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说所有的人都面对压力带给我们的威胁。而且这种压力它会一直存在并且潜在负面情绪之中,那么作为一名经理人该怎么进行压力管理呢?怎么将内在的冲突转化为控制能力呢?
适度的压力可使人集中注意力,提升工作效率。有效的压力管理可将压力变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压力管理是指个体在环境中受到各种因素刺激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这种情绪会正向或负向地影响到个体的行为。当员工感觉压力越来越大时,组织应该想方设法减轻员工压力,降低压力对员工的负面影响。
一部分情绪与过去事件有关,一部分情绪与现在和将来的事件有关。在某些事件中,你认为他人或外部因素应该负责,产生的负面情绪是“外在导向”;而如果你认为自己应该负责,产生的负面情绪则是“内在导向”。
对于正面情绪,我们是不用压力管理的,使其自然流露就好。我们这里说的“管理”并不是“控制”或“操纵”的意思,而是指应该如何应对。
要对员工的工作压力管理进行成功的管理和运作,组织的经理人首先要依据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来考察员工的压力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当员工有对工作失去动力、工作态度消极、工作质量明显下降、流动性加大等表现时,需要引起组织足够的重视。这些情况大多源于组织给予员工的压力不适当,同时缺乏良好的压力疏导和缓解。
压力可以说是机体对外界的一种调节需要,而调节则往往意味着成长。在压力情境下学会应付的有效办法,可以使应付能力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也会随之上升,所以压力是提升人的动机水平的有力工具。在把握压力的“度”时,要熟知管理的基本原则。
压力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组织在进行压力管理时应该注意五个原则:
第一、适度原则。进行压力管理并不是不顾组织的经济效益而一味减轻员工压力,最大化员工满意度,而是要适度。
第二、具体原则。由于压力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主观感觉,因此在进行压力管理时要区别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策略,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岗位原则。组织中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面临的工作压力不同。一般岗位级别越高,创新性越强,独立性越高的员工,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比如销售人员的压力管理—般比生产人员要大,因为生产人员面对的更多是可控因素,而销售人员就不一样,销售业绩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自己努力的程度,还与客户、市场大环境、竞争对手有关系。
第四、引导原则。由于压力管理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引导压力向积极的一面发展就显得很重要。对员工来说,有些外部因素是不可控的,比如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这时可以灵活地将压力变为动力,激发更多的工作热情。
第五、区别原则。在消除压力前,首先要找出压力的来源并区别对待。有些压力是可以避免的,比如由于员工之间不团结,人际关系复杂造成的工作压力,岗位职责不清,分工不合理所造成的压力;而有些压力,比如来自工作本身的压力管理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提升员工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来解决。
当你预感到某些事件会引发负面情绪时,压力管理通常的做法是改变它们或阻止它们的发生。对于外在事物与他人,我们的影响力往往是微乎其微的,我们改变不了许多事情的发生。那我们通常会采取下一步策略——规避。比如说,当你预感到在某次活动中将会使你紧张和难堪,因此避免参加本次活动,也就不会产生负面情绪。但这种相当被动的方法,会阻碍个人的发展。
有一些积极正面的方法是同样可以预防负面情绪的。这些方法的基础是改变思维模式——改变逻辑,压力管理不仅可以帮你应对负面情绪,还可以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
压力管理将不切实际的“非理性信念”转变为“理性信念”;再将“理性信念”转变为切合实际的“务实信念”。如果你的看法、判断或者信念改变了,即便对同一事件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正是由于“非理性信念”,人们常常作出消极反应。如果意识到了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压力管理让理性信念取而代之,你就会发现自己对事件的反应已经不那么消极了,甚至会过渡到积极、正面的反应。
期望和所得之间的差异会带来负面情绪。我们这里的“期望”,并非指想成就某事的意愿,或者实现某种动机、抱负、目标。它只表示对结果的期望。影响结果有许多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远远超过了人的控制。压力管理中即便你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结果的实现程度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你仅仅关注结果本身,那么在努力追求目标时,会引发过多的焦虑与紧张。
