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最大的管理输出国,因为美国最早提出管理一词;做的最好的反而是日本,因为日本注重经营理念。但是把管理升华为哲学的则是中国,因为远在几千年前中国管理哲学就已经达到顶峰。现代西方管理学最为先进,可是一到中国就显得“水土不服”,以致于很多在华的外国集团企业都选中中国人任区域CEO,运用中国人自己的方法来解决中国人的问题,的确事半功倍。为何说中国是管理哲学的代表?因为,几千年前中国人就认为管理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并提出了中国管理哲学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
一、无为而治的定义
“无为”是天道的重要属性,人道效法天道。“无为”是道或天道的一项重要属性,并非无所作为。无为而治,是人适应自然,自觉服从客观规律的管理行为过程。它具有“生而不有”的双重特性。“无为而治”的理论根据是“道”,现实依据是变“乱”为“治”;“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使民众无知无欲”。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可见,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即自然而然、本然。既然道以自然为本,那么对待事物就应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不对它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也只有中国管理哲学的无为而治才能正常存在,健康发展。所以在道家看来,为人处事,修心炼性,都应以自然无为为本,避免有为妄作。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二、无为而治的领导素质
中国管理哲学做为领导素质,在现实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1、尽心尽责。“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2、服务精神。“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上善若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3、淡泊名利。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4、知人、自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知不知,上;不知知,病。”5、稳重、清净。“重为轻根,静为燥根,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三、无为而治的谋略
中国管理哲学的无为而治还处处显出谋略:1、有无相生。“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只是“视而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2、以退为进。“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3、欲夺固予。“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四、无为而治的实践作用
1、可以减少管理的心理阻力。道家认为,以智取天下,别人还之以智;以力为出发点,别人还之以力。“智慧出,有大伪。”治天下者机智巧诈,被经理人反而因之作奸作伪。因此,在管理中不人为破坏自然规则,顺应自然,就能够防止下级出现心理抵触,使下级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管理要求,实施有效管理。2、防止贪欲引起的冲突。道家认为,过分的利益引诱,会导致相互争斗。经理人既要满足下级的合理需求,又要防止贪欲带来损害。“圣人为腹不为目”,主张生活简单,反对追求官能享受。经理人“无为”,“清心寡欲”,即不过分注重利益,就会有利于管理。3、发挥民间组织作用,顺其自然。“夫烹小鱼者不可扰,扰之则鱼碎;治大国者当无为,为之则民伤。”在组织中一旦建立起稳定的组织机构,明确各自的分工职责,就应充分发挥其作用。经理人应适当超脱,避免主,随意决策,不干扰日常的管理工作。这样就能达到“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的中国管理哲学境界。
中国管理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不仅在我国古代历代王朝统治者治理国家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就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同样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像我们今天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还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无不折射出古代以人为本的中国管理哲学思想;像我们今天提升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意识,基层农村自治制度,就是国家无为而治的谋略,实现人民的自治的表现。因此,我要善于汲取优秀的中国管理哲学思想为我所用、为今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