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战略管理培训 / 战略管理培训:民营企业运用蓝海战略是最终道路

战略管理培训:民营企业运用蓝海战略是最终道路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战略管理培训

一、蓝海战略的内涵

  所谓蓝海战略:即超越产业竞争,开创全新市场。战略布局对于任何一个组织都至关重要。流连于红海的竞争之中,将越来越难以创造未来的获利性增长。要赢得明天,企业不能靠与对手竞争,而是要开创蓝海,也就是说要开创蕴含庞大需求的新市场空间,以走上持续增长的道路。这种被称为价值创新的战略行动,能够为企业和买方都创造价值上的飞跃,是企业彻底甩脱竞争对手,并将新的需求释放出来的有效途径。企业要驶入无人竞争的蓝海,就意味着企业选择了一条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道路。同时企业也要为社会公众着想,尽一份自己的责任,这才是蓝海战略的真正意义所在。

  二、蓝海战略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1.创新是关键

  蓝海战略中,创新很重要。红海与蓝海的重大区别在于以不同的方式、角度来看待和处理问题,最根本的是价值创新。价值创新挑战了基于竞争的战略思想中最广为人们接受的信条:即价值和成本间的权衡取舍关系。常规看法认为,一家企业要么以较高成本为顾客创造更高的价值,要么用较低的成本创造产品的有效价值,这样战略就被看作为如何在“差异化”和“低成本”之中选择其一。然而志在开创蓝海的人们则会同时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从而启发我们要想开创蓝海,摆脱竞争,就要以一种新的方法思考和实施战略,即价值创新。只有制订一个正确的竞争战略,摆脱同质化竞争,走特色化的新型道路,才能使自己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得核心竞争力。

  蓝海不仅仅是指技术突破,也不在于进入市场时机或早或晚,一项不被市场认可的新产品就不能被称作是蓝海。蓝海的终极目标是企业把创新与效用、价格、成本正合为一体的价值创新。产品、人员、过程三大因素都要周全考虑。即在有了一个好创意的前提下,首先要唤醒员工,让他们一意识到战略变革的重要性。另外,企业从一开始就应该让员工个人参与到战略决策中,询问他们的意见,而且要让所有相关和受影响的员工都清楚制定最终的战略决策的理由,同时发告诉他们游戏规则,只有这样一个公平、公开的过程才能让员工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尊重,从而自愿地加入到变革当中,而这些将决定企业能否在有限的资源下成功实现变革。因此,中国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才能逐步实现自主创新。

  2.真正关心顾客

  在实施蓝海战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探寻顾客尚未满足的需求。顾客尚未满足的需求有两种:大家都看得到的显形需求、不易被认知的顾客的隐性需求。因此,企业应该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真正实现对顾客的承诺,真正做一个让顾客满意和对社会负责的企业。诸如良好的售后服务和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的过程都是真正关心顾客的表现。

  三、人们对蓝海战略认识的误区

  自从“蓝海战略”提出后,就在世界企业管理界掀起了一股“蓝海风暴”,但人们对于“蓝海战略”的认识还存在着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蓝海战略需要创新,但创新不等于蓝海战略

  虽然《蓝海战略》一书非常强调创新的重要性,但创新并不是蓝海战略的核心价值。蓝海战略所强调的创新是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创新,即价值创新。这种价值创新只有既能使企业获利,又不易被别的企业模仿,才是真正的蓝海战略。因此,尽管蓝海战略重视创新,离不开创新,但创新与蓝海战略不能画等号。

  蓝海战略中作者所举的案例,都是一些传统产业,如马戏团和葡萄酒。但是,许多的中国企业应该注意:在蓝海战略的制定过程中,企业不能脱离自己的实际能力,单单依靠想象是无法进入生存领域的。

  2.蓝海战略强调摆脱残酷的竞争方式,但并不意味企业没有竞争意识

  我们知道很多企业都面临着各种各样严峻竞争的困扰,但是也有一些公司例外,他们没有竞争者,比如星巴克。星巴克始终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它有很多家店,每家店门口都有人在排队。这种现象用以竞争为基础的理论是无法解释的,而蓝海战略使我们了解到无竞争市场与有竞争市场之间的差异。今天的蓝海并不意味着明天还是蓝海。蓝海确实能为企业带来高额利润,能使企业摆脱竞争,驶入风平浪静的海港。但摆脱竞争只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最初进入蓝海的企业可能会掏到第一桶金,暂时安全,但随着追随者的进入,蓝海会渐渐被血腥的味道充斥,最终变成红海。因此,摆脱竞争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任何进入蓝海的企业都需要不断开创新的蓝海,不断提升竞争意识,不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蓝海,保证自己永远在巨大的蓝海中生存。
四、实现从红海战略到蓝海战略的转移

