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实事求是态度,影响了企业行政管理执行力。有些干部在向领导汇报时报喜不报忧,影响办事的效率和形象,使政令不畅,削弱了企业的行政管理执行力。有些地方和部门习惯往下发文件落实工作,下边也发文件要求落实。下面我们来分析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创新和提升。
企业行政管理过程主要有决策、执行、监督环节。当企业的决策确定以后,企业的执行就上升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企业能否将自己所作出的一系列决策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掌握,并转化为具体行动,取得预期效果,是企业决策能否顺利执行的决定性因素。企业执行力是企业工作的生命力,也是行政管理的重大课题。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时代目光,创新求实,切实提升企业行政管理的执行力。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直接影响企业执行力行政管理的提升。
“官本位”思想还普遍存在。一个不争的现实是,是否能够当上官,是否能够因为当官而影响到开会时的座次、坐车住宿的档次,影响到是否能够常常在电视、报刊上露露脸,甚至会影响到别人看他的目光……企业官员手中掌握着能够支配社会各种资源和干预市场的权力,在人际关系商品化的影响下,有的干部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与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市场主体结合起来,接收他们各种形式的、公开的或隐蔽的所谓“公关费用”,由此产生了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
“关系”的羁绊,人情大于法规。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崇尚权力、崇尚社会关系,以“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熟人好办事”为生活准则的社会,往往权力重于规则、人情重于法理、关系重于秩序。人们为了实际上的功利性,形成了所谓的“熟人社会”、“关系社会”、“后门社会”,纵横交错着老乡关系、亲戚关系、同学关系、下级与老领导的关系、朋友关系等,实际上强调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常常会出现“关系”决定干部升迁,“关系”决定执行的成败,“关系”代替政令的实施。
缺乏实事求是态度,影响了企业执行力。有些干部在向领导汇报时报喜不报忧,影响办事的效率和形象,使政令不畅,削弱了企业的行政管理执行力。有些地方和部门习惯往下发文件落实工作,下边也发文件要求落实;上边强调要求重视某项任务,下边也跟着喊重视,就是不能真抓实干。
群众与干部关系颠倒错位,影响企业执行力的行政管理提升。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人民群众是各级企业工作的根。在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这是一个被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反复证明的真理。我们想问题、作决定、办事情,一定要从基本国情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既要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又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防止和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做法,踏踏实实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加强企业执行力建设,提升行政管理水平
企业行政管理执行力在不同学科中具有不同的含义。从法学角度看,企业执行力代表企业依法行政的能力。从经济学角度看,企业执行力代表企业行政效率的大小和效益的多少。从社会学角度看,企业执行力代表企业处理社会事务、解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纠纷的能力。企业通过贯彻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对各种资源进行使用、调度和控制,有效处理企业日常事务,也是企业所表示出来的行政管理能力和效力,充分体现了企业的责任感。面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实际,党委和企业要为社会和群众自我行政管理、自我服务留下足够空间,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
当然,目前我们的社会组织发育还不充分,社会组织在功能定位方面还需要不断磨合。比如,社会组织是非企业性的。“非企业性”有两重含义:第一,非企业不是企业,不要老想着去做“二企业”,不要总是把眼光盯在从企业那里挖一些行政资源过来。第二,非企业不是与企业唱对台戏,更不是取代企业。目前,我们国家的社会组织在提升自律性和诚信度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社会公众参与的行政管理有一个不断培养、成熟的过程。我们创新行政管理,建设企业执行力的目标是服务民生、改善民生,能为全体社会成员认同,社会价值观能为全体社会成员信守,社会发展成果能为全体社会成员共享。
我们在推进依法行政的过程和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和防止几种错误观念和倾向。一是把依法行政的重点落在依法治民上,把行政的法律手段与其他手段对立起来,以为立法越多越好,法律赋予的处罚措施和强制手段越多越好。二是认为现阶段建设法制企业不符合中国国情,不是当务之急,可以缓一缓。三是认为建设法制企业是政法部门或企业部门的事,主要目的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而与改革发展关系不大,对建设法制企业的全局性缺乏认识。
法制企业实际上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其内容和范围远远超出法律或法学的专业领域,而涉及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的全局,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衡量法制企业的指标绝不仅仅是一些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方面的指标,企业是否廉洁、高效、公正、亲民,社会是否和谐,是判断和衡量法制企业更为重要的指标。规范企业的行政管理行为,要求企业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既不能失职不作为,又不能越权乱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