,其中也不无一些成功的职业经理人。通过他们的描述,再结合本人近二十年的管理经历来看:企业管理办法是没有绝对正确与错误之分的!只有用的时机对不对!只有用的方式对不对!只有用的环境对不对!
前段时间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突然出现六大模块、八大模块等,于是乎,各单位、各大公司再招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人员时,都要求“必须精通这些模块”,好像只有精通这些“东东”了的人就能做好这个工作!事实真是这样子吗?放眼当今中国,几乎所有企业都好像不是因为谁用了“几个模块”而取得了飞速发展的!
又以前,在质量管理上出现了“几大手法”、ISO、TS、6西格玛等等花里胡哨的东西,可放眼中国,又有哪一家企业是因为用了这些“东东”而在产品上打出了世界名牌?眼下在企业管理办法中,又出现了诸如流程再造、精益化生产、即时制生产等“高级管理”方法,可放眼当今中国,又有哪一家企业因为引用了这些“东东”而产生了巨大效益?
另外还有财务管理方面的,营销管理方面的,好像都有很多很多的高级管理理论在应用着,哎!一句话:谁懂得这些,谁就是“高档人才”,企业就花重金聘请过来,可到最后又“辞退”——如此周而复始!
事实上,如果诸葛亮去应聘“总司令顾问”一职,恐怕连招聘单位的门都难进!霍去病如果去应聘“总司令”一职,肯定会让招聘单位的考官笑掉大牙的!就算当今社会,好像领导人在担任一把手时好像也都没有在拥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后才去当的;也没有听说过因为他们是先考取了“资格证书”后才当上了这些“官”的!
——所以,一句话:说你行就行行也不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企业管理办法中这些杂七杂八的“东东”也都是某些人用来唬人、或说是拿来骗吃骗喝的!
关键还是看人!人的创造性、灵活性、沟通协调性……
关键还是看运气!工作(含自己创业)的时机、地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