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升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通过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成从“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减轻资源环境压力,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缩小城乡差别。
--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状况,提升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巩固扶贫成果,尽快使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过上小康生活。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全面提升人口素质,建立完善的优生优育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公共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全面提升,灾害损失明显降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建立健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合理开发和集约高效利用资源,不断提升资源承载能力,建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体系和重要资源战略储备安全体系。
--全国大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本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重点地区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得到基本恢复,农田污染状况得到根本改善。
--形成健全的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共享和决策咨询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的科学决策和综合协调能力;大幅度提升社会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参与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的能力明显提升。
持续发展,重视协调的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科教兴国,不断创新的原则。企业调控,市场调节的原则。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原则。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人类的健康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发展伦理的终极尺度。它包括以下重要的命题:“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生存利益高于一切”“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能侵犯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权力”,我们的地球不仅是现代人的,而且是后代人的。我们不仅不应当侵犯其他人的权力,而且不应当侵犯后代人的权力。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体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科技与知识)推动型的发展。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落后,只有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使各方面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
新时期新形势下,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民营企业家改革,促进社会和谐,要求我们的企业干部不但要掌握现代管理技能,成为有能力、有魄力、有执行力、有影响力的领导者,更应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成为具有战略管理能力的领导者。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与社会正经历着转型的阵痛,风险与机遇从未如此同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中国企业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竞争和挑战。作为首都企业决策咨询中心的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紧扣时代脉搏,面向广大企业的迫切需要推出执政能力再造高级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