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是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结果,并且随着环境的变化,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和演变。风险是经营活动的副产品,企业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伴随着风险。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不同国家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彼此相互依存,国家和市场边界逐渐模糊,技术的革新、竞争的加剧、资本市场的波动、经济危机的爆发、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社会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等众多因素使企业经营的环境越发复杂、多变、不确定,战略风险成为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战略风险被称为战略的副产品,为从根源上把握战略风险的本质,本文拟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中探寻战略风险的来源、战略风险与战略管理关系,为战略风险理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一、战略问题的提出与战略风险的产生
企业管理经历了一个“从里到外”的过程。20世纪初叶,管理学的先驱F.W.泰勒、埃尔顿·梅奥和亨利·法约尔开始将科学方法运用进管理,并着眼于提升制造业组织内的个人与群体的生产率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运筹学和管理科学被大学用于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并扩展到广泛的企业内部运营问题。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把分析方法用于考察企业的外部或者战略问题,即“决定公司现在做什么业务,将来准备涉足哪些业务”(安索夫,1988)。
战略问题的提出是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结果。进入20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消费水平的提升、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西方企业的生产经历了大规模制造时代和大规模营销时代。到了20世纪60年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跨国经营规模扩大、关税壁垒下降、竞争加剧,并且数量不等的企业面临程度不一的下列问题:增长减缓,利润下滑,竞争者夺走了市场份额。人们逐渐认识到需要重新考虑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问题,需要重新进行战略定位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挑战、威胁和机会,而不是根据目标进行决策(安索夫,1988)。企业战略问题的提出,是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了企业与外部环境关系的考察,并着力解决企业未来的盈利问题。
从企业战略问题产生的背景可以看出,企业经济、技术、竞争和消费需求等环境因素的重大变化,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如增长减缓、利润下滑、市场份额降低等,企业如何应对环境的变化,保持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是战略问题产生的根源。战略问题的提出正是企业为了规避未来发展过程中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带来的盈利能力降低的风险,实质是战略风险,而提出的。战略问题提出实际是由于企业战略风险的出现,即由于企业经济、技术、竞争和消费需求等环境因素的重大变化,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从战略风险产生的原因可以看出,环境变化是战略风险的主要原因。
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与战略风险
自战略问题被提出以来,实际上也是战略风险出现以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主要经历了战略规划学派、环境适应学派、战略定位学派、资源基础论与核心能力学派、动态能力学派等。
1.战略规划学派理论(20世纪60年代)与战略风险
战略规划顺应当时的需要而出现,这时形成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被称战略规划学派(周三多,2003)。战略规划学派的出现为战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支持。
战略规划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安德鲁斯、安东尼、安索夫、克里斯藤森等。战略规划学派的典型着作有1962年钱德勒(A.D.Chandler,Jr)的《战略与结构》,1965年安索夫的《公司战略》,以及同年安德鲁斯的《商业政策:原理与案例》。
安德鲁斯的战略理论奠定了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坚实基础,形成了战略规划的基本理论体系。安德鲁斯针对企业当时面临的战略问题,提出了战略制定四要素理论、资源能力与外部环境相匹配的思想以及战略规划的过程观。安德鲁斯认为战略应包括4要素:市场机遇(你可以做什么)、公司资源与能力(你能够做什么)、个人价值与抱负(你想做什么)和社会责任(你应该做什么)。战略就是实现四者的契合。他将战略定义为:“企业的决策图式,它决定企业的目标、意图与任务,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基本政策与计划,界定企业的业务范围,决定企业的性质及要为股东、员工、顾客和社区做出什么贡献”。安德鲁斯对战略的定义包括两部分战略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路径。他将战略规划的基本步骤划分为:资料收集与分析、战略制定、评估、选择与实施。安德鲁斯的战略规划的实质是如何将公司的资源、能力与外部环境的机遇相匹配,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和意图。安德鲁斯把战略管理分为两个完全不同的部分: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他认为企业要从组织、管理与领导方面来保证战略得到认真贯彻。安德鲁斯为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战略规划的基本理论体系。
