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创业成功之后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子以布衣的身份,提着三尺剑,赚到了天下。刘邦不是武夫,为什么他却反复强调使用三尺武器得的天下呢?我们不妨这么理解:三尺剑只是一个比喻,是比喻一种性格,一种经营战略,这种性格就是:天真而不幼稚;这经营战略简而言之就是:组合。
组合经营战略一:想要保住本钱必先舍得本钱
公元前206年,秦帝国这家巨无霸公司因为经营战略的计划和企业管理制度滞后,以治理秦国人的手段来治理天下人,引起天下人不适,于是垮台了。局面由一家控股回到大家联合控股的地步。
由东逃转为东向
革命功臣刘邦却被分配到了偏远的西部:巴蜀和汉中。其实,也不要埋怨项羽不公正,因为人家楚、韩、魏、赵、齐都是有祖业的,革命胜利了,他们拿着原来的地契要回祖业,理所当然。
可你刘邦的祖业在哪?总不至于把战友的地盘给你吧?分到巴蜀也是不得已的安排,安分吧。能安分吗?不能。天下的形势是好动不好静的,静守的过程其实就是贬值的过程。项羽在东边的彭城,无论资源还是人力,都占优势。一个国家的发展,是讲究资源和人力基数的,基数大的,发展相对也快。六国在东边,有优势基数垫底,就算不发展都是在发展。
刘邦的经营战略呢?坐守巴蜀汉中,虽说沃野千里,但和东边比起来,终究基数薄,守着这块薄饼,越啃越薄,所以说,静守过程就是贬值过程、等死过程,等东西边的基数对比积累到可质变的程度时,项羽或者项羽的后人一举就可以收拾掉你刘邦。大家都不糊涂,都不愿意坐等贬值,于是跑人,刘邦烧掉栈道都不能阻止人力大量流失,跑得刘邦坐立不安。良策何在?韩信说得好:东向!由阻止大家向东跑,变成组织大家向东跑,跑出一条生路,跑出一条阳光大道。
经营战略透析:想要保本必先舍本,从来没有坐着本钱保住本钱的神话。韩信提出的东向政策其实就是激进的风险经营。一个人,一群人,一个国家,如果不冒点风险,不仅不能发达,恐怕连生存都成问题。当年清朝闭关锁国,其实就是一个自我贬值的过程,一直贬到被西方列强打得满头包。
组合经营战略二:细分风险政策激活韩信这颗棋
东向进取政策的经营战略是正确的,实现的过程却是曲折的,想通了并不等于就办通了。刘邦突破封锁,直接参与中原逐鹿。可事实证明,刘邦此次确实玩高了。他三十万大军居然被项羽三万人包围了三重,三十万人如三十万猪,一头头地被楚军推挤到灵璧东面的睢水里,淹死十几万。正面跟项羽玩风险经营?下场就是这样的。
韩信正面未必赢项羽
不仅刘邦玩不起,就算天才如韩信也玩不起。大家都以为韩信是军事天才,是他的十面埋伏玩死了项羽,可奇怪的是,在跟着刘邦一起当面与项羽冲突的时候,韩信并没有显示出他的天才。睢水一战,想必韩信也拥挤在那一群逃命的士兵当中,惊慌失措。
古代战争往往很吊诡,在大战时候往往会来一阵大风,刘邦被困的时候,就来了一阵大风,能拔起参天古木,刘邦就这么被拔出重围,估计以后《大风歌》的灵感就来源于此吧。
惨烈的败局说明:风险政策也要细分,风险系数也要分个三六九等。于是,刘邦的政策在这时有了微妙的变化,他亲自操作风险系数最大的项目——继续与项羽正面打,却将韩信这颗棋子从身边投出去,投到与魏国、赵国、齐国作战的战场上去,这些诸侯远不如项羽强大,这等于让韩信从事风险系数稍次的项目。
韩信远离刘邦大显身手。奇妙的是,韩信这颗棋一旦远离刘邦,马上就被激活了,声东击西击破魏国,背水一战击破赵国。从项羽手里失去的,却从韩信的战场收取回来了。刘邦的组合政策开始见效。
经营战略透析:细分风险政策也就是分化风险,大家不会一起玩完,在此处失利,在彼处却可以补偿回来。打个浅显的比喻:炒A股失败,炒H股却赚回来了。自古至今还有个这样的现象:一些良将离君王越远就越有作为,仗打得越精彩。运用到市场是不是这样,就不得而知了。
经营战略小结
纠错比面子更重要刘邦为人比朱元璋自然。刘邦作为创业者,最宝贵的品质在于他保有天性,如果决策错误,绝不会掩饰自己的狼狈,一面骂骂咧咧,像个天真的孩子,但一面立即改正,绝不幼稚。在他的眼中,只有谋略过不过得去的问题,没有面子过不过得去的问题。这种浑然天成的创业者品质,是李世民、朱元璋他们所不具备的,至于袁绍兵败后还杀死早有建议的田丰,跟刘邦比起来更不足道矣。创业者有的时候应该像个天真而不幼稚的孩子,其实天真不是坏事,恰好说明你没有心理障碍。