除了期望与所得的差距,还有一种差距会引发负面情绪,那就是你所拥有的和你认为他人所拥有的。这种差距的大小,压力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比较标准。通常人们会低估自己的拥有,而高估他人的拥有。这种比较心态会导致嫉妒、沮丧的负面情绪。我们应该经常提醒自己确保用正确、客观的方式进行比较,牢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从组织角度来看,压力管理主要是为被经理人营造一个能充分发挥所长的适度压力的工作环境,同时要避免过度压力的产生。综合起来,经理人可以运用以下几个策略来改善管理模式,满足员工的合理化需求,缓解和消除员工的压力。
第一、压力管理改善工作环境。经理人应致力于创造宽松宜人的工作环境,如适宜的温度、合理的布局等,有利于员工减轻疲劳,更加舒心、高效地工作。
第二、创造合作上进、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
要压力管理达此目标首先要增强员工间相互合作和支持的意识,当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或者艰巨任务的时候,大家作为一个团体彼此支持,士气就会比预期的要高涨;
同时,上下级之间要积极沟通。压力产生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及时发现并消除。沟通方式可以采取面谈、讨论会或者设立建议邮箱等多种形式。国外有些企业常采用“部落会议”的形式,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地位和发言权,这使员工有更多的主人翁感和责任感,减少了交流的障碍。
第三、任务和角色需求的管理。压力管理主要从工作本身和组织结构入手,使任务清晰化、角色丰富化,增加工作的激励因素,提升工作满意度,从而减少压力及紧张产生的机会。要达到这个目标,需关注两项内容:
一是目标设置。当员工的目标比较具体而富有挑战性,能及时得到反馈时,他们会做得更好。压力管理利用目标设定可以增强员工的工作动机,相应地减轻员工的受挫感和压力感;
二是工作再设计。再设计可以给员工更大的工作自主性,更强的反馈,压力管理使员工对工作活动有更强的控制力,从而降低员工对他人的依赖性,有助于减轻员工的压力感。减轻压力的工作再设计包括工作轮换、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
如果员工的工作过于例行化,那么可以选择工作轮换(jobrotation)方法(也叫交叉培训法)。当员工觉得一种活动已不再具有挑战性时,就把员工轮换到技术水平要求相近的另一个岗位上去工作。工作轮换的优点在于,通过丰富员工工作活动的内容,减少员工的枯燥感,使员工积极性得到提升。
如果工作数量不足、工作内容简单化是工作压力的来源,工作扩大化(jobenlargement)可以发挥作用。通过工作的横向扩展,增加员工的工作数量,丰富工作内容,使工作本身更具有多样性,压力管理中的这种方法可以克服专业化太强、工作多样性不足给人带来的压力。
工作丰富化(jobenrichment)是指对工作内容的纵向扩展,可以提升员工对工作计划、执行和评估的控制程度。
第四、生理和人际关系需求的管理。这主要是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环境,满足员工在工作中的身心需求。相关的压力管理方法有六种:
一是弹性工作制。压力管理允许员工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自由决定上班的时间。弹性时间制有利于降低缺勤率,提升生产率,减少加班费用开支,从而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减少压力的产生;
二是参与管理。员工对工作目标、工作预期、上级对自己的评价等问题会有一种不确定感,压力管理而这些方面的决策又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绩效。因此,如果管理人员让员工参与决策,就能够增强员工的控制感,帮助员工减轻角色压力;
三是身心健康方案。这些项目从改善员工的身心状况入手,其理论假设是,员工应该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组织则为他们提供达到目的的手段。例如,组织一般都提供各种活动以帮助员工戒烟、控制饮食量、减肥、培养良好的训练习惯等;
四是有效疏导压力。组织应充分认识到员工有压力、有不满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所以,组织有责任帮助他们调节情绪。员工只有将不满的情绪发泄出来,心理才能平衡,情绪才能平稳,因此,组织压力经理人应该开发多种情感发泄渠道,有效地改善员工不适的压力症状;
五是努力创造条件帮助员工完成工作。组织员工进行提升工作能力的培训,如工作技巧的培训、谈判和交流技巧的训练等,帮助员工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另外从硬件和软件上不断改进,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支持,而不能不顾实际情况做出不合理的要求;
六是针对特殊员工采取特殊措施。如对常出差的员工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因为他们的工作与照顾家庭可能有更多的冲突,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因此承担着更大压力管理。
总之,调整烦恼。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烦恼。适当的放松。过长的工作时间会导致员工的心态失去平衡,过强的工作压力会导致员工精神难以承受,要去适当的放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