安索夫作为战略规划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针对当时的战略问题提出企业需要重新进行战略定位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挑战、威胁和机会的思想,并将环境、市场定位与内部资源能力置于战略的核心位置。安索夫提出了战略四要素:产品与市场范围、成长向量、竞争优势和协同。他在对企业经营环境变化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最有效的战略规划方法是权变的(Situational),即战略与规划的好坏与组织面临的环境的变化程度密切相关,两者匹配不好会对盈利产生消极影响。
战略规划学派的核心思想是匹配思想。并认为战略就是将企业的资源、能力与外部环境的机会相匹配,确定企业的市场定位、增长方向、竞争优势和协同,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和意图,从而降低因环境变化带来的盈利能力降低的风险。战略战略规划学派的匹配思想对解决战略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战略本身就是企业规避风险的方法和手段。但企业作为一个开放型组织,其经营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中,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战略作为一种风险规避的手段并不是对风险的完全规避,而是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战略风险。战略作为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谋划,企业经营范围和竞争策略以及与之相应的资源配置的选择是建立在对未来分析判断基础之上的,而这种分析判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战略本身存在风险,这种风险是由战略决策行为而引起的,安德鲁斯(1971)将这种由战略性决策而引起的风险定义为战略风险。此时的战略风险,是由战略未出现之前的企业与环境之间的风险转移为战略出现后战略与环境匹配的风险、战略与资源能力匹配的风险;资源能力与环境匹配的风险;战略、资源能力与环境三者相互匹配的风险。同时由于战略管理行为的引入,产生了由于战略管理行为不当而引起的战略风险,如战略制定阶段的战略性决策风险(安德鲁斯,1971),战略实施阶段的战略未能有效实施而引起的风险(罗伯特·西蒙,1999)。因此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产生的那一刻起,企业就面临着战略风险,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内容以及战略管理过程,决定了战略风险的内容、来源和构成。战略风险来源于战略、资源能力及环境要素之间的匹配性以及战略管理过程的不确定性。
战略规划学派提出了战略制定的基本理论框架,为战略定位理论、资源能力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规划学派奠定了战略管理的过程观,即经理制定与促成竞争战略、组织的构想与长期目标。传统的战略规划理论适用于企业面临稳定的环境,并且环境可预测。随着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战略规划理论向权变规划理论发展,也就是向环境适应思想演变。
2.环境适应学派理论(1970年)与战略风险
20世纪70年代企业经济环境的最大特征是环境变化的突发性,以1973年的石油危机为代表,开始动摇战略规划的垄断地位,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无法应对现实中普遍出现的环境巨变与激烈国际竞争,最根本的一点是未来无法预测。环境的不确定和不连续动摇了规划学派的可预测的根基,以环境不确定为基础的适应学派应运而生。适应学派的核心思想是:环境的变化是不确定的,企业要不断调整其战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战略调整包括战略方向和战略能力的调整。
哈默尔(G.Hamel)与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的《公司核心竞争力》奠定了战略管理的核能力理论基础。核心能力理论强调现实中企业的战略大多是选择有吸引力的行业和培养别人无法模仿的核心能力两者的结合。在传统的战略规划学派战略匹配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内部独特的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合理匹配,而且要有意识地培养企业独特的能力。
哈默尔在《竞争大未来》指出企业应关注未来而非沉湎过去;关注内部独特资源而非外部环境,建立共同愿景,而非刚愎自用。他的核心战略思想就是“重构竞争的基础”与“创造未来”。未来的竞争就是不断创造与把握出现的商机的竞争,亦即重新划分新的竞争空间的竞争。哈默尔认为企业要竞争成功关键是:①重新塑造你现处的竞争空间,改变现有的游戏规则,即改变现有行业竞争优势的基础;②创建一个全新的空间,创造并满足顾客的需求。哈默的思想后来被演变为价值创新战略、蓝海战略以及超越竞争战略等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战略定位学派侧重于从外部环境中寻找战略定位,通过差异化和低成本来建立竞争优势。资源基础论和核心能力学派侧重于从企业内部的资源与能力来寻求和建立竞争优势,同样面临着能否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风险,其战略管理过程同样遇到战略制定风险、战略本身的风险、战略实施风险等风险。随着环境变化的不连续和不确定,同样面临着战略适应风险,核心是资源、能力的价值保持风险,罗伯特·西蒙斯(1999)将由于环境的变化而使对企业实施战略有重要影响的资源价值和能力价值降低的风险,称为资产损伤风险和竞争风险,这两类风险是战略风险的重要类型。
资源基础论和核心能力学派没有跳出战略规划学派的企业资源能力与外部环境机会相匹配的思想框架,而是不在拘泥于被动的适用环境而是主动的创新发展,不是保持竞争优势而是创造竞争优势。
5.动态能力学派(2000年代)理论与战略风险
随着环境的变化,以资源和能力为基础构筑竞争优势的理论受到威胁,资源的惯性和能力的刚性使企业面临着资产和能力价值降低的风险。提斯、皮萨罗和肖恩(1997)在《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一文中于提出了动态能力(DynamicCapabilities)理论,他们秉承了演化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造性毁灭的思想。动态能力指整合、构建和重置公司内外部能力的能力,以适应快速的环境变化。克服能力中的惯性和刚性是动态能力理论的灵魂。为利用“过剩”能力并适应外界变化,必须用创造性破坏来打断原来连续的成长过程,因此,动态能力理论将重点放在了企业学习与产生能力的机制上。企业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的组织学习机制,不断重构企业的能力,谋求企业长期的、动态的竞争优势,即可持续竞争优势,增加战略柔性,使环境变化时,能够迅速做出调整。组织过程、位置和路径是动态企业能力理论框架中包含的三个关键性要素,动态能力战略框架在这三个关键要素基础上来构建。
动态能力理论的本质是企业对环境的持续不断地适用,由于能力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和能力自身的惯性特征,动态是相对的,并非绝对的适应,同样面临着能力适应风险。
三、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变规律与战略风险分析