  当前,技术进步加速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消费者需求个性化等诸多变化,使竞争更加激烈。企业如何走出超越竞争的战略进入蓝海,是企业的头等大事。为此,中国企业需要转型,需要寻找进入蓝海的方式。蓝海战略的核心是改变行业的竞争模式,蓝海既可以出现在现有产业疆域之外,也可以萌生在现有产业的红海之中。因此,对于中国企业,重要的是如何实现从红海战略到蓝海战略的转移。要顺利实现这个战略性的转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开创没有竞争的新市场;不与对手竞争,使竞争变得毫不相干;创造新的需求,并通过成本控制,追求持续领先;同时追求为顾客提供的高价值与产品的低成本;调整整个公司的操作系统,给予完全的配合。要实现以上转变,首先就要做到:

  1.创新思维,重视企业家的作用

  企业家是一种执行新组合的职能,这种职能不是一般通过小步骤的不断调整从旧组合中产生的,它既不产生新变化,也不产生我们所谓的发展,而是间断出现,是第一次出现,而不是已经成为惯例。程序性工作属于经理人或者经理人“企业家”的本质在于不断发现机会和利用机会,由此才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环境剧烈变化的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这就要求企业家创新思维,独辟蹊径,识别并把握机会,不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上争高低。

  2.从以效率为中心到以价值为中心,实现管理重心转移

  过去在巨型工厂、复杂自动化设备和众多工人的基础上的组织与管理形态下,管理的重点在于实现工作效率最大化。而在接近一种似乎没有实体存在的组织中,价值创造最重要,组织成为整合全球资源的弹性需要,时间构成决策和行为上的最重要因素。单纯追求效率不再有效,弹性和适应性成为取胜的关键和条件,比谁的速度更快,比谁能主导市场。这就需要从以往的单纯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做法上转到同时提升客户价值和企业价值的道路上来,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

  3.克服组织障碍,开通从红海到蓝海战略的转移之路

  尽管人们越来越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达成共识,但人们并未完全接受价值创新。这是因为价值创新往往涉及部门、单位以及个人利益的调整,需要组织内部取得思想和行动上的协同一致。因此,首先要使员工意识到战略转移的必要性,其次要集中使用有限资源,最后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证组织政治的支持。

  五、中国企业运用蓝海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据调查,86%的新业务开拓都是在红海的领域,只有14%在蓝海领域进行。虽然蓝海领域内进行的新业务开拓只有14%,但是却占收入上的62%,利润上的39%。由此可见,进入蓝海对于企业、对于社会都受益匪浅。对我国企业,其意义则更加重大。

  1.改变我国陈旧的竞争观念,避免残酷的价格战

  当前许多企业把目光集中在了低成本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价格战不仅影响企业的品牌和信誉,使其难以长久生存,也使消费者难以得到实惠。就拿我国彩电业的价格战来说,尽管企业将彩电的价格降低到不能再降的程度,但消费者并没有因此就感到满意。当企业在某一产业中难以寻找出路时,企业应该转换观念,及时调整投资方向,开辟属于自己的蓝海。

  2.为企业家开辟新的投资思路,避免盲目跟风

  在我国,由于企业家缺乏创新意识导致的“家电热”、“汽车热”、“数码热”等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现象不仅会使参与其中的企业受损,而且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不能使社会资源达到较优配置。虽然国内也有具备创新意识的企业家走进了自己的蓝海,但毕竟是凤毛麟角。面对这样的大环境,企业能否避免跟风,始终不渝地走自己的路是摆在企业家面前的一大问题。因此,在中国,企业实施蓝海战略必须首先树立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培养企业家的战略眼光,改变跟风的习惯。

  3.提升我国产品附加值,改变我国“世界加工厂”的形象

  目前,发达国家制造业的“空心化”实际上是将增值较低的装配部分转移出来,而自己则牢牢把持对高附加值部分,如关键技术等知识产权的控制,形成双方相对收益上的巨大差异,使得装配方根本无力实施技术赶超。因此,技术的落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实际经济和政治地位。我国必须改变这种现状,积极探索寻找新的出路,开辟有中国特色的产品、技术、品牌、商标等等。我们的企业要扭转目前这种只赚取加工费的局面,必须开创自己的蓝海,不断地创新,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