1.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变规律
战略管理理论自上世纪60年代被正式提出以来,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内容如下:
(1)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是随着环境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战略问题的提出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是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结果,战略理论是为解决战略问题而产生的,并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进,如环境相对稳定的战略规划理论、到环境不稳定的战略定位理论以及资源基础论和核心能力理论、到环境极不稳定的动态能力理论等。
(2)资源能力与环境的适用或创造性的适应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变的基本规律。战略作为企业风险规避的方法和手段,随着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如战略制定工具和方法由静态的SWOT方法演变为战略图景构造方法,由能力的积累和培养演变为动态能力的构建等。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在本质上仍然是战略的适应性,即企业的资源能力要适应环境的变化或者创造性的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演变的核心体现的是环境适应思想。
(3)随着环境不确定性增大,企业战略风险不断加大。战略理论本身是作为企业规避风险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在早期连续变化的环境里,战略对企业风险的规避曾发挥过很大的作用,但随着环境变化频率的加快,战略作为风险规避的手段,战略本身的风险也在加大,核心包括战略适应风险和战略管理风险,具体体现为战略制定依据的信息的不确定性增加、战略自身不确定性增大、战略实施的不确定性增大等。
(4)战略风险和战略管理的融合。随着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的加大,战略风险不断增大,战略风险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突显,为提升战略管理的有效性,战略风险将不断融入战略管理过程,成为战略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2.战略风险分析
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盈利能力的降低,是战略问题提出的根源。战略问题的产生也是企业面临着经营风险,实际上也是战略风险,即战略问题产生的根源实际上也是战略风险产生的根源。从当时企业面临的战略风险来看,战略风险产生的根源是环境的变化,进而导致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提出为战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是为企业战略风险的解决提供了解决方案,即战略本身也是风险规避的手段。
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战略出现后,战略作为一种风险规避的手段并不是对风险的完全规避,而是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战略风险,是由战略未出现之前的企业与环境之间的风险转移为战略出现后战略与环境匹配的风险、战略与资源能力匹配的风险;资源能力与环境匹配的风险;战略、资源能力与环境三者相互匹配的风险。同时由于战略管理行为的引入,产生了战略管理风险包括战略选择阶段的战略性决策风险,战略实施阶段的战略未能有效实施而引起的风险。因此从战略管理理论产生的那一刻起,企业就面临着战略风险。战略适应性要求以及战略管理过程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战略风险的来源。即战略风险来源于战略适应性要求以及战略管理过程的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从战略问题的出现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内容,可以看出战略本身是企业规避未来发展不确定性所引起风险的一种手段,并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同时战略本身的风险也在加大。
从战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战略问题解决的办法来看,战略风险产生的根源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的资源能力与环境的机会匹配程度下降,无法实现企业的盈利目标。因此,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资源能力与环境的机会匹配发生重大偏离,导致企业战略目标无法实现是战略风险产生的内在成因。企业作为一个开放型系统,需要跟环境进行信息和能量的交换,需要在环境中实现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无论战略概念提出与否,企业经营客观上要求产品和市场需求相匹配。在正常的情况下,这种匹配受外部环境的压力和内部成长动力的驱使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当内外部不确定因素发生突变,超出企业资源和能力吸纳的范围,将导致失衡,产生战略风险,如技术进步使产品淘汰、有独一无二的竞争者打破的现有的竞争格局,使企业原有的产品市场组合无法实现企业目标,企业面临战略风险;同样,如企业为追求更高的目标,企业有意打破原来的经营范围,建立新的产品市场范围,由于内部资源和能力无法支撑这种新边界的建立,将导致战略风险。因此,战略风险是企业资源能力与外部环境匹配失衡的结果,这是战略风险产生的机理。战略风险的来源和构成与战略管理紧密相关,虽然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中蕴涵了大量的风险规避的思想和方法,但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更倾向于战略优势的构建,对战略风险管理的内容重视不够,无法为企业开展战略风险提供具体的实践指导,并且缺乏系统的方法和理论支撑。因此,系统梳理战略管理理论,为构建战略风险管理的理论提供理论基础,不仅有助于战略管理理论的完善,而且有助于战略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作为公司的管理核心之一,战略发展总监担负着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规划、制定的重任,要善于在大环境下制定出合适的中小企业战略发展方向。清华大学公司战略发展总监领导力再造高级研修班旨在培养学员容世容人容事的襟怀,高瞻远瞩的视野,深刻的洞察分析力,正确的判断力,以及持续创新的创业家精神,通过公司发展战略、资本运作、管理心理学与经营创新、传统文化等专题课程的学习,打造谙伦理、有气度、有远见的新一代